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详文
图文摘要
图文速览
图 1. 8 天后在无硫 AMS 培养基中进行的 6:2 FtS 降解实验中,基于剩余 6:2 FtS、代谢物和释放氟化物(预期)的氟化物当量的质量平衡。
图 2. 在无硫 AMS 培养基中,通过富含 BuOH、苯酚、辛烷和 CPB 的培养物进行 6:2 FtSaB 降解实验,6:2 FtS 转化产物的出现情况。图中显示了在第 9 天添加额外碳源的灭活细胞对照和生物降解样品 (A) 中的 PFAS 浓度,以及在第 7 天未添加额外碳源的样品 (B)。
图 3. 原始土壤和各自富集培养物的 ASV 级微生物群落结构。
图 4. 预测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这些基因负责 (A) PFAS 脱磺化、(B) PFAS 脱氟化和 (C) 各自的碳源代谢。条形图表示重复样本预测的范围。由于可诱导的 CPB 代谢基因未知,因此未预测 CPB 降解的分解代谢基因。(D) 6:2 FtOH 和 (E) 6:2 FtS 降解相关变量的 RDA 与预测的基因相对丰度模式相关。
主要发现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系统地评估了不同类型碳源对氟烷基化物(PFAS)前体降解的影响,揭示了混合微生物群落在不同碳源下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丁醇富集的培养物在去氟化和去磺化方面表现最佳,表明该碳源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混合不同碳源的微生物群落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显著增强氟醇的去氟化效果。该发现为在实际场地中通过碳源添加来增强污染物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鉴定了一些关键微生物种类和基因作为前体降解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声明:
本公众号仅分享PFAS相关研究进展成果,无商业用途。如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系公众号后台或发送邮箱,我们会及时修订或删除!欢迎投稿或合作!
邮箱:pfas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