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受、真诚评论
砸烂读者和作者间的最后一堵墙
第15届钝评奖
评委奖作品
作者:乱舞猪
钝评分:
《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件事》:★★★
《刻板行为》:★
《向北方》:★
《超越天堂》:★★★
《伪物》:★★★★
《人类稀释计划》:★★
《来自深渊(下)》:★★★
《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回事》by宝树-文评
评分: ★★★☆☆
取巧口水古风歌,架不住顺耳
小说题目《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的这回事》相当轻小说。虽然并不拗口,想记住也不大容易。
小说内容其实跟轻小说没什么关系。
设定是“时间定制机”,翻译一下,大概是时间之神特别穷,舍不得全都用单独的时间线,不同时间线上相同的时间点得复用同一点。所以,这些点就可以作为中转站,用时间定制机,选定任何一条过去的时间线,进而影响未来。
这设定嘛,是有新鲜感的,同时也有量子力学科幻普遍的民科感。带着些许“有点意思,似乎没啥错误,但也不怎么对的”的拧巴感觉。
小说的题材可以算或然历史,比较取巧。另外,还有些容易讨好读者的点。比如先下手偷东西的日本人,还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比如东亚三国,谁是谁爸爸。宝树是知道读者喜欢看什么的。
快到结尾处,出现一句“他是阿尔法,也是奥米茄”,有致敬“我是shi”的嫌疑。
最后天降神龙,统统消灭,挺省事的。
整篇都是客观化的描写,没什么主要人物,也就谈不上代入感。在短篇点子文里,这也不算什么问题。
读着挺舒服的。
《刻板行为》by王元-文评
评分: ★☆☆☆☆
校园之星可以只敲单音,银河奖作品至少要拿出几个和旋吧?
这篇作品是完整的,但完成度低,更像是练笔的作品。如果是校园之星,或许给三星也可以,因为至少展现出了某方面扎实的基本功。但作为如此成熟的作者,又是上刊的银河奖作品,我也只能给出一星来表达失望和遗憾。
之所以给出这么不客气的评价,是因为读过作者王元老师的其他作品,且以作者的作品和获奖数量来看,很难相信这是篇花了足够多的工夫。(如果作者不是重名的话……)
小说的意象很清晰,清晰到近乎直白,就是标题的“刻板行为”。
外星人和动物园两条线分别用不同的具体情节来表达核心意向,辅以主角一家的生活细节,进一步烘托意向。
不过两条线的关联太过薄弱,就仅仅是主角的儿子在关心另一条线的外星生物而已。
点子本身不过不失,可惜感觉不到作者有在用力发掘。更像是给了某个主题,强调要写出不同意向后的一篇练笔。
对于核心意向“外星人进入海沟”和“帮助大象逃走”,甚至没进行充分的场景描写或情感烘托。主角的主动性很弱,虽然在故事结尾的确做了一个选择,但这个选择无论从故事本身,还是写作呈现出来的效果,都依然软弱无力。
最后,问题来了:如果我只想看知名作家随便写写的东西,去刷“亲王”马伯庸的微博不好么?
《向北方》by-任青-文评
评分: ★☆☆☆☆
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这么离“谱”,别唱歌了,干脆念经吧
与《人类稀释计划》不同,《向北方》的坏味道不是文字上的,而是整体结构上的。
把《向北方》当成悬疑探案小说,会发现找不到拨开层层迷雾的过程,主角全程专注于单相思,最后直接跳出npc来机械降神说答案;
当成浪漫爱情小说,扑面而来是男凝油腻味;
当成科幻小说呢,设定虚无缥缈,既无法具象化,又缺乏边界;
想凭反转炸场,却全靠堆积读者不知道的信息;
有个贯穿始终的主角,但主角就像个带抒情功能的人型痴汉摄像机,前半段盯着女主流哈喇子,后半段只管把同学讲解设定和揭晓真相的过程拍下来。
看着丰富热闹,但从哪个角度看,又都不对劲。
探索过程,循环重复着“详细记录同学们无聊的日常 + 啥也没发现 + 剩下时间跟女主暧昧一下”。
至于那么牛X的技术为啥用来在学校里瞎折腾,反派每次行动有什么目的,女主怎么就能赶上反派作案等等全都没有交代。
充分做到了该详则略,该略则详。
最后,一人血书跪求任青老师不要写爱情了、不要写美女了、不要用“狂”这个字了。上次“四狂”狂了个不着边际,这次又来了个“狂言者”。比起“狂言”,《沙丘2》中文字幕里的“好一个闭嘴”有趣多了。
《超越天堂》by无客-文评
评分: ★★★☆☆
掐头去尾是段起了化学反应的精彩和声
这篇刚读时,说实话我是很抗拒的。在3月刊铺天盖地的数字生命之后,4月刊又来这么个补刀的,实在太难受了。
读着读着,作者又加了黑客和类似反乌托邦的资本议题,凑足了三个烂大街的设定。
故事的焦点也在不同人物身上跳来跳去。角色的用途像是作者用来表达对一件事的思考过程,工具人感觉挺明显。
到了故事中段,在亲情之外,抛出了“罪人有资格上天堂吗?”这个新的议题。几个设定间开始产生化学反应,这篇小说也有了更加多维更有深度的表现。
