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的十个思路

教育   2024-12-16 20:38   福建  

\  杨洲

    之前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做农业不赚钱的六大原因(杨洲:做农业不赚钱的六大原因;另一篇是:做农业赚钱的十大路径(杨洲:做农业赚钱的十大路径)。今天集中讨论下,“农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这一问题,请注意,这里的农产品是指同一类农产品,比如蔬菜中的西红柿或黄瓜,同时,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不是在扰乱市场秩序。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它们卖出好价钱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十大思路。

1、去掉中间商。农产品从小农户或种植者到消费者,可能经过了三四个环节,其间都是中间商,去掉他们,至少是去掉其中的一两个环节,收益一定会增长。所以,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搞农超对接,开网店直接卖给消费者,大街上菜农与果农摆摊卖东西,都是遵循这一原理。

2、品牌化。包括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不同类型,对产品赋能与增殖,本质上一方面是在扩展市场范围,需求者多了,价格自然有上涨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在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好的品牌意味着好的产品,好产品自然可以卖得贵一点。

3、提高品质。包括外在的观感与内在的质感,使产品既好看,也好吃,比如,西瓜又大又甜,如果再加上皮薄,就更好了。其实,自然形成的品牌都是源于产品的品质,一说什么东西就让人想到某地的它,这就是品质的力量使然。

4、特色化。像那句流行语说的:“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有我特。”特就是跟人不一样,比别人更能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山东寿光三元朱村是温室大棚菜种植的起源地,老支书在电视上说过这么一件事,他们原本种黄瓜都是带刺的,后来发现香港市场上的黄瓜不带刺,被市民喜欢,感到奇怪,于是就去改进品种与种植方式,这就是在求“特”。

5、包装。现在,农产品的包装做得越来越好,甚至都被包装了,笔者曾经几次经历,想买某种东西,比如茶叶,散装的都没有了,都是有包装盒的,有的还包装得非常好。包装能够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档次,精美的包装更容易被中高端消费群体接受。包装成本很低,但是,带来的产品溢价很高。当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包装要与品质相匹配,品质越高,包装越好,进而溢价越高。

6、加工。包括简单加工与精深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与收益连,比如,将桃子做成罐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及时“销”掉产品,尤其是对桃子这种不耐储存的生鲜产品;第二,稳住价格,桃子的价格可能波动,超市里罐头的价格基本稳定;第三,提高价格,本质上是分享到工业化带来的溢价。

7、建立冷库储藏设施。大量案例表明:是否有冷冻储藏条件?对于农产品的售价影响越来越大,最新鲜的蔬菜与瓜果能够及时供应到城市里的早市上才能卖个好价钱,问题是:怎么做到?一般而言,大宗农产品的产地离城市较远,运输的车程少者也得一两个小时,不可能晚上去采摘农产品,也没效率,上午采摘,再装车运到市里,想卖完就得到第二天早上了,产品品质自然会下降。如果有个冷库,头天采摘筛检好,装到冷库里,第二天赶早运到城里,才能保证优质优价。

8、运输。改进与优化运输设施设备,对于农产品销售影响也很大,包括运输车辆是不是“专业”的,有没有冷冻设备,能否走空运及装载的方法与设备怎样,都对农产品的品质有重大影响。优秀的农业企业首先是在运输上非常专业化,保障品质的优越。

9、降低成本。卖得价钱贵与否,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主要是相对于自己的成本而言的,跟别人同样成本的基础上,只有卖出一个更高的价格,才可以;如果自身的成本就比别人低呢?同等的销售价格也是个好价钱。为此,从生产到采收再到运输直至销售,如果能够通过规模化、技术革新、管理改革等降低成本,笔者认为,也是一种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的方式,不能被无视或忽略。

10、反季节种植。笔者之前在山洞里做过蘑菇种植的试验,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通风,但着眼点就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很多塑料大棚里生产不出蘑菇,市场上的蘑菇变得稀少,山洞里温度不超过二十度,非常适合蘑菇生长,这跟温室大棚的经济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季节反过来了。这也是一种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的方式与路径。

竹莲居士
面对问题,让我们一起相信思考的力量与价值,进而尊重思考,讨论思考,推动思考,为彼此的思考创造条件、空间与动力,以在共同的思考中寻找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