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为?
任何把谋生方式树为前景的教育,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
今日推荐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周国平
作者介绍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等。
推荐人
尹建恩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第二党支部
党员教师
尼采的一本论述教育的演讲集,小小的一本书,加上周国平老师的导读,比起他其他作品而言阅读难度低很多,但读完也还是颇费了些时间。
关于教育目的,尼采秉持的是精英主义,认为其目的是少数人的教育,教育出的少数人是为支持天才而工作,而天才不是教育能教育出的。
关于教育内容,尼采认为古希腊是教育的故乡,古典人文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将本国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结合是教育的内容,若想修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本国语言的敏感和严谨性,禁止学生使用新闻报刊上流行的烂俗词语,阅读本国经典作家的作品。
关于教育方法,他认为正确严格的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服从和习惯,服从于老师的教导,习惯于用严谨的方式对待知识和学习,而不是在什么都还不懂的情况下,浅薄的分析评论知识本身。
关于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尼采认为当下的教育更多是培养人谋生手段的职业培训,而不是教育本身。教育呈现出对象的普及和功能的缩减现象,未来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教育愈发功利化,虽然这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整本书的观点个人基本都是赞同的,阅读的时候惊叹于1872年未满30岁的他对未来的洞察,现下我们的教育发展和书里预言的几乎完全一致。稍微不同的是,160年后的孩子们不是被报刊流行语所影响,而是被网络短视频等流行语影响,当然,结果是一样的,孩子甚至大人交流的语言通俗而浅薄,随着舆论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和灵魂无处安放,然后若现实有所不如意,可能就会触发心灵的焦虑和痛苦。
原文经典
只要在其历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相关的机构则是一些“对付生计的机构”,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
教育应该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强调个体通过自我实现来达成真正的精神自由。
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的教育。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去独立思考和创新。
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教育机构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为了生计而教育。
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他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他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那是一切文化的具体化的绝对命令。
学习感悟
《教育何为》是尼采的一部重要作品,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其对于教育观念的影响,并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书中,尼采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他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解放人的心灵,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他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这种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内在潜力的唤醒,以及批判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尼采看来,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去独立思考和创新。他主张教育应该是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此外,尼采还提出了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一个人的趣味和教养的直接体现,因此,教育应该注重语言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尼采对于教育功利化的批判十分深刻。他指出,现代教育越来越被功利所支配,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变成了追求利益和个人收入。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不仅违背了教育的本义,也让学生陷入了时代的浮躁之中。
与此同时,尼采对于精英教育的观点也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认为,大学教育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教育,而是特指精英教育。只有那些具备潜力和才华的学生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去从事更精深的研究和创新。这一观点虽然有些争议,但也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得到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何为》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教育也应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得到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些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学习笔记
编 辑 | 姚 悦
审 核 | 杨华丽
审 签 | 兰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