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扎下根,做成事,带出人,扩展开。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不断地成长,慢慢地发展壮大,才有前途与希望。其中,靠踏实扎根,靠效率做事,靠关怀育才,是一个团队的生命,它们胜过一切道德的、情怀的,理念的,宏观认知的说教。
生活中有些人是这个样子的:一方面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正确去要求与评论别人,讲着太多“非此即彼”且“他非己是”的东西;另一方面,事情怎么做?如何做好?只会理想化想当然或投机取巧。结果必然是:一直在强化自己的正确,却做不了做不好做不成任何事情。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自己正确,而是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做成。
很多时候,他人真的不如一条狗对你好!就这,还有人天天倡导“感恩哲学”,其实,“感恩的心”每个人都有,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不知道“恩在哪里”,“那是不是恩”。在现实中,不仅用道德,而且用情感绑架他人的事情太多了,依照各种理由要求你感恩,哪怕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余生还能成为大学教师,愿意在一百节课堂中,只用一节课讲大道理,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明是非,晓善恶,然后用九十九课教做事的方法、技巧与经验,包括“手把手地教”。年轻人不容易,做人固然重要,但是,掌握做事的本领,少走些弯路,尽早成熟,于公于私都更为重要,否则,活都活不下去,总是做不了做不成事情,做人就谈不上了。
见微知著是一种非常好的素养与品质,尤其是在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上,但是,也有负面影响啊!它会造就一个人敏感的心理,包括容易想多。如何把控?需要一种修养。
就做研究而论,我们对于数据与案例的收集很关键,唯有通过深入且专业的调研才能获取,不过,一方面,我们的调研方式未必是正确且合理的,不妨说一直以来的调研方式根本支撑不起我们的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在理论功底、方法经验与思维方式上,我们更为贫乏,以致面对一堆全面精准详细的信息,我们一点点想法都没有,甚至不敢去想。
人!最可怜的不是贫穷,而是在各种攀比炫耀羡慕中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持续地复杂化,导致钱少了,权力小了真不行,进而对人对己都带来巨大压力,结果唯有代价与成本的付出。多少年过去后,你会发现,你原以为没钱而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与价值,甚至都不适合自己,但是,人生的一切,包括青春、志趣、家庭、友情,理想甚至健康都因此而一去不复返了,更不要说自己的个性品质与人生意义了。这样的人生不可怜吗?
不少人认为,唯有靠金钱才能解决问题,比如,自己或亲人一旦病了,只有有很多钱,才能得到非常好的治疗,从道德上看,对于父母等才算尽孝,在逻辑上这是合理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挣钱,包括进行各种应酬,崇尚“烟酒哲学”,劳累过度,进而身体透支,本来不会得病的也得了病,原本能活到八九十的只能活到六七十,甚至直接丧命,由金钱导致的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家庭不和等更会损害身心健康,不能快乐的活着,人不得病才怪呢?总之,何必呢?钱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这个问题先得搞清楚。
2024年自己的公众号——“竹莲居士”的成绩,写作是孤独的坚持,还好有读者跟我一路同行,尤其是685个常读的读者中的十位几乎每篇文章都读的朋友。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妖魔鬼怪去说吧!
从实际角度看,理论,不管是哪一种,哪一派别与倾向的,都离实践很遥远,大多数时候指导不了实践,所以,做研究的人最忌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包括自吹自擂与自嗨,进而,作为研究者,一定要心里有数,说一百句话,提一百个观点,能有三五个正确就相当了不起了,当然,说些没用的或错误的话,很正常,也避免不了,只要不自以为是即可,不必苛责。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非常可悲的一点是:彼此,至少是一方对另一方只剩下了要求与评论,站在自己正确,且以自己为中心的立场与角度,不是要求与期待他人怎样,就是评论他人的是非对错,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展现自己的正确、重要与厉害,别的什么都没有了,更为对方做不了什么。而当要求与评论没有结果时,彼此就开始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了。这就是人性!
