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哎呀妈
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小助手,为什么总感觉叨叨账号神出鬼没的,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其实这是因为订阅号进行了改版,整个公众号运营都迎来了新一轮的洗牌,想要实时看好文,大家一定一定要星标我们,这样就能及时看科普啦!
周末带娃回老家,想不到被催二胎了。
不管亲爹亲妈,还是三姑六婆,都围着我不停“洗脑”:
都开放三胎了,你才一个,摆明不积极响应政策。
你这三十多岁还生得动,别年纪大了想要都要不了。
老大一个人太孤单了,赶紧多生一个陪她玩。
长辈说的不是没道理,有条件我也想给老大添个手足。
但生不生二胎,不仅是辛苦两三年的事,它影响的是一个家庭未来几十年的生活。
别的不说,单单以下这4组差距,就是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家庭经济的差距
看到一组数据,人口与生育研究智库“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
成本数据的曝光,让无数有娃家庭心戚戚然。
把孩子养到17岁,53.8万。
一口气养到大学本科毕业,差不多68万。
这还只是平均数,像北上广超一线城市,养娃成本遥遥领先。
江苏一位宝妈,“痛心疾首”发视频吐槽:没钱别随便生孩子。
从怀孕到生娃,不过11个月的时间,就花了11万多。
产检费、营养费、生娃手术费、月嫂工资、宝宝用品……要多少,就得支出多少。
还有宝妈说:带孩子看个牙,得准备2000。
钱没别人挣得多,养娃烧钱的速度却拔得头筹,想生,得先摸摸自己的钱袋子。
和孩子有关的一切,像吸金黑洞,随便一样就榨干自己辛苦多年的血汗钱。
以为这些就完了?一切不过刚刚开始。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提到一个点:
生完后,部分妈妈为了照顾家庭,会选择更方便照料孩子、工资更低的工作。
也就是说,起码头几年,职场妈妈赚的钱,远没有生娃前多。
孩子是吞金兽,行走的碎钞机,多生一个多一块大石压胸口。
绝不是简单一句“不过多一双筷子”而已,毕竟现在的父母都想给孩子优质的成长环境、教学条件。
难怪有朋友开玩笑说:
只生一胎,20年后还能留点养老钱。真要二胎,60岁都不敢退休!
虽是说笑,但也道出了养娃的心酸。
父母精力的差距
之前新快报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一胎家庭,父母双职工的情况多。
可二胎家庭,家里多一个孩子要照顾,要么让家里老人帮忙,要么请保姆。
还有一些妈妈干脆回归家庭当全职。
堂姐就是这样。
当初和老公留在广州打工,一心想挣多点钱回老家盖房子。
怀老大时,怕耽误工作,硬是坚持到破羊水才请产假,不到六个月就返岗上班,怕老板不要她。
虽然孩子非本地户口住院、看病、上幼儿园各种开销都大,但好在婆婆愿意帮忙,堂姐很快就投入工作,专心挣钱,偶尔接点小副业。
可老二一来,婆婆就喊带不动了,想带回老家养。
堂姐不忍心让俩孩子成留守儿童,思前想后决定放弃工作,全职带娃。
决定做是做了,可各方面的压力更大。
一家四口,全靠老公工资养着,堂姐想买件新衣服,都开不了口要钱。
再说一人带两娃,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块。
好不容易安抚好老二,喂饱哄睡着,没顾得上喘口气,还有一堆家务等着她。
生两胎亏空得太多,身体也开始出毛病,这疼那疼,拖个地洗个衣服,腰都直不起来。
怪老公不给力吧,可他也没闲着,一人扛起了全家经济重担不说,经常要喝酒应酬,回家也还得辅导老大作业。
都不容易。
确实,二胎透支的不只是财力,还有身体。
一个娃,还能咬咬牙熬过去。生二胎,一边要跟着老大飞快地往前跑,一边还得回头顾着后面的老二不摔倒。
太费爸妈了。
孩子心态的差距
既然生二胎那么多风险、压力,是不是不生为上上策?
