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受、真诚评论
砸烂读者和作者间的最后一堵墙
第17届钝评奖
银奖作品
作者:赵今敏
钝评分:
《像素星空》:★★
《死无对证》:★★★
《星空遮蔽的秘密》:★★
《抽取游戏》:★★
《层流》:★
《别回头》:★★
《逆向的人》:★★★
《像素星空》文评
评分: ★★☆☆☆
这篇小说给我震惊到了,到底是人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人?这篇小说在点子上毫无新意,故事情节也不吸引人,设定上更是瑕疵连连,选出来发表,让我感觉杂志社是在彻底摆烂。(我也想摆烂,不写评论,但看过了不留点什么,总觉得对不起被消耗的情绪。)
两个人开发游戏,这个设定并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有合适的游戏开发平台,一个人开发3D大作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有AI辅助。但你的AI在游戏里才出现人类思维啊,在游戏外面就达不到这个层面吗?游戏服务器多层虚拟机就降低性能是吧。所以,从这点上来看,你写开发游戏,倒不如专注开发游戏AI。
第二个设定问题是,你进机房了,我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要进机房,进机房的人竟然在维护游戏,而不是通过远程连接(这里局域网连接也属于远程,非本地都是这个范畴)。首先,任何一个游戏服务器,都不是一台电脑,这是按个人电脑标准来看,会是服务器集群,有负责运算的,有负责存储的,有负责调度的,除了改变硬件部署外,基本都是远程维护,因为你任何一个操作,都不会只在一台电脑(运算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上运行。算了,不说了,这点再说下去也没啥意义。
第三个设定问题,你渲染细节,似乎没区分服务器和个人电脑。游戏端与服务器通讯,没有足够带宽去处理视频信息,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在服务器上去渲染NPC视觉完全所见。那NPC只在客户端处理视觉呢?这就出现另一个矛盾,也就是说,你这台电脑的NPC和另一台电脑上的同一个NPC,他们之间会出现信息不一致,并且不会存储出足够的记忆数据,如果要存储(包括网络通讯),又回到带宽问题上,现在的千兆网线根本不够用,0.5米长的HDMI带宽也不够用。
抛开设定细节问题,再来看故事情节,平淡且冲突不够。因为发现NPC自由了,于是增加资源给NPC,这是哪门子AI啊,不对,是哪门子冲突。发现-顺应成长-继续监测,这样的情节,在平滑的剧情中,没有推动任何东西,因为结果和最开头做的是一样的,改变环境并不是人物成长,哪怕是为NPC改变。
说个题外话,游戏的算力,放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有弊端。在客户端,那么客户端可以用作弊器修改内存中的数据,导致提供的计算结果被篡改,客户端作弊器就是这么制作的。放在服务端,如果有大量用户同时在线,服务器恐怕要爆炸,有的游戏就这么防作弊的,人一多就卡顿,更别提3D渲染这种运算量了。
我的建议是,能不提细节的,就别提,提了容易被揪出问题,还不如把重点放在情节上。
《死无对证》文评
评分: ★★★☆☆
一个看起来很玄妙的案子,在平淡的剧情发展下,始终沿侦破边缘,不断削淡读者的感官刺激,最后甩出原来就是这样的答案。
本文的科幻设定是记忆干扰器,一个外置装置。对于这个装置的使用,我有很大疑惑,明显可以伪装成任何东西,或者任何自动移动机器人,也就是说,在小说的世界观内,这个装置可以再自动化一点,除了自动干扰外,还能自由行走(像不像鬼怪上身的感觉?鬼怪控制人去做事,这样伪证都不用了,你就在现场,并且是案犯)。
另一个疑惑是,戴安娜这个女人有什么作用?第二章出场后,再也没有再出现,在剧情中也毫无意义,如果是长篇小说里需要,在短篇里应当删除这个毫无作用的角色,没有推动剧情,也没有埋下伏笔。
以上两个问题,稍作修改就可以,但故事发展的问题,若不做大的改变,最好删除繁琐的赘述。相似情节,发生在不同人身上,这些人用不同身份做标签,但是过程和结局高度一致,这会导致作品阅读起来,越来越乏味。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篇小说没有高潮,破案就那么突然的,脑袋里灵光一现,整个故事就那样突然结束了。
死无对证是找了所有证据,都无法证明,但你找的不是证据,我好想看认真破案啊。
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用相似的剧情去水那么多字,而不去推进故事的进展呢?比如再三反转以及颠覆。
《星空遮蔽的秘密》文评
评分: ★★☆☆☆
一片虚假的星空用一篇虚假的小说来展示。这篇“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文体,为了体现“科普”,而去不断陈述设定,导致情节空洞,故事的发展依附在内容进展的讲解上。
从“科普”的角度上看,我很喜欢这样的设定,世界观给我有足够的刺激,但仅此而已。这篇“小说”始终在讲解设定,让我们感受到小说的背景环境,产生一种探索的欲望。然而,这个探索是随着对细节的摸索而深入和展开,情节发展极为薄弱,我甚至都愿意忽视情节,把它当作科普文来阅读。最后的反转有那么一点点惊艳,我竟然是老十,但这仅仅是吹了下即将落地的肥皂泡,不能让人燃起来。
从科学角度上看,我有一个设定的疑惑,即恒星的三角测量法问题。在太阳系内两个不同位置看恒星,他们看到的恒星相对位置应该是有偏差的,如果没有偏差,那么柯伊伯膜如何解决定向发光问题?
