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是《金瓶梅》中王婆的儿子,前几回王潮并没有出场,只听王婆说,他跟一个淮上客人做生意,至今不归,不知死活。
西门庆因为求王婆做媒人,还夸奖说:那孩子道乖觉伶俐,想必西门庆见过王潮。从那时看,王婆对他的儿子好像并不十分关心,也不指望他养老送终,每月只做些茶食点心的小买卖。因王婆圆了西门大官人的美梦,从大官人身上索要了不少钱财。
可是到了金瓶梅后十几回,王潮却出场了。一前一后两次亮相,这绝对是兰陵笑笑生的高明之处。即长篇小说人物有始有终,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终结。
施耐庵《水浒传》成书于1370年,而《金瓶梅》成书于1567年左右。比《水浒传》晚了200年,可见王潮这个人物是兰陵笑笑生后来加上去的。
《金瓶梅》前几回写西门庆、王婆、潘金莲三人的关系,肯定抄袭了《水浒传》,尤其是西门庆结识潘金莲,杀死武大郎那一段,与《水浒传》是一致的,但后来的人物故事走向完全是兰陵笑笑生的精心创作。
特别是进一步刻画了潘金莲尖酸刻薄、心狠手辣的性格,到最后几回才被武松杀死。
这里要说王婆的儿子王潮,实际上是潘金莲被驱逐西门府之后才出现的人物。就是吴月娘叫王婆来,目的是打发金潘金莲。
这是第八十六回,这时王潮儿才出场,说“王潮跟淮上客人,拐了起车的100两银子来家,得其发迹,买了两个驴儿,开起磨坊来”。
潘金莲被逐出西门府后,暂住在王婆家,此刻对王潮也有描写,说他也长成一条大汉,笼起头发了。还未娶妻室,外间支着床子睡。
想必那时王婆家虽然衣食无忧,住房也不是很宽敞,只有里间和外间,剩下的可能就是一间磨坊了。
潘金莲本是风月场上的高手,整天依旧描眉画眼,弹弄琵琶,勾引青春年少的王潮。王潮经不起诱惑,是继陈敬济之后的“午夜牛郎”。
却说第八十六回,好汉武松杀了王婆,又杀了潘金莲。正要杀王潮,不想王潮当不该死,知道武松行凶,急忙跑到街上去叫保甲。
武松到房里并不见王潮,只拿了房中100两银子,给吴月娘20两,剩下的自己包了,上梁山与好汉结拜去了。
至此,王潮安葬了王婆,下文书并没有对王潮做交代,这个精壮少年应该还是靠家中的磨坊维持生活。
来源:烈日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