“你认为他在生前已经接受了法律的惩罚,死后就不应该再接受惩罚吗?” —— 小说的设定更改了“死”的意义,所讨论的议题也就随之瞄准了“死刑”。
设定和立意在同步发展。同时,人物逐渐聚焦。
故事后段,又加入了“天堂城也许能自给自足呢?”这一问题。对资本的讨论,从供养数字生命,扩展到数字生命对现实世界的“反哺”。多个设定和议题之间有了更为复杂而紧密的联系。可以看出作者对科幻设定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充分的思考。
从一种“职业”,发散出多维交错的思考,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等优秀作品。
主角鼓足勇气透露真相时,黑客入侵,天堂城启动了安全模式,所有用户掉线 —— 这一设计的时机恰到好处,把多条线很好的收束到了一起。
可惜结尾又流入俗套,主角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是揭示了一个谜底而已。这让我彻底断了打四星的念头。
这种头尾差,中间好的作品,挺罕见的……
《伪物》by光乙-文评
评分: ★★★★☆
一浪盖过一浪的死亡重金属,轰就完了
灵异事件、未知生物、双盲、重复验证,仅凭24年的《灵体》和这篇《伪物》就能清晰感受到作者光乙的个人特色。
对比《灵体》,4月刊的《伪物》更加极端的呈现出“硬科幻”氛围。进一步弱化人物和故事,把几乎所有的光都打在调查、科学研究和点子上。
带来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对喜欢这种风格的人,能带来点子翻番儿的巨大爽感。对于偏爱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和社会议题的读者,则可能在小说的中后段出现劝退效果。
开头描绘了一个特别的场景,又加上时间限制,用悬疑感和紧迫感混合出危机感,同时调动读者的好奇心。
零度疏离的文风刚好配上诡异的事件。
拟态物、集体创作加工、无极拟态物、生物自组织、大型强子对撞机、拟态点子元件、拟态集团、反矿化现象,点子带来的高潮一浪盖过一浪,且点子不是随意堆砌,而是有自然的联系和递进。
像拟态点子元件等情节,完全可以扩写,进而把整篇小说扩展成中篇。
很飞的点子加上持续上升的趋势,最怕就是结尾收不住。
这篇的结尾不过不失,算是兜住了,不过缺乏惊喜。
《人类稀释计划》by李子昊-文评
评分: ★★☆☆☆
灵魂爵士花腔大转音,就问你服不服
读这篇小说,很容易品出几股子典型的坏味道,大多是力气用错了地方。好在某些方面对比传说中的《依尘》已经收敛了不少。
坏味道1:教科书式解释设定
作者把对设定的解释与故事彻底分开,放在“书信”里,并使用了另一种字体。与其说是写信人与读信人的对话,不如说是作者直接给读者讲解。
就像上课时,很多老师只讲抽象概念的推导,不讲来龙去脉,也不讲实际应用(“应用题”可算不上知识真正的实际应用)。这种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或许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有弊也有利。但在科幻小说中使用,则不合时宜。
如何把对设定的解释融入小说、融入故事,这本身就是科幻作者理应直面的一大课题。
另外,这篇小说中解释设定的过程显得冗长繁琐,夹杂了无甚必要的思考过程。更像答卷子,写完“解”之后,不能满足于直接给结论,必须把过程中的得分点都写满了才行。
坏味道2:缺乏反思,在既定思路上一路狂奔
这篇小说里的bug数量不算多,大概就是sfw上刊作品的平均水平。但它们很刺眼。
比如小说里写,如果图灵测试中负责提问的机器人A,能够在负责回答的B和C里面区分出人类和其他机器人,那么A必然比B、C中的机器人更接近人类。
这就好像在说,如果sfw的编辑能区分出哪篇小说更好,那么他就比投稿的作者更会写小说。或者说,任何能挑选并购买冰箱的人,都比冰箱更会制冷。显然站不住脚。
偏偏这条是小说的基础设定。虽然作者基于这个设定的讨论和推演不乏深度和洞见,但根子错了,往后的发展再精彩,也还是长歪了。
坏味道3: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的辞藻和风格就只适合高考。无需多说。
坏味道4:用反了的比喻句
按百度百科的说法: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这篇小说里,反倒是屡次用晦涩、抽象、僵硬的科技词汇,来代替本来很好懂的事物。
这里放几个小说原文中截取的典型例子:
“信封躺在托盘里,像一个二维骨灰盒承载着无数往事碾成的粉末。”
“纸上只有寥寥一行小字,像夕阳下一排飞往故乡的孤雁。”(寥寥 + 一行;一排 + 孤雁;有种数学不存在了的扭曲美感)
“吃剩的奶油蛋糕黏在深灰色的地毯上,像一块变质的方形培养皿里生出的白色细菌。”
“每迈一步,仿佛都有无数被浓雾扼住咽喉的鬼魂在背后拉扯。”(烟雾扼住鬼魂,鬼魂拉扯主角,那么到底谁跟谁是一伙的?)