假如柯伊伯膜可以定向发出特定的光,以此满足不同位置看到的恒星相对位置不一样,那么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一束光怎么知道观测者的下一秒位置呢(这就像摄影爱好者能一眼看到照片使用的镜头焦距一样)?
在本文中虽然没有提光速有上限,但能推导出有上限这个设定,即使无法推导,也能在小说环境中,自我证明证明光速有上限,也就是掩星法。这里不再细说。
如果柯伊伯膜能够为每颗恒星以独一无二的距离放出不同角度的光,这种模拟方式的运算量,已经大到和真实宇宙一样,那么制造这么复杂的模拟环境还有什么必要呢?还不如干脆漆黑一片算了。
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
在科幻设定中,有没有考虑过在不同位置,去看各个恒星的相对位置?
《抽取游戏》文评
评分: ★★☆☆☆
很难正确评价一篇只有三分之一的小说,但更难的是,这三分之一的小说故事并没有讲多少,使我看不出这篇作品到底是说什么主题。就此三分之一,只感受到一半是无聊的抽卡和设定,另一半则是言情小说。
是游戏也好,是现实也好,总之主角被安排——主动花钱去抽取记忆卡牌。本三分之一的前三分之一,是在讲主角的抽取策略,这对实体卡牌非常有效,个人感觉笔墨过多。首先,这个策略不会有明显优势,是谁都看得懂的数学概率。而我在大多数卡牌番剧中,决策和运气是相当重要的,这能给角色带来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不是这种普罗大众都能做到的事。你非要说偷偷安装摄像头是技能,那只能说这是下策中的下策了,依靠作弊手段的主角,还有什么可谈?
接下来两章,是对“记忆”进行解析,像是一本操作说明书,由浅入深手把手地教,教的过程中还不忘把几十分钟的CG一块展示出来,这导致故事中的真正内核十分单薄,而分支剧情变成重笔,我就看到这是一篇言情小说,我在看啥?
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
作者应该跳出来问我,这篇小说好不好看?精不精彩?哪里写得不好?我是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前面两个问题我没答案,最后一个问题通篇都是答案,真的,我完全没陷入卡牌游戏当中,至今是一脸懵逼,这篇小说前三分之一到底呈现了什么主题?
《层流》文评
评分: ★☆☆☆☆
一问一答啊,一问一答,在那不停的一问一答,你为什么不干脆写说明书呢?F不想去,还被安排强制旅游,被强制讲解,故事呢?走马灯一样不停地看,故事推进在哪里?在提的哲学问题上?那你看我的评论有啥内容?这里可是写了宇宙中的唯一真理,你看不懂只能说明你对哲学一无所知,你只是一个复读机。
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
我所知道的人类最大的毛病,就是刚学点皮毛的时候,最喜欢夸夸其谈,讲规则,讲道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学什么,这是人类无知和拥有自信前的表现,你能用学到的哲学理论反驳我这个问题吗?
《别回头》文评
评分: ★★☆☆☆
这篇小说给我意犹未尽的感觉。单从设定上讲,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在不同方向的时间,或者不同位置的时间,速度是不一样的。但从故事的推进上看,存在着一半的失败,感情线也不足以成功。
首先是发现时间差,主角体验过一次,然后就是从母亲的返回再次体验一次,这两次看起来是在推进故事,但角色的感情、内心成长等,都没有有效转变,也就是说故事前期张力不足,导致人物面前没有鸿沟,到后期也就是再三重复时间差,来呈现这个设定。
这种设定,类似掉入黑洞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掉入物接近静止,但掉入物自身没有这种感觉变化,他们是从黑洞里逃出来吧,所以回头就有事发生。
另一个问题,最初的设定,“十字”星出现了,除了让他们逃跑外,再没有意义,导致事件驱动也没有意义,故事结构被破坏,再次被削弱。
《逆向的人》文评
评分: ★★★☆☆
《信条》的高仿作品,但高仿得太山寨了,甚至故事也前面就暗示设定来自《信条》,这不叫致敬,这叫ypoC都ypoC不好。
整个故事的主要线索是《旮旯》这部电影,取名也是反时颠倒的已经,但是坏就坏在这部电影上,非要讲这部电影是多么完美,艺术没有绝对二字。这部电影原本是线索,但从剧情上,只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从线索降级为关键点,又从关键点降为铺垫和暗示,破坏了这部电影的实际作用。
另一个是无限的巧合,儿子从过去回来,一起看电影,主角偏偏就去学物理了。这里把时间线放得很长,造成人物的驱动明显不足。因为沉迷电影去学物理?因为实验室不给做就到自己家弄?这是什么科幻小说?我是说写得这么离谱的事,太科幻了,正经剧情都不敢这么编,为了结果而去输出题目,你说这山寨人家的设定,有啥剧情推进?遇到困难了?遇到折磨了?有鸿沟?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