真实感受、真诚评论
砸烂读者和作者间的最后一堵墙
第17届钝评奖
金奖作品
作者:雨幕
钝评分:
《像素星空》:★★★★
《死无对证》:★★★
《星空遮蔽的秘密》:★★★
《像素星空》文评
设定科幻与中式悬念科幻双重范式的演绎
本文是描写科幻悬念的典范之作,即使本文人物行动限定在特定的游戏领域,其中透露出来的立场和信念,由于没有相同的生活经历而无法共鸣,但归咎于作者出于真诚的态度,想写自己的生活。
1.主题=类型+思想 ★
类型:概念文之科学演绎设定,经典科幻设定的悬念演绎。
思想:开拓未知的激情。虚拟的二次元人物不断的探索未知,以至于接近所谓三次元世界真相的故事。现实人物只执着于自己追求的领域,从中寻找精神乐土。这样文章从头到脚透出一股纯粹而传统的中式科幻魅力。
文章所选的类型和思想所构建出来的主题,在整个科幻之中属于人们所说的典型工业科幻。
我以为类型之争其实在评选科幻小说时也非常重要,这就相当于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当然这样的比喻还是过于宽泛主观。但是好处是,不同的读者喜欢的类型也不一同。除了社会价值观以外,类型还包含了人们对一篇小说所包含的期待,我发现这是一篇写概念的小说,我希望这个概念演绎更加激情有力,而如果是一篇写社会哲思的小说,我希望他能够将人文感情演绎出不一样的微妙的变化。
2.设定★★,工业科幻与前沿科幻奇妙杂交,作者寻找到特殊设定中的普遍——缺陷,即计算机图形学中渲染模型时的资源分配,有用时才分配资源渲染,没用时就不渲染(缺陷),与量子力学中的建立于猜想的缺陷,世界中不可知事物(不可知就是量子力学解释缺陷),通过残缺联系起来。
另外,我认为人物如果更加青春激情一点,可以让这个反差极大的,相辅相成的设定,共同释放出更加美妙的火花。(我认为是打动大部分读者的关键。)
选题平平无奇,但精神热情似火。文章设定突破陈旧,将前沿科学以工业应用的设定奇妙的杂交起来,碰撞出来的火花让本文透着普遍与神秘(特殊)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让我更加高兴,科幻依然是点子科幻。
游戏领域有交集的两个人,陈凯和薛墨,两个人共同搭建出一个游戏,并赋予游戏中的一个虚拟人物(穆博士),以自由活动的设定(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稍后继续),赋予他一定的活动权限,发现他所处的二维世界,相对于三维世界,被隐藏了一部分信息,这给文章带来了第1种震撼。
特别是我认为,渲染模型有无绑定了,三维世界是否有人观察虚拟人物,虚拟人物通过上述定理去验证三维世界中是否有人来观察他,设计的一个创新实验非常具有创造力。
未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虚拟人物身上,还体现在主角陈凯身上,他对自己所创造的物品有一种纯粹的探究精神。于是在游戏领域遭遇下滑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将虚拟人物闲置回收,而是给予他观察现实世界的机会,于是这就带来了文章所说的第二重震撼,发现三维世界相对于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相对于我们未知的真相,仍然可能有一定的距离。文章以庞征博引的知识以及奇思妙想给出了这一构想的坚实证据(本文的又一点睛之笔),就是当今解释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现象的量子力学,他的成立实际上以五大假设构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可知领域。(而非常奇妙的是本期科幻世界当中另一篇我认为写的非常不错的文章,《星空遮蔽的秘密》,同样不约而同的引用了量子力学的概率学应用。)
3.手法~情节演绎★:中式悬念范式,用科学手段工作,解释未知,与西方的用科学手段生活,感受未知截然不同。
否定信息推进情节+肯定情节=有张力的情节(激情)
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像素空间这篇文章是罕见的,不分节小说,但是这不代表这篇文章的情节不能像上述公式一样分段。不分节的小说在过渡转场时更强调思维的流畅度,在写作的时候对作者把握全局以及润滑情节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西方科幻小说往往将科学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于是在读那些小说的时候,小说人物往往将远离日常生活的科学工作,当做日常生活,充满随意评论的闲适感,这就容易出现,虽然充斥着硬科学,但是却又将生活融合得很好的科幻,也出现了人们对字里行间没有一个科学名词,但是又将它评为科幻的小说。
