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别让这些误区“毁”了盆底健康

文摘   2025-01-21 13:53   河北  


女性在经历怀孕、分娩这一特殊阶段时,盆底肌肉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就好比一根弹簧长时间被过度拉伸,其弹性和力量难免会大打折扣,进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然,除了生育因素外,长期的慢性咳嗽、频繁搬运重物、肥胖等情况,也如同“慢性侵蚀剂”,逐渐加重盆底的负担,导致盆底功能出现问题。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不用做盆底康复

盆底肌肉的损伤很可能在悄无声息中已然发生,只是尚未发展到出现明显表现的阶段罢了。等出现症状了才想着去干预,那时往往问题已经变得比较棘手,治疗难度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存在盆底受损风险的女性,都应该尽早去做相关的评估和康复训练。

误区二:等瘦下来再做盆底康复

有些女性产后一门心思扑在减肥上,认为胖会影响盆底康复效果,或者天真地觉得只要瘦下来,盆底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可实际上,产后身体恢复是一个多方面协同的系统工程,盆底康复有着它不容错过的黄金时段,一旦错过,盆底肌肉功能恢复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误区三:漏尿会自愈无需干预

漏尿大多是由盆底肌肉松弛等引发的盆底功能障碍表现,如果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漏尿问题往往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更为麻烦的盆底问题。

误区四:盆底问题可以等二胎后再处理

每一次怀孕、分娩都会给盆底带来新的“伤害”,一胎后的盆底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到二胎时盆底肌肉会变得更加松弛,损伤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后续出现严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将会成倍增加。

误区五: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在整个怀孕过程中,随着胎儿不断发育长大,对盆底的压迫可是一直存在的,同样会致使盆底肌肉和筋膜受到牵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剖宫产只是分娩方式有所不同,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盆底功能受损的风险。


通讯员/胡冀尧     编辑/胡冀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http://www.bdfuyou.cn/ 官方网站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订阅号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是保定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妇幼保健机构、国家级爱婴医院、国家级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河北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