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发/布
NEW ISSUE
CSSCI(2021-2022)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海交史研究》2022第4期
目 录
Contents
摘 要
Abstract
P01
古代欧亚交流区域的扩大与东方外交圈的发展(陈奉林)
古代欧亚国家间的交往活动是在不断地突破各种限制之后逐渐发展扩大起来的,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条件,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通过国家间的文明交往,达到发展与共生,架起彼此理解与互通之桥,是国家发展的自觉意识。古代东方国家对外交流区域的形成、发展与扩大,不仅开阔了视野,带来整体发展,也使各国获得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国家间正常的交往活动是文明昌盛的标志,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各个文明之间需要互鉴,彼此包容,取长补短。东方国家对外交流的历史经险内容丰富,实践形式复杂多样,值得认真总结研究。
关键词: 欧亚区域 东方外交圈 文明交流
P21
明朝初期的对日认知与“日本国王良怀”名号—— 洪武年间中日外交问题新探 (马云超)
洪武年间,明朝君臣对于日本政局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自始至终没有认识到日本国内存在南北朝对立的局面。洪武七年后,明太祖以“持明天皇”作为日本正君,但由于岛津氏久仍以“日本国王良怀”名义入贡,给后来的史书编纂者带来了混乱。由于对日本国情缺乏了解,又急于弥合史料之间的分歧,《明太祖实录》编纂者始终将良怀视为日本国王,对于身份不明的入贡者全部加以良怀的名号,同时对存在矛盾的记录进行了删改。受此影响,持明天皇的存在不断削弱,相关记录在后世史书中逐渐被良杯所替代,给今人理解洪武时期的中日关系制造了困难。
关键词:明太祖 日本国王良怀 足利义满 《明实录》
P33
江户时代日本俵物“出血输出”中国的历史逻辑(安艺舟)
17世纪末,日本出台专门针对中国的俵物(干海参、干鲍鱼和鱼翅)出口政策,通过政府统筹管理、奖励生产、民间禁食等多种手段,搭建起纵贯全国的俵物供货网络。至18世纪形成俵物出口中国的稳定渠道。纵观江户时代,俵物出口量虽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却并未给日本带来实质经济收益,“出血输出品”因之而得名。俵物出口政策是江户幕府推进国内集权的同时,为打开中国市场、改变输出品结构而做的尝试,与日本扩大在东亚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目标相一致。俵物贸易对中国海产品市场影响有限,但为明治时期日本大规模海产品出口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俵物 江户幕府 中日贸易 出血输出
P45
《福建市舶提举司志》论说(谢忱)
明代高岐编纂的《福建市舶提举司志》是古代中国第一部海关志。是书梳理了福建市舶司的历史沿革、规模建制、职官体制以及市舶管理机制,还辑录了与福建市舶司有关的碑刻诗文。《福建市舶提举司志》是研究明代市舶制度、海外交通贸易、中琉关系史的珍贵史籍。
关键词:明代 福建市舶司 中琉关系 志书
P53
论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与地点(史煜飏)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美洲作物。关于其何时何地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分析明清时期与花生相关的文献记载,可知中国并无原产花生;明代浙直地区的“落花生”是一种夭南星科植物,并非花生;花生约在崇祯年间传入漳州,又在康熙初年传入福州。
关键词:花生 传入中国 美洲作物
P64
籼稻中国起源说质疑(罗振江)
以往学者通常认为籼稻系我国原产,有着长期的栽培史,但近些年来考古学、遗传学的研究揭示出一些与料稻中国起源论相悖的事实。而且,通过考察“粳”“籼”之名实、文献中所反映的水稻熟期特征,可以肯定籼稻在中国的栽培与唐代中后果占城稻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宋以前,籼为粳之异名,晚粳稻在南方占主流地位;晚唐以降,籼稻兴起,并且逐渐在南方占据优势地位,籼也逐渐成为籼稻的专名。
关键词:籼稻起源 粳与籼 占城稻 蝉鸣稻
P76
《遵生八笺》“番椒”考——兼论外来作物在中国的传播(闫哲)
关键词:《遵生八笺》 番椒 外来作物
P86
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以出土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范杰)
关键词:东南 海贝之路 新石器时代
P96
明代船“料”研究回顾与拾遗(宋上上)
P106
对“南海I号”古船舱壁信息的解析(蔡薇 王科力 席龙飞 曾青松 李铖 赵汝畅)
P116
{书评} [日] 中岛乐章:《大航海时代的海域亚洲与琉球:寻找“Lequios”》(赵庆华)
P122
{书评} 布琮任:《海不扬波:清代中国与亚洲海洋》
(黄泓熙 陈贤波)
P125
《海交史研究》2022年总目录
投稿邮箱
hjsyjbjb@163.com
‘
来源:《海交史研究》编辑部
图文编辑:王绮蓉
二审:陈少丰
三审:林 瀚
声明:凡在本刊发表论文,除非另有约定,视为作者同意本刊拥有文章的网络首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