当一个人对科学产生感情时,也就是产生了哲思。《遗落的南境》第一部中,女主角生物学家的小时候的日常开始讲起。讲他的成长经历,个人感情,以及他在x区人际处理时的感情,他在探索未知区域的感情第1部中小说,并非没有利用科学工具去探索未知,但是小说没有利用科学工具去解释不可知。他们只是就这样生活着,没有一定要把不可知当做可知来解释,可知与不可知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东方精神之中自古就有一种要用要将不可知转变为可知的精神,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他们也存在相互对立的阶段。西方科幻小说中很少见到二者从对立阶段转变为统一关系的小说。即使是《星际漫游2001》,一开始也明晃晃地给出了世界观,宇宙一开始就是如此,只是在探索中发现他原本就是这个样子,无所谓可知道不可知的转变。
a交代游戏背景运营顺利(肯定),游戏设定为探索,但沮丧不能看到游戏世界的穆博士(否定)=设定穆博士可以看游戏世界,期待他的发现(激情)
b公司谈判顺利+穆博士发现游戏星空为假(否定)=运营查看穆博士原理,穆博士去了中央科学院,观众知道了原理,期待(激情)
c穆博士人体自转实验(平淡),为他发现观察与物体的有无联系埋伏笔
d公司进一步谈判顺利,事务交接(平淡)+穆博士能发现别人在看他(肯定)=让他继续研究(平淡)这里反应不太合理,书中的宇宙科学发现依然算振奋人心的事情,但是主角团似乎有点太疲惫了。
e穆博士写了二维世界论文(肯)+陈凯引申三维世界量子力学的缺陷=陈凯和穆博士对话,不同世界产生交流,满足了观众的期待。看似是二维世界的发现,实际上是对三维世界不可知,到底是怎样的不可知的思考。也就是以我们可以描述的语言去不断的接近未知
f大一统理论诞生了!算是最后几百字的放飞自我吧,也算是新的彩蛋,但是真正的高潮在描写出真实世界存在不可知,那里,就已经结束了。
个人打分(10分制):类型8,思想6(虽然纯粹但是没有新意,人物6,人物设定有热情但感受不到什么热情,可能是社会磨损了,与思想脱轨,原来走失的人物评价藏在这呐)),设定8,情节7,语言6(平实但有效)
《死无对证》文评
评分:★★★
与其说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不如说是苦口婆心的思维锻炼。
在阅读过程之中,我总是感到,似乎有一群无处可诉的冤魂向我狂奔袭来,让我站着也不是,留也不是,本就忙碌于生活琐事的我感到手足无措。
这篇小说的教育意义非常大,如果在选择人为正义和社会正义时行为走偏,那么他和他的家人都会遭受一连串心灵折磨,这通过本文用心良苦的叙事我也感受到了,如果文章作者的目的就是在此,那我可以肯定作者的设计令人感动。
1.主题★=类型+思想
类型:叙事文之伪冒险真解密文。
在看文章的前置提示语时,我发现这篇文章是大世界观中补齐人物形象的一个小剧情,于是我自以为这是一篇轻松愉快的冒险文章。是我对这篇文章就有了紧张刺激的冒险情节的期待。但是在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之中,我发现这篇文章让我没有冒险的激情。
在冒险的小说之中,世界会给予冒险的驴子前面挂上几颗够不到的胡萝卜,用奖励诱惑它们继续向前。但是本文推进故事情节的方式是一连串生死的威逼,以及让令人不愉快的前尘往事,似乎就是一群讨债鬼齐刷刷的上门逼着自己不得不走。这并没有冒险的轻松感。
在文章设计的视角之中,读者不得不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原本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进行着,小小年纪的作者可能并不想体验的侦探工作,有一些非常的有挑战欲的读者可能会喜欢。这也侧面体现了一些看起来非常紧张有意思的工作,还原到事实,也就是按部就班的规章办事。
也许,为了维护读者并不知道的兄弟情,这可能就是系列小说的优势了,但是我作为一个突然来到的读者,并没有这样的前置经验,聊聊几句酒局的对话,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把文章看成是没有刺激奖励,仅仅是为了证明自逻辑判断能力的解密文,我认为还是合格的
思想:人为正义终有报,社会正义传万代
社会的正义也绑定一个国家的制度,需要这个国家繁荣昌盛才能传万代。社会机器衡量的国家的普遍情况,并且拥有强制的执行力量去保护他所做的决定。相信社会正义之间也有很多微妙的可争辩事实,虽然我非常的维护司法公正。
2.设定★:不可知仪器造成主角的记忆缺失,而且主角还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找回记忆,显得文章设定的记忆缺失只是为了情节服务,并没有发挥设定的魅力。
3.手法~情节演绎★,肯定信息+否定信息=刺激情节
文章在记忆缺失以及发现如何去寻找记忆这方面做了很多的伏笔以及小设计,但是我并不太想一一都列出来,我发现他们只是一种思维推理锻炼,在小说阅读体验上几乎没什么帮助。换句话说,我为什么要在看小说的时候做题呢?