或许看看家里的老大怎么想的。
有次我问女儿,妈妈生个弟弟妹妹陪你玩好不好。
本以为女儿会不同意,担心别人分走她的爱,谁知道她突然很兴奋,一直问“真的吗,我终于有弟弟妹妹了吗”。
原来她同学很多二胎家庭,每次听别人聊起家里的兄弟姐妹,她一脸羡慕。
羡慕同学有陪自己玩的哥哥姐姐,或是激发自己保护欲的弟弟妹妹。
过年看到女儿和表弟从早到晚黏在一块,什么事都先想到弟弟,不吵我要手机平板看动画片,就知道她真需要同龄玩伴。
孩子大了,同辈社交需求越来越高,回到家没人陪他玩,多少有些无聊,甚至还憋出毛病来。
朋友家的独生儿子,从小就是全家两代人的重点保护对象。
今天爷爷奶奶宠,后天外公外婆疼,得到的爱很多,但也扛下了所有人的关注和期待。
爷爷奶奶辛苦做的菜,眼巴巴盼着孙子吃。
外公外婆买的新衣服,恨不得外孙天天穿。
为了不让两边老人失望,朋友的儿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懂事,但也压抑了自己的感受。
小学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
但一上初中,学业压力大,人也越来越沉默,每天放学回家就关在房间里,什么事都不跟家里人说。
看儿子这样整天沉默寡言、报喜不报忧的样子,朋友真后悔没要二胎。
她说:真羡慕闺蜜家的姐弟俩,每天吵吵闹闹的。可姐姐遇到事了,就算不和父母说,也会和弟弟说,弟弟被欺负了,姐姐也会帮着出头。
有时候生不生二胎,不单是父母的事,还得考虑孩子怎么想。
只要父母懂得妥善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正确教养和引导,大部分老大都很希望自己多个同伴、朋友。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更需要父母以外的倾诉对象。
学习的困惑,成长的烦恼......那些不愿意对父母说的,都会成为手足间的小秘密。
养老的差距
身边很多8090宝妈,之所以想二胎,很大原因是担心自己老了成孩子的负担。
因为“独一代”的大部分人,已经深刻感受到赡养老人的困难和挑战。
豆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小组里,90000多名独生子女,每天都在求助:
工资不够父母看病,该不该另找?
该不该为赡养父母,放弃自己的追求?
家里老人不肯去养老院怎么办,没时间全陪他们?
每一篇帖子,背后都藏着独一代的不知所措、痛苦无奈、甚至绝望崩溃。
就如其中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双职工,孩子都小,平时靠外公外婆帮忙打理家务。
结果奶奶爷爷双双入院,做子女的根本无暇顾及,就提出“住养老院”的设想。
老人家一听,完全不乐意,拒绝的态度坚定且强硬:
“不去,就不去,去了肯定活不久的。”
可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的现实摆在眼前,不肯接受系统专业的养老服务,最后就得落到子女身上。
如果多子女可以互相分担,兄弟姐妹之间有事商量多担待,那照顾的难题,多少解决的思路。
如果父母可倚靠的,只剩下子女,做任何决策,没人可商量,全部得子女做主。
这样的生存压力,真让人窒息。
这也是大家选择二胎的原因之一:想给孩子提前解决养老压力。
趁现在身体还行、条件稍微允许的情况下,扛下眼前生养的压力,也不愿日后孩子被父母养老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怀胎十月,孕育新生命,是不能儿戏的大事,总要深思熟虑。
但无论生一个,还是两个三个,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按本分教养好他们。
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求他们遵循我们的计划行事;
更不能把他们当成荣耀、谈资,逼他们好好学习,满足父母的期待和愿景。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天赋、目标和梦想。
帮助他,塑造他,培养他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心的人,才是父母最大的自觉。
点个在看,愿我们每个人,满怀感恩之心,同享养育之乐,欢欢喜喜陪孩子成长,见证生命的美好。
2024
星标+点赞 我们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