不止喻体太过晦涩,小说中的比喻很多还是明喻。本体清晰明了地摆在那里,这就更加重了累赘的感觉。
如果换成借喻,会有一定的改善。
挑个最典型的例子,分析一下:
“G城仿佛一个放大版的小镇,发生在其间的每一件事都能在小镇的某时某处找到对应的场景。如果将生活比作一团不断变幻的火焰,那么G城就是火光照耀下的三维小镇在墙上投下的二维倒影。”
G城是放大版的小镇,那么“放大版的小镇”是小镇的二维倒影就显得矛盾。从三维到二维不是丢失信息了么?
而“不断变幻、照耀、三维、二维”等等修饰词,似乎也没能起到什么额外的作用。
对上文的第二句可以进行多轮脱水,结果分别为:
一轮脱水:“如果将生活比作火焰,G城就是火光下的小镇投在墙上的倒影。”
二轮脱水:“G城就是小镇生活投下的倒影。”
三轮脱水:“” (第一句够清楚了,第二句直接删掉更简练)
以上4种坏味道,可以归结为力气用错了地方。过多地追求“性价比”,避开了“把解释设定融入故事”和“反思设定”这类“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而把重点放在科技辞藻这种不费多少力气还能“立刻见效”的地方。
即便有那么多坏味道,我仍然愿意给这篇打两星,而不是一星。
因为故事的框架和点子都不错。
如果遇到“因循守旧”的编辑,给出一些“庸庸碌碌”的修改意见,
或许也能删改出一篇三星水平的小说。
话说回来,也没必要可怜它。被它挤占了版面的非外国名校出品小说,又该到哪里说理去呢?
《来自深渊(下)》by分形橙子-文评
评分: ★★★☆☆
实力派唱将,行走的CD,可惜缺了个性,难免略显油腻
理智上,我不太能接受给这篇其他有明显短板的作品打相同分数。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确实没有好出太多,再加上篇幅很长,犹豫一下,没给出第四颗星。
行文依然很稳健。
设定本身是有深度和层次感的,解开谜题的过程略显潦草,这大概算是分型橙子的传统偏弱项。
结尾通过反转增加了戏剧性和完成度。反转算得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前面也有对应的铺垫。尾声还抛出议题,留下思考空间。
设定和反转都不乏诚意,可惜也都不够惊艳。
分型橙子似乎走向了小六边形战士的路,下限很高,但就是缺个长板。
就像唱功高手的作品,又准又稳,高音也飙得上去。可以听,不会切歌,甚至还可以听不止一遍。单曲循环却总是轮不到它。
总结
如果说4月刊的七篇银河奖征文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在一起讨论,那大概是“无所作为的主角”。
虽说小说的主角未必一定要改变些什么,但在一整本类型小说杂志里,主角全都没什么用,成了经历者,甚至只是旁观者,怎么看都很成问题。
《来自深渊》的主角没有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逃跑,离开人类,加入外星生物。这已经是4月刊最为积极,且行动最为有效的主角了。
《伪物》走“灵异事件 + 科学研究”的硬科幻路线,主角没用就没用吧。
这两篇里,主角的没用,算得上有道理。
《寻找龙》全程是客观化的描写,作为小短篇,也不难接受。
《超越天堂》和《人类稀释计划》,是个揭示谜题的过程。在主角的主动性和成果方面,就多少有了一些缺憾。
《刻板行为》的主角做了一件他生活中的决定,但与科幻设定和设定衍生出的世界几乎没有关系。这个主动性显得很不牢靠。
《向北方》里那个没起到任何作用,只yy女主的人型痴汉摄像机,我只想砸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