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挑水的不怕水荡,会走路的不怕路窄。”在公文写作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需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年轻同志掌握公文写作的“法门”。公文的框架结构就如同建筑的骨架,是支撑整篇文章的基础。在帮助年轻同志学习公文写作时,首先应教会他们搭建合理的框架结构。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文稿的基本结构和格式要求,如通知、报告、请示、总结等;指导他们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确定文章的主题和主线,合理划分段落和层次;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比如,在写工作总结时,可以先明确总结的主题和目的,然后按照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框架搭建。通过这种方式,年轻同志能够快速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框架,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素材是写好公文的重要基础。在“传帮带”过程中,应教会年轻同志积累素材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引导他们养成关注时事热点、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的良好习惯,及时了解上级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为公文写作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对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案例等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以便在写作时能够快速检索和调用。此外,还可以组织年轻同志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第一手资料,为公文写作提供鲜活的素材和案例。只有不断积累素材,年轻同志才能在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游刃有余。框架搭建好了,素材也有了,如何将内容填充到框架中,使文章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是公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在“传帮带”过程中,应教会年轻同志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填实内容。指导他们根据公文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如叙述、说明、议论等;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准确、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生僻晦涩的词汇和语句;教会他们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经典语句等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在写动员性公文时,可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在写分析性公文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数据和案例,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阅读《秘书工作》2024年第8期《如何做好公文写作“传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