并且本文设计的一个个推理题目,开放的答案也让我比较纠结,答案并不唯一,为什么就一定是这样呢。文章提到了如何找回记忆的方法有催眠,自己找(玄学),但是没有电击疗法等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还有文章,再提出有人修改记忆这个判断的依据,“只有真正发生后,我才能确认我的猜想”,这个医生用一个猜想,自信地去驱使大家去做这些危及生命的事,让我感觉有些草率。
因此我就按照文章分节,将这些大致的信息给列出来
a发现记忆缺失,找出记忆的方法,有人修改记忆,找记忆
b女友安慰,有问题的机器,遍历地找几个小伙伴自杀场景,找到关键人杰克
c医生为什么关心主角如何处理凶手(伏笔),个人正义两场审判的往事,对决与社会正义的处理,加入信仰社会正义的神秘机构(只要这个刺激情节)
个人评分(10分制),类型6,思想7(太苦了),人物6,全文都在写,设定6,情节7太干了,语言6 平实有力,实用有效。
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选填)
对文字推理感兴趣的人是否都是智力游戏爱好者?本文的目标定位是否是推理爱好者,或者是购买全套小说的人(笑)
《星空遮蔽的秘密》文评
评分:★★★
以阴谋论接触未知与浪漫人性崇拜的温和碰撞之作
与作者一篇文章《一切万有的终极答案》回避描写到底是什么样的未知不同,这篇文章中,作者依旧执着于探索星空终极的秘密,但是本文利用了圆满阴谋论的思路,来回答了星空之地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阴谋论与探索未知这二者带来的精神激情,不可同日而语,而本文的着力,重心在于与未知碰撞时,人性微妙而真实的,浪漫的感情。但是,即使我同样为人类真实的感情而微妙的起伏,但是我也必须要承认,本文现有的对未知的思想,并不能够引起我对未知的探索或者憧憬之情。甚至让我有点失望,在未知之后竟然又沦为了阴谋论这样老生常谈的论调。
但是文章真诚的想要给本文圆满的态度,让我感到文章传达的思想坚定地流向我认可的事,我们的生活感受确实更比起探索未知更加重要。虽然我觉得文章用阴谋论的方式写未知,来为人性做铺垫,依旧有点草率。不如说,阴谋论隐藏的末路已经让文章展现技术高潮,几乎剩下的锁死的结局。ps《一切万有》也是阴谋论开始和结尾。
1.主题★=类型+思想
类型:叙事文与设定问双打,阴谋论下的宇宙目的与纯粹到不为真的人性羁绊。
阴谋论下的宇宙目的已经让宇宙的目的沦为了人可知的目的。宇宙的目的既然是为阴谋论的,那这个目的本来就是人可知的。探索到最后发现竟然是人可以用语言理解的。这不就与本文设计的初衷相违背了吗?感受到本文浪漫庞大的野心★,企图用一种仍无法言语的不可知的激情去衬托人性的辉光,使二者相得益彰。我甚至还以为文章中出现了梵高的画,这是一种用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去理解那些不可描述的语言的一种方式,但是最后,文章显然没有给我这种激动的想象。
思想:在洪荒宇宙中舒展浪漫的人性激情。
文章思想非常浪漫,让我想起老式的宏大叙事。让生命在世界中舒展,但是那些宏大科幻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人物探索的未知,那必定是可以描述的,未知即使是不可描述,那也是努力的让不可描述变为可描述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本期的《像素宇宙》就与本文有着奇妙的联动。宇宙中描写二维虚拟人物穆博士从探索二维的未知到可知的过程,甚至延展到了从三维的不可知到可知的过程,这与本文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设定★:阴谋论下的宇宙目的与纯粹到不为真的人性羁绊
本文叙述的不可知是虚无论的,阴谋论的,不是纯粹的,无法与人性的浪漫相得益彰。
文章从一开始的柯伊伯带到戴森球环,以科学证据连接得巧妙回环,虽然派飞船去探索验证,人的动机有点牵强,毕竟人类可以探测引力波为什么不能探测飞船的引力波就只能探测飞船传回来的电磁波呢?这显然是为了推动主角二人前去探索未知。到后来飞船上二人可知与不可知的论证,我以为作者是要探索真正的不可知,我已经大概在期待一场梦幻了。
在阴谋论下的不可知,并不是一定要对地球人造成伤害,而是含有人为的目的。即使是《与罗摩相会》,主角团一行人去探索未知的飞船时候,他们探索了整个飞船内部的构造,但是并没有发现这些外星人到底有什么目的,这才是真正给我一种不可知的感觉。而本文只要出现了人的目的,我都以为这样的目的不是不可知。
本文试图填补不可知的高潮的时候,甚至继续了数字上传之后人类世界的空虚,这就让原本就无力激起的高潮变得更加世俗。让原本虚幻浪漫的宇宙世界添加上了一层阴谋或者说教的意味。
3手法~情节演绎★★-★=★
文章用堪称高明的手法和真诚的态度给文章一个圆满
a柯伊伯带假设(否)+探索启程(肯)=二人宇宙世界,不可知迷恋
b新的飞船更先进(否)+二人得知真相(肯,无力)=回到地球被芯片限制
c找到方法突破限制,写出一篇文章给读者看,有强烈的与读者对话意识,完满。
个人评分十分制,类型7,思想7,人物8,设定7,情节6,语言7,温情微妙的。就是数字人一出来,那虚无感太冲了,感觉狗尾续貂了★-。
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选填)
作者认为宇宙的目的是人可以理解的目的吗?宇宙的虚无是人可以理解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