人生中的很多道理可以这么去理解,比如:我为什么这么优秀?原因只不过是我的毛病缺点不足太多,因为很多毛病改不了,所以必须要学会最大可能地扬长避短;因为在很多方面不擅长,所以在另外一些方面必须要擅长;因为缺很多东西,所以必须要依赖与创造另外一些东西;因为孤独无助,所以必须要独立自主。人生跟世界一样,它是辩证的,很多人也许是因为太完美了,包括条件太好了,所以最终活得一无是处。人生重要的不是开始拥有什么,而是最终活出了什么。
对一些人而言或人在有些情况下,因为胆识、志气、能力、条件与担当的缺乏,有所作为非常难;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或人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因为好大喜功,妄自尊大,有所不为非常难。如果说,难以有所作为只不过是做不了做不好事情,那么难以有所不为则只会做错事情,甚至做尽坏事。
近几年得出的一个最大教训就是:做事一定不能贪大求全,铺大摊子,切忌在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中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去做,都会做,怎么做都是对的。实际情况则相反,很多事情我们是做不了做不好的,时间、条件与能力上都非常欠缺,包括没有正常的方法训练与经验积累,以致不仅总做不成事情,而且做得越多,错误越多。
越来越觉着,我们远不如我们批判与反对的人做得对,做得好,能做成事情,问题是,不批判与反对别人,包括不穷尽一切地贬低、否定与非议别人,怎么能凸显与证明自己的正确、重要与厉害呢?人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从实际出发,去争取做成点事情,努力比他人做得更好,少评论他人的是非对错,不要习惯于要求他人怎样,更忌喜欢教训他人。
五六年了,我还是不知道区块链、元宇宙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做,谁做成了?尤其是面对实际工作,比如对服务的村庄,有什么意义?可怕的是:很多人依然要做,甚至要求我去做,我不懂都知道这事不靠谱不可行,有没有能力去做就无所谓了,不知道很多人是怎么想的!
其实,不仅绝大多数人面对的都是生存问题,而且一个人绝大多数情况下面临的也都是生存问题,所以,在人生规划与人才培养中怎么将理想、事业与生存、工作等结合起来,通过首先解决生存与工作的问题,将理想与事业建立在稳定的生存与工作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问题。
我原本是主张反思、改进与自我批评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前进,但是,现在开始讨厌做反思特别是自我批评,因为在很多人那里,所谓的“反思”只不过是又在指出与剖析别人的问题,所谓“自我批评”无非是进一步或新一波对他人的批评,何必呢?做人呢!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更难!人都是不完美的,包括一个人优点越多,缺点也越多;越是厉害或有本事的人,错误问题乃至罪行也越大,所以,与其“自我批评”,不如谦虚谨慎,小心做事,或者说,一个人只要不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人品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过去的几年,混得不咋地,近乎一事无成,不过,好在,第一,阅读了很多书,这些书基本能支撑起自己的认知与思维;第二,写了很多文字,其中一些文章赢得他人的认可。而这两点仅有的成长发展,都是靠自己的坚持或习惯,靠自己的独立自主,否则,人生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严格来说,我们真的不会做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例,它不是你发现并觉着某个地方的做法好,然后讲一讲故事,就要求别人也这么做,别人不做就不对,而是要分析清楚其内在的原理与机制,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能够指导别处的实践,在同样的条件下依照同样的经验与方法,就能够做成做好事情,尽管具体形态不一样。为此,深入调研是关键,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只能用来讲故事,不可能研究出东西。
一定要注意:一个人不仅优点越突出,往往缺点也越明显;而且他的优点与长处往往也是他的劣势与短板所在,一个有本事,地位高,权力大,钱财多的人,错误与劣迹乃至罪行往往也大也多,或者说很容易在自以为是,肆意妄为中做错事。所以,切忌把一个人当成神去对待,因为,神是没有缺点毛病不足的,更容不得别人质疑与反对,而有神出没的地方,人是没法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