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史地】罗帅:丝绸之路南道的历史变迁——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史地考察

文摘   2025-01-12 19:26   甘肃  



罗帅 著

出版: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423-5587-4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南道,指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东西向通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所谓张骞凿空,关键在于打通了这段道路,从而使整个东西方路网得以有效运行。

历史上,南道过于阗之后,可在皮山、莎车向西南逾葱岭至罽宾,亦可从莎车继续西行至疏勒,然后逾葱岭。南道是一条沙漠绿洲之路,它自东向西依次串联了若羌绿洲、且末绿洲、克里雅绿洲、和田绿洲、莎车绿洲和喀什绿洲等大块绿洲,以及米兰、瓦石峡、策勒、皮山等小型绿洲。



丝绸之路南道,一般指的是这一干道中经过塔里木盆地南沿,从罗布泊地区的鄯善,经且末、尼雅、于阗、莎车,到疏勒的一段。南道虽然路况不如北道,自然条件艰苦难行,但不论求法僧人,还是往来商旅,更多采用南道而行。这里不仅可以避开北方游骑的劫掠,商队行进较少风险;而且对于求法僧人来说,更有从莎车南下“悬渡”,短距离进入佛国世界的捷径。所以,我们看到早期来华的粟特商人,多采用丝路南道;而不论向西的朱士行、法显、惠生、宋云,还是东归的玄奘,都选择了南道。


赫定24号汉语—于阗语双语文书


罗帅的这本《丝绸之路南道的历史变迁》,正是以汉到元的长时段作为观察的时限,而且是对丝路南道各地发展的总体观察。这种区域研究的长时段视角,可以看到个别地域研究的短板,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各地在历史长河中的盛衰变化。


罗帅早年求学于中山大学,主攻考古学。保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生后,跟从林梅村教授做中亚考古研究,兼留意简牍文献材料。后又进入历史学系博士生阶段,跟从我做中外关系史研究,以汉、罗马、贵霜三者的关系为研究主题,旁及塔里木盆地出土钱币及河西出土汉简。随后又在北大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做博士后,跟从我进行《马可波罗寰宇记》的研究,专注唐至元西域南道史料,以深入了解马可波罗所经行的丝路南道情形。


我与罗帅有多年师生之谊,因略述作者的治学脉络和此书的立意与创新之处,是为序。

荣新江

2022年9月25日于三升斋




目 录

绪论 1

第一节 史料概况 1

第二节 地理环境 4

第三节 区域政治史脉络 6

第四节 研究史回顾 12

第一章 南道东端绿洲 36

第一节 从纳缚波到罗卜 36

一、罗卜、怯台之地望 36

二、纳缚波之名与义 42

第二节 中古时期罗布泊地区的粟特人 46

第三节 宗教与思想文化 51

第二章 且末绿洲 55

第一节 从且末到阇鄽 56

第二节 宋元时期且末之地的兴衰 61

第三节 元代阇鄽城的地望 68

第三章 克里雅绿洲 73

第一节 从扞弥到克里雅 74

一、扞弥、扞弥之正误 74

二、捍城、末城 77
三、建德力城与《新唐书·地理志》之错简 80

四、绀州、绀城 82

五、肯汗城 83

六、克里雅城 84

第二节 玄奘之媲摩与马可波罗之培因 85

第三节 唐代媲摩与坎城之关系 89

第四节 坎城之地望与交通 98

第五节 宗教与思想文化 101

第六节 马可波罗眼中的培因玉石 107

第四章 和田绿洲 115

第一节 从于闻到忽炭 116

第二节 汉代于阗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131

一、和田文物中的罗马文化因素 131

二、和田等地出土的汉佉二体钱 141

三、汉佉二体钱与汉代于阗政治史 147

四、汉代于阗与丝绸之路大国关系 166

第三节 喀喇汗朝于阗与葱岭以西的交流 174

一、和田地区出土的错银鍮石器 175

二、呼罗珊的也里式错银鍮石器 178

三、也里式错银鍮石器的出土与收藏情况 187

四、也里式错银鍮石器如何输入于阗 193

第五章 莎车绿洲 202

第一节 从莎车到鸦儿看 203

一、历史地名之演变 203

二、鸦儿看名称之渊源 205

三、鸦儿看城之地望 212

第二节 成吉思汗屠可汗城与降鸦尔堪城之真伪 213

第三节 宗教与思想文化 220

一、伊斯兰化进程 220

二、佛教与基督教 227

第四节 物产与社会经济 229

第五节 古代居民之疾病与人口、环境 235

一、象皮病 237

二、甲状腺肿 242

第六章 喀什绿洲 264

第一节 从疏勒到可失合儿 265

一、疏勒 266

二、喀什噶尔 278

第二节 宗教与思想文化 281

第三节 物产与社会经济 290

一、汉代至清代中期 290

二、近现代 297

三、《突厥语大词典》所见喀什绿洲经济面貌 301

第四节 马可波罗时代南道的村镇聚落与道路交通312

一、文献所见10—14世纪喀什噶尔的村镇聚落 313

二、喀什噶尔地区相关聚落遗址的分布 317

三、关于丝路南道缺乏蒙元遗迹的探讨 329

第七章 丝绸之路南道交通的整体考察 335

第一节 两汉至前凉时期 335

第二节 十六国后期至初唐时期 343

第三节 唐、吐蕃控制时期 351

第四节 大宝于阗国与喀喇汗王朝时期 357

第五节 蒙元时期 361

第六节 明清时期 368

参考文献 380

索引 444

后记 451


来  源:丝路博闻

编 辑:辛   春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