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思考录——2025年1月19日至24日微信群与朋友圈留言集锦

教育   2025-01-25 00:00   福建  

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的思维是这个样子的:自己做不好,没能力做好,不想做的事情,都是别人的错,碰到问题继续怪罪或进一步批评批判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与之相反,我越来越认为,只要自己做不了做不好做不成,包括不如别人做得好的,都是因为别人优秀,值得自己敬佩与学习,同时,自己肯定是有很多局限不足缺点,以致事情才做不好,进而需要的是学习、改进与他人的协助合作。

春节期间,加强学习,结合实践和工作多学习方法与技能。自己做不了做不成做不好事情,其它一切,包括基于“是非对错”的评论都扯淡,即便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又如何?总不能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只会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吧?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最大的一个毛病与缺点就是这个,自己高度地自以为是,同时习惯于以评论与要求的形式让他人去做,但不提供任何条件、资源、方法、技巧与经验。

近几年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解构还是建构?是批判批评还是建设?比如我本来就不认同或逐渐地不再认同西方的东西,但是,然后呢?我们怎么做?能做什么?可以做成什么?总不能永远地或只会批判“西方化”吧?别人即便错了,我们又能正确到哪里?我们真的比批判的对象做得好做得对吗?实际上,我们远不及我们批判的对象做得多做得对。因此,解构与批判依然要进行下去,但是,一定要学会建构,更重要的是自己不断地做成事,否则,不仅自己活下去都难,而且没有资格评论别人。

确实,一个人独自地成长太难了,像一些朋友说得那样,人生的经历与遭遇,要去在意与回想特别是聊一聊的话,满满的都是泪水啊!往事不堪回首,跟他人比起来,我确信,未来越来越没有资本去折腾,唯有独立自主且踏踏实实地去做事,努力做成事,人生才还残存一丝的希望。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标题党还是可以玩一玩的,我很正直,政治立场绝对正确,但不是一个循规蹈矩或很老实的人。

起初,在某些话语体系下,我也以为自己做得调研太少,但是,后来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第一,缺乏调研的方法、技能与经验;第二,调研的方式不对,参与的基本都是走马观花式的调研;第三,没钱去调研,尤其是缺乏蹲点或长期调研的经费;第四,调研对象难找,主要是跟自己的需求不匹配。这些问题不是做更多调研就可以解决的,进而,我确信,调研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更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真的是需要很多条件与方法的,怕的是,条件与方法严重缺乏。

能否做成做好事情?更重要的不是观点、要求与评论的是非对错,而是做法,包括做事的风格、方法与思维方式,很多人不会做事,总做不了做不好做不成事情,根本原因在于做法错了。比如,做事一定是需要围绕着主题在优势互补中团结协作的,围绕着共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与优点是关键,而不能要求一个人一定要怎样,尤其一定要全面或无所不能。所以,在一个等级秩序中,完全依靠权威的命令与要求,最终一定是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做不成。

其实,真正可笑的不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是“以百步笑五十步”,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人,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好,还笑话、批评、非议别人。

“关心”我的人很多啊!不过,都是只会提要求与期待,或议论评论我的人!当要求与期待不能实现了,议论评论被我屏蔽后,“关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越是在工作,越是觉着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得学习,结合实践向书本学习,向基层的领导干部、人民群众与实践者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方法,学技巧,学经验。做人呢!要有自己的主见与个性,不要自卑,但是,也不要自负与自大,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怎么样都是对的,其实,在各个方面离工作需要该差得很远。

是啊!如果不能教给别人安身立命的本事,你顶多也就是个老师,而不是“师父”。“师父”对于一个人人生的价值意义,不亚于父母,因为很多情况下,父母只不过给予了我们肉身包括未成年时生理成长的物质条件,但是,一个人的灵魂、本事、资源呢?往往是父母给不了的。问题是,在现实中,也没“师父”给啊!

确实,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发财,但是,却都想发财,包括依照钱财的多少去评论你的价值,奈之何?

换个题目,继续尝试与探索。近几年,我确信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件事具体怎么做,特别是怎样才能做好?比如公众号文章如何发更有阅读量,真的只能靠自己的摸索与尝试,包括不断地试错,付出些成本与代价,甚至挨骂。

2025年,推荐必须要看一看的小视频之一,然后想一想。贫穷、落魄、艰难、痛苦、挫折、失败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不一定是坏事,它们会让自己明白更多的道理,看透更多的人性,形成或培养更多自己的东西,进而,活出自己。

越来越觉着之前四年的大学生村官经历对于自己太重要了,虽然当时很苦很难,工资更少,但形成的经验、方法、成效特别是由它们塑造的思维方式与认知体系,自己一生都受益无穷,尤其是“什么是实际”,“怎样实事求是”,唯有自己独自尝试过,摸索过,思考过,创新过,取得过成效,才可能有准确的理解。

是啊!伴侣就是人生的盟友,而且是最亲近的那个盟友,为此,她一定是有一些优秀且可贵的品质的,既懂得给予你什么,也跟你优势互补,进而,在婚姻的1+12”中,你不能成就些事情都难。

新年了,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特别倡议,敬请转发支持下!以让更多的青年人对历史,对政治形成正确的认知,屏蔽掉意识形态化的争论与偏见。

有时候思维方式比事实还重要,事实需要通过调查去掌握,而思维方式需要通过阅读、思考、写作与培训去获得,关键是是否理性,能否从实际出发,少些理想化想当然与主观化的东西。否则,我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比如绝对正确与完美,有人可能会批评我说:你经过调研了吗?妈呀!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还需要用事实反驳吗?有些人就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了很多绝对的东西,比如绝对正确,再比如无所不能的上帝,我还真不能“证伪”他们。

追求爱情婚姻,但是,绝不舔狗,何况也没能力与经验去添,更不值得去添!还是首先坚持住自己,其次是做好自己,最后是成就自己。

我确信自己做到了,至少在人生的低谷期,不接任何人的电话,不回任何人的信息,只表达自己的所思与所求,但对他人的评论不做任何回应,因为没用。

购置的新书到齐,春节期间的阅读学习内容。很多人都在强调学习,但是,学习啥?怎么学?其实没有明确且靠谱的东西。我觉着,实际工作或实践需要的东西就是要学习的内容,而结合工作与实践阅读研究专业书籍是最重要的方式,一个人不可能离开读书去学习什么。因此,学习最怕的是排斥阅读,或没有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他人应该关心我们的生活,但现实是,很多人要么对我们的生活漠不关心,要么只会“关心”我们的个人问题,主要是各种议论与八卦,甚至乱点鸳鸯谱,胡乱拉郎配,而不会在意我们的生存、成长与幸福,至于经济条件的改善(这可是婚姻成立与保持的根本),就更没人管了,这就是人性。

为啥在很多人那里,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爱情婚姻时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一大堆的标准与要求,而认为你的爱情婚姻怎么样都行,甚至可以跟任何一个异性走到一起,包括他们给“乱点鸳鸯谱”,随意地“拉郎配”?一点点对你的尊重都没有,又没有人求他们怎么滴,这就是人性吧!

确实,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父亲或好母亲,只有ta的儿子或女儿可以去评价;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只有ta的妻子或丈夫可以去评价;一个老师是不是称职的,只有他的学生可以去评价;其他人都无权置喙,而一个父亲、母亲、丈夫、妻子、老师是不是一个好人,则不是由儿子、女儿、妻子、丈夫、学生评价的,而取决于公论。

竹莲居士
面对问题,让我们一起相信思考的力量与价值,进而尊重思考,讨论思考,推动思考,为彼此的思考创造条件、空间与动力,以在共同的思考中寻找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