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谊常存魂梦里
——深切怀念席龙飞教授
作者:邱克
席龙飞教授
今年元月17日,接到中国造船学会秘书长蔡薇老师的短信,得知93岁高龄的著名造船史专家席龙飞教授由于新冠肺炎,肺部感染严重,已经被送进武汉中南医院呼吸科急救中心。海内外研究中国造船史、航海史、中外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的同仁纷纷祈祷,献上真诚的祝福,希望奇迹出现。但席龙飞教授最终还是在元月21日下午永远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大家非常悲痛。我虽然不是席教授的亲传弟子,也不是造船界的同行,但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中西交通史的晚辈,仍然得到过席教授的亲切关爱和无私帮助,更加领略过他睿智的思想、博大的襟怀和温煦的人格。
席龙飞教授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满族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造船工程系,先后执教于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席老师在造船史方面是国内最具开创性和代表性的学者,长期参与出土古船的测绘与研究,被誉为“中国舟船文化的活化石”。他从1975年起开始撰写造船史的研究论文,几十年来笔耕不缀,著作等身,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船舶史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余本(包括主编和合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席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思维敏锐,看待问题总有独到的见识,他的著作和文章都值得我们细品精读。
四十年前的1983年,我第一次见到席龙飞老师。那时我刚刚23岁,在山东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有幸参加中国航海史研究会在九江庐山举办的郑和下西洋学术讨论会。在这个空前的郑和研究盛会上,有幸结识了许多在中国造船史、航海史、中西交通史和中外关系史方面的知名专家。其中就有来自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在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的席龙飞老师和何国卫老师。席老师坦荡儒雅,宽厚仁慈,思维敏捷,性格豪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会议期间,他几次抽空跟我深入交流,不仅给予嘉许和鼓励,还提出不少的宝贵建议,让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的我受宠若惊,深为感动。我们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观点,会后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例如1985年7月3日《光明日报》《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有多大》,7月5日香港《大公报》《郑和宝船有多大 江西会议有争论》,7月24日《文汇报》《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有多大》,1986年1月31日日本《朝日新闻》《详述郑和之航海》等等。
之后我跟席老师一直保持联络,不仅在海交史学会和船史学会多次见面,我写的论文还多次幸运地与席老师“同框”,发表在同一学术杂志或者同一本论文集中。如我写的论文《谈明史所载郑和宝船尺寸的可靠性》(原载《文史哲》1984年第3期)与席老师与何老师合作的大作《试论郑和宝船》同时被收入中国航海史研究会编《郑和航海学术论文集》(交通出版社,198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海洋出版社,2005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郑和研究专刊发表了席龙飞老师的《郑和宝船研究的进展》和我写的《论郑和航海图的地名研究》。《舰船知识》同年也出版一期郑和专刊,席老师写了《伟哉郑和宝船》,我写了《国外对郑和宝船的研究》。
1988年之后,我离开了学术界,跟席龙飞老师的联系就少了。但席老师一直没有忘记我这个晚辈,他在很多学术著作和研究综述中总是不忘提及和褒奖我在八十年代所做的那一点点工作和努力。如在1999年《中国造船技术的世界贡献》(《武汉造船》第5期)、2004年《郑和宝船的尺度及船型特点》(《船舶设计技术交流》第4期)、2005年《关于郑和宝船的论辩》(收入国家博物馆编:《云帆万里照重洋——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大型郑和宝船存在及其出现的年代探析》(《海交史研究》第1期)、2011年《郑和宝船研究的进展》(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文化之地位与使命》,上海书店出版社)、2020年与蔡薇老师合写《一九四九年以来船史研究著述纵览》(《国家航海》第1期)等。可以说,席龙飞老师之于我,一直有提携和知遇之恩。
我2005年回到国内定居,又跟席龙飞老师重新取得了联系。大约十年前,席老师到上海参加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会议,我在临港新城跟他一起吃饭。那时他已经是八十高龄,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底气十足,还可以喝一大瓶啤酒。说起有关船史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论战,更是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好像第一次见面一样,还是那样真诚,那样谦和,那样坦然,至今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附录:席龙飞教授出版的著述清单(含主编和合著)
(1)《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9;
(2)《船舶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3)《中国船舶工业》(中英对照大型画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4)《船舶设计原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5)《中国造船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中国科学技术史 · 交通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中世纪中国造船业的兴衰》,英国《造船年鉴》,2004;
(8)《船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9)《中国造船通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10)《大道通衢》,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
(11)《长江流域的舟船桥梁》,武汉:长江出版社,2015;
(12)《中国古船图说》(中英双语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3)《中国古代造船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14)《席龙飞船史研究文选》,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5)《甲板上的中国——揭秘当代中国十大名船》,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6;
(16)《中国三十大发明》(席龙飞撰写 “水密舱壁”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
(17)《中国造船简史》,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8;
(18)《舟船桥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
(19)《中国古船图说》(法文版),法国:Ancre de Marine 出版社,2019;
(20)《中国古代海洋船舶》,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
作者邱克,历史学博士。
图文编辑:王绮蓉
审核:陈少丰
终审:林 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