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伊始,来自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陈坤玉老师、五显中学的李少波老师和我校祥平校区杨菲老师围绕“水循环”这一主题开展同课异构精彩展示。
陈坤玉老师以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片段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黄河水的来源与去处,并通过一系列问题活动,启发同学们对黄河流域水循环各个环节的深入认知。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共同探讨砂地农业的发展,充分展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李少波老师以李白吟诵的《将进酒》开场,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宁夏地区气候、农业与水循环的关系。通过运用水循环知识分析砂田对宁夏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李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还以《七十七天》中运用特殊方法取水的片段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
我校祥平校区的杨菲老师以云南红河哈尼族人的“水之道”为切入点,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层层串联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结合板书和示意图,她生动地讲解了下垫面性质对蒸发、下渗的影响,并拆解了影响水量平衡的收、支项。在潜移默化中,杨老师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随后,我校祥平校区的梁苗惠老师为大家带来《海—气相互作用》探究课。梁老师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的海洋”这一异常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其成因。通过回顾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分析赤道附近东西岸表层海水的温度差异原因,并结合气压带、风带,梁老师引出了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整节课不断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并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实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绘制不同的大气环流示意图,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精神。
课后,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地理教研员李婧老师对每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她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对一线教师教学的示范性和实用性,并指出几位老师都能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用“地理眼”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地理现象,巧设引导,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来源:厦门实验中学祥平校区教务、教研工作小组
编审:厦门实验中学西柯校区办公室
审核: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