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500字
预计阅读时间:8.5分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湖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系统总结近年来改革探索,科学谋划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湖北省委办公厅牢记“国之大者”,紧盯“省之要事”,进一步拓展“三服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参之有道、谋之有方推改革促发展,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湖北见行动、党办抓落实。
胸怀改革大局,为一丝不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中央擘画改革蓝图,谋的是强国复兴伟业,布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局,立的是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之基。我们服务省委健全完善“干中学、学中干”机制,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省上下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好落实好。
紧扣“学明白”,推动方向一致。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相贯通,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宣传宣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分批次安排市县党委书记上台讲、同台听,推动“关键少数”一起学、一起讲、一起干,把准改革逻辑,吃透改革要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进。
紧扣“想清楚”,推动目标一致。开展战略性调研,深入分析省情特征,服务省委系统谋划湖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方法,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局,更好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
深化学习考察调研,引导各地吃透上情、摸清内情、借鉴外情,想清楚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该干什么、怎么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明确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找准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紧扣“干到位”,推动步调一致。加强省级统筹、省市县联动,指导各地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深化认识、积累经验,从跟着学、照着干到主动谋、自发推,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动力,把独特优势用好用足。推动各地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把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贯穿改革全过程,从当前最突出、能解决的问题入手,一步步做进去、深进去,以一域之为服务全国大局。
坚定改革自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出谋划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近年来,湖北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推动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我们服务省委谋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完善实践体系框架,健全省级发展调控机制,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在谋准上下功夫。深刻领会省委关于“水是湖北最大特点、最大省情”的战略判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把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内容。组织力量深入全省四级流域片区探求“治荆楚必先治水”的有效路径,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方法、目标,制定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因地制宜划分流域治理单元,细化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和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等底线。
在谋实上下功夫。对照省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支撑,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基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四个方面重点改革部署,深入调研分析制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体系的卡点堵点问题、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周期性结构性问题等,及时提请省委专题研究解决,小切口破题,大纵深推进。
对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紧盯武汉都市圈建设、供应链体系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重点工作,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调研督办,在察实情中推动见行见效。
在谋深上下功夫。省委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我们认真落实经常性调研制度,推动情况在一线了解、谋划在一线深化、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展现。围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开展“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探索,运用蹲点调研、微调研等方式倾听呼声、梳理关切,与基层干部群众同题共答。
以高效办事为导向谋深做实县乡机构改革,找准“小马拉大车”问题根源,加快构建县负主责、县乡村组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四级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让资源、服务、平台更好下沉,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枢纽和服务功能,从体制机制上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
把牢改革取向,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我们自觉当好党委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服务省委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依靠群众力量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架起民生需求“直通车”。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群众的急难愁盼是深化改革的发力点。湖北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建立民生需求调查统计机制,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我们发挥调研信息工作“探头”“前哨”作用,在基层机关、企业、学校开通信息直报点,建立决策咨询信息院士专家库,多渠道收集群众和市场主体所思所忧所盼,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谋划落实好一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例如,全省寄递物流行政村全覆盖、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实打实改善了民生、凝聚了人心。
绘制社情民意“晴雨表”。湖北建立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统筹协同机制,加大建设力度,抬高底板,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依托统计部门、智库机构和新闻媒体,定期开展改革举措落实情况评估,及时发现实施偏差,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加强民生信息和社会调研情况梳理分析,综合研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准水平有待提高、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的关键症结,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盯紧民之所安“风向标”。湖北健全完善重大改革事项风险防范机制,细化决策风险评估,增强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整体合力。我们把握推进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延伸调研触角,提高信息嗅觉,密切跟踪经济社会的新问题新动向,盯紧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改革的苗头动态,及时发现和关注潜藏风险的“弱信号”,及时反映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隐患,坚决不搞报喜不报忧,坚决防止出现“信息茧房”,坚决做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1小时报送”。
深入改革一线,为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加油赋能
荆楚大地自古就有“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我们服务省委用好试点先行、增量先做的方法,推出一批具有牵引性撬动性探索性的改革举措,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扎根湖北发展的生动实践。
助力试点探索。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目标要求,对已经开展的大财政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危旧房改造等试点工作进行复盘、评估、提升,既总结成功经验,也查找差距不足,不断深化、优化试点工作方案和举措,形成相对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标准。服务省委出台实施省域战略规划、推进强县工程、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强湖泊综合治理等一批政策措施,有力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
助力选树典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收集可学习可持续的内生型案例,而非堆资源拼外力的“盆景式”案例,选取包括目标、路径、方法、效果在内的完整性案例,而非片段式案例。组织开展座谈交流、专题培训、教材编写,运用典型引路、案例教学,推动各地各部门互学互鉴、共同提高,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
助力建章立制。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将已经形成、经过检验的成功经验、有益做法、工作模式等上升为指导性文件,将阶段性成效转化为制度性成果。注重从调研信息中发现、剖析不落实的表现和原因,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督查、省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改革创新激励等制度机制,营造有利于抓改革落实的良好环境。
推荐阅读▼
即可订阅
来源:《秘书工作》2024年第11期
责任编辑:李梦雪
编辑:李宇清
设计制作:胡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