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幼•“3S”园本课程】“悦耍”(十五)——巧手扎锦绣 靛蓝染春秋

文摘   2024-10-17 16:46   甘肃  


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我们以“幼儿园的环境”为主题,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角,小朋友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时一个幼儿的回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说:“我最喜欢扎染坊里那块花花绿绿的布。”孩子们由此开始了讨论。娅茹说:“这块布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泽泽说:“而且特别大特别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都对这块布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小朋友们的谈话,引起了老师的思考,扎染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替代的特殊之美。基于幼儿的兴趣,有趣的扎染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这个颜料好稀呀,和我们画画的颜料不同。

这个好像是用来染色的。





你们快看,这块布上面的图案有点像白云。

哇!真的像一朵白云一样,还有这个蓝色像天空一样蓝 。


教师思考:

话题一出,孩子们立刻沸腾了起来。一系列的谈话引发了孩子们对颜色 布料、花纹、上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手工扎染历史悠久,扎染工艺具有丰富的创造性,而且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学习扎染,既增强了幼儿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了解,又培养了幼儿乐于探究学习的精神,可以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扩大幼儿视野,使中华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课程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扎染”。
2.了解扎染的基本步骤与扎法。

3.尝试用折、卷、扎、染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

4.欣赏多种形式的扎染作品,感受扎染奇妙、多变的艺术美,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作力。

课程脉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扎染”是我国劳动人民发现美、表现美的成功案例,它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以其独特的美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和美化着人民的生活,是众多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幼儿园开展扎染活动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课程内容

一、了解扎染知识


西




?


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视频、讲述绘本、集体教学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对民间扎染的起源文化、历史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扎染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显示了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扎染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手工扎染历史悠久,扎染工艺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二、认识扎染工具



扎染还能用都水。





!



幼儿通过讨论,了解扎染需要的工具。

三、扎染工具大调查


四、扎染需要哪些工具

孩子们通过调查和学习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扎染的工具,如:弹珠、皮筋、夹子、小桶、冰棒棍、麻绳、剪刀等等,这些毫不起眼的材料,经过一番奇妙的组合,就能够“变”出漂亮的扎染图案,好神奇呀!

五、学习扎染步骤——六部曲

1.浸湿:先将布放入清水中浸湿,拧干。


2.扎:动手扎出各种各样的花纹。

3.染:采用点染方法进行染色。

1

点染

2

点染

4.浸:浸泡在固色剂里。

5.拆:将染好的布拆开。


6.晾:将布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干。

教师思考:

通过前期的经验铺垫,孩子们已了解到扎染是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获得更多美妙体验的同时,心灵也被感染着,感受着祖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和物品去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探寻扎染 

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实践操作。

一、第一次尝试扎染

初次尝试扎染后,孩子们发现了各种问题与困难,于是我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并鼓励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现问题:

问题一:皮筋绑的不紧,不会绑。


问题二:为十么扎染好的布会没有花纹?有花纹的很少!

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经验:

果果

怎么解决这个困难呢?

罗老师

我们可以把皮筋一拉、二翻、三撑、四套,重复这个步骤多捆几圈,这样很容易就扎好了。

解决办法:

一拉、二翻、三撑、四套。


我可以和我的好朋友互相帮助,他拿布,我来扎皮筋


把布叠小一点更容易扎



可以在家里或幼儿园多练习一下。

老师可以帮助你们。


扎皮筋小妙招:

教师思考:

在初次尝试的扎染过程中就遇到了困难,“老师,我不会扎皮筋!”“老师,要怎么扎才好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扎结,学会创新。其次,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橡皮筋扎结的方法。幼儿在使用橡皮筋扎结时锻炼手眼协调、手部灵活性,促进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合作、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第二次扎染

在初次尝试过后,孩子们对于扎染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同时针对第一次出现的问题他们不断的尝试,渐渐掌握扎染的皮筋的捆绑技巧。
基于孩子的兴趣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扎染。

浸湿:



捆扎:

点染:

浸固:

拆:

晾:


经过两次的尝试,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扎染得越来越熟练,我们引导孩子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扎染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梳理扎染步骤:

再探扎染

再次设计扎图案:

通过每一次操作和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折法就会形成不一样的形状,不同的扎法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图案,我们还发现来回扎叠出现的都是条纹花纹的图案

试不一样的扎叠方法:










发现问题:
为什么每个人扎染出来的图案都不一样?
怎样才能记住自己用的扎染方法?

解决的方法:

一、把扎好的造型和染出来的样子记录下来。

、总结扎染方法。

成果展示


教师思考:

持续一段时间的扎染活动,孩子们较熟练地掌握了扎染的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同伴相互合作完成扎染,感受扎染出现纹理的神奇和图案的乐趣。他们发现扎的方式不同后面染出来的图案也不同,最后总结出扎染具有随机性,不一样的扎结,都能让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01

课程总结

学习与发展

手工扎染历史悠久,扎染工艺具有丰富的创造性,而且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扎染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自然的朴素美。在欣赏和制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发现,激发幼儿对美的探索。
学习扎染,既增强了幼儿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了解,又培养了幼儿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学习的精神,可以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扩大幼儿视野,使中华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这独一无二的创意正如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未知孩子们染的激情意犹未尽,而有趣的故事也在持续上映,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精彩......

总结与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始终跟随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主体进行开展,以合作者、支持者的态度参与。
此次扎染活动的开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初识扎染——走进扎染——体验扎染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观察、探索。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扎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累积了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民族的自豪感。
关于扎染的故事,我们还在继续,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留下最宝贵的回忆。



END


图文|大六班
初审|教研室
审核|康学芬
终审|李彩雯

岷县西城区幼儿园
实现学校、家长、老师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搭建起一座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