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扔东西,不听指令,如何给一岁多的小娃立规矩?

教育   2024-12-23 13:03   北京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


合作转载来源:说说咱家娃
ID:mykidsstory
(点击关注叨叨,科学育儿不走丢~)

大家都很讨厌熊孩子,但是却也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熊。

大概从一岁左右开始,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越来越成熟,他关心的事情开始从自己的身体慢慢的延伸到周边的世界,开始各种试探底线。

这个时候的孩子发生暴力,破坏,不听话等行为,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好和坏的概念,一切行为在他们眼里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而孩子最后会不会真的变熊,是由大人的反应决定的。

传统的应对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放任:孩子还小嘛,不懂事,长大些再和他讲道理。
2.吓唬:面目狰狞,高声呵斥,用情绪让孩子感到畏惧
3.威胁:如果你再这样,我就XXX
4.暴力:打屁股长记性

嗯,上一辈传递给我们的知识也就这么多,好像找不到第五种应对方式了。

放任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熊孩子都是从娃娃培养起来的,孩子并不会纯粹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懂事。行为举止得体的孩子都是从小管教的结果。

后面三种,一般是递进式的使用,吓唬不行就威胁,威胁不成就用暴力,把孩子搞服气为止。

这些方式对两三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会比较有效(虽然会有很强的副作用,也不推荐),可是对刚过一岁的小孩,就基本没用,因为小孩子理解能力很差,尤其是处在强烈的恐惧情绪中,他只知道爸爸妈妈很生气,却不太明白你为什么会生气,更不太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完全不会“长记性”,很可能眼泪刚干,就又开始犯和刚才一样的错。

你和他讲道理嘛,他又不太懂,打骂嘛,又哭完就忘,这可怎么办呢?



今天介绍一个针对1-2岁孩子的管教小工具,叫做暂停法(time out)。

暂停法看上去很简单,无非是孩子犯错了就让他去站墙角,很多中国父母们会把它理解成罚站,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暂停法从本质上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惩罚的意思,只是很多家长特别容易把它操作成惩罚。

暂停法,顾名思义,它的主要目的只是让孩子“暂停”当下的状态,等待情绪比较平静的时候再恢复活动,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会讲道理,但是孩子对道理似懂非懂也不要紧,“暂停”本身就是一种管教,因为孩子会发现,每当自己做这种行为的时候,就会被强制停止,次数多了,他再笨也会明白,这个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暂停法的标准程序是这样的

1.当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立即停止他现在的活动。

2.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他现在的行为是不对的,譬如“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

3.把孩子放在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最好每次固定地点),等待他的情绪平静下来。

4.当孩子平静之后,立即拥抱他,夸他做得很好,并且重新投入到原来的活动当中去。


过程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如果不能做到以下这5点,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合格的暂停:

1.不因为孩子的情绪而暂停

当孩子因为某些事陷入愤怒,恐惧,失望,羞愧等情绪当中时,要求他“暂停”是很不人道,而且不现实的,想想看你自己生气伤心的时候停得下来嘛?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想办法帮助他宣泄和消解,包括替他说出这种情绪,拥抱他,让他深呼吸,跳一跳等等,让孩子学会处理这种情绪的方法。

只有当孩子蓄意做出类似“伤害他人,破坏物品,乱喊乱叫,横冲直撞”这样的行为,提醒了之后又不听的时候,才需要“暂停法”。

2.不要搞成威胁或者惩罚

“暂停”就是“暂停”,并不是惩罚,不要把它换成“站墙角”,或者“关小黑屋”等等,有惩罚性质的说法,也不要威胁孩子“再这个样子,我就要time out你啦!”

暂停法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让孩子“停下”,二是让孩子“平静下来”,只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就好,至于让孩子懂道理啊,反省啊之类的,有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可以教孩子说“对不起”,但是孩子不说也就算了,不要逼迫他。

其实可以给“暂停法”换一个名字,叫做“安静时间”更容易理解一些,搞得鸡飞狗跳那肯定就不对了。

3.执行者要隐藏情绪

一旦你暴露出了情绪,暂停法就失效了,因为小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是特别敏感的,无论是觉得“想笑”,还是“很生气”,孩子就会立即感知到,并且把关注点集中在你的情绪上面,然后把“暂停”的原因归结于你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行为。

所以,哪怕你心里已经开了锅,也一定要hold住扑克脸,千万别再孩子面前破功哦!

4.不要说太多话

既然“暂停”是让孩子平静,你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说太多话,更不要训斥,因为一训你就会越训越生气。只需要描述孩子的不妥行为,控制在十个字之内,做一个酷一点的父母。你话越少,说的话才越有分量。

给孩子空间自己待一会儿,让他好好消化一下刚才的事情,会更有利于反省,此时无声胜有声。

5.孩子太大了就不灵了

就我使用暂停法的经验来看,最多用到三岁,再大就不灵了,因为大孩子更渴望交流,让他们闷不做声自己待着他们会很难过。

“暂停法”适合于语言能力不太好,不太能够理解并且交流的孩子。如果你家孩子会说话,会表达自己,也理解家长的意图,就完全可以用纯语言的方式“正面管教”了,在孩子平静的情况下,告诉孩子,你现在的行为不对,教孩子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说什么话。



其中我觉得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隐藏自己的情绪,一般当父母的一看到孩子熊,心里就开始冒火,忍不住宣泄情绪,这样只会把孩子也拉入情绪的深渊,最后让他怕你,忌惮你的权力和权威,但这并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本意。

我们是希望孩子的内心知道边界,明白规则,习惯遵守公序良俗,让他的今后社交和生活更加舒服和顺畅,打骂并不能实现这个目的,孩子忌惮的是“人”,而不是“规矩”,当他长大了,聪明了,会趁着你不在的时候,偷偷摸摸的熊。

立规矩,从一岁开始,为人父母的修炼,也从此开始了。

当孩子变成更好的孩子,相信每个为人父母者,也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吧!

「DrG科学育儿」合作转载于橙子:教育硕士,旅美全职带俩娃,擅长接地气儿的育儿科普,关注她,带你搞定养娃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难题,get实用养娃套路。

2024

星标+点赞 我们不失联

DrG科学育儿
给你需要的育儿干货!每周一条原创亲子视频,成为更好的妈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