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之美,在于收获
教研之美,在于提升
10月30日,厦门市直属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岗研修活动在我校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2023年厦门市直属校骨干班小学语文组导师潘品瑛老师和骨干班学员以及厦门实验中学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共同探索语文教育的新路径。
课堂研讨,共育成长之花
活动伊始,我校叶帆老师呈现了一堂生动的研讨课《穷人》。叶老师通过“‘穷’与‘不穷’之辨”“忐忑心理之思”“沉默心理之探”三个学习任务,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善良、勤劳与乐观。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习氛围浓厚。
课堂观察,启迪教学新思
随后,骨干班学员们依据潘老师的安排,选定观察对象,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等多维度开展课堂观察。
课后评课环节,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代表纷纷发言,分享听课感受:黄雅珊老师赞赏叶老师与学生互动良好,通过抓关键词语、示范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情境;杜少学老师则提出,“穷”与“不穷”之辩的顺序可以调整,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心理;刘祖欢老师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认为叶老师教学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但目标设置需更明晰;林伊菲老师关注学生发言积极性,但建议增加理答方式多样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洪玮欣老师赞扬师生默契配合,并强调语文课堂应体现学习方法指导;张惠雯老师则认为本节课激发了学生情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专家引领,铺就成长之路
活动的压轴环节,潘老师带来《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实践与思考》的主题讲座。潘老师从课堂观察的目的、方法、维度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课堂观察的思考,并结合《穷人》课例研究,展示了课堂观察的基本流程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表示受益匪浅,对课堂观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音乐学校刘祖欢老师:
今天的课例研讨让我真是收获满满。潘老师对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深入剖析,即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学法写法的三个层次,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必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课堂容量的恰到好处。我坚信,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教学相长,课堂应当营造出一种宽容的氛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而我们教师则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
厦门五中洪玮欣老师:
今天叶帆老师的课堂展示让我学到了不少宝贵经验。通过与潘老师的交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深入研读新课标,明确学段目标,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绝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去思考,而是要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确保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工学院附属学校林伊菲老师:
叶帆老师今天的课堂展示无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实践过程中的大胆尝试,都值得我认真学习。在与潘老师及各位同仁的研讨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备课流程,意识到教学目标的撰写必须审慎深思,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精问、少言、适时辅助,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真正发生。
教科院附属小学张惠雯老师: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叶帆老师《穷人》一文的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营造出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聆听潘老师的讲座,我深刻体会到课堂观察与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潘老师的讲座通过理论阐释,启发我们反思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过去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在我明白,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厦门实验中学胡楠老师:
今天听了潘老师的评课与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点:一是潘老师强调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遵循结构化原则,从整体感知到字词梳理,再到内容理解,最终达到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这样的层次划分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有序;二是潘老师的讲座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她指出,在听评课时不仅要关注评课内容,更要深入思考评课背后的逻辑和原因,并以此为契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牢记这些理念,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潘老师民主、开放、平等对话的指导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提倡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安全的氛围中自由表达和交流。这种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通过今天的研讨,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听评课有了新的认识。
厦门实验中学李海珍老师:
通过今天的“课例研究”评课方式,我作为听课者收获颇丰。以往的评课视角更多地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上,而学生的学习虽然也会受到关注,但相对较弱。今天的课例研究和讲座为我打开了课堂观察的新视角。当我们有意识地去观察课堂时,我们的目标性就会更加明确,从而确保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做到一课一得。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行者恒远,思者恒新。此次研修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之旅,更是一次教育实践的探索之旅。未来,老师们将继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借助课堂观察的抓手,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课堂,拾级而上,在实践中且悟且思且成长。
来源:厦门实验中学教研室
编审:厦门实验中学西柯校区办公室
审核:徐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