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是怎样的?”——青年人寒假期间对老人们做些专访的倡议

教育   其他   2025-01-27 19:30   福建  

      文\        杨洲

      人们尤其是专家们对于历史总有争论,充满各种意识形态化且自以为是的偏见,比如,对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那段历史,很多人称之为“毛时代”,右的或自由派的人士几乎将其一棍子打死或全部抹黑,在他们看来那个时代什么都是不对的;而左的或毛派的人士则似乎认为那个时代是天堂,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

   青年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就生活在这样的认知环境里,究竟信谁的呢?坦率地说,很多青年人难免被各种思潮与意识形态所误导,至少是被支配与绑架,进而言必称那个时代的“是”或“非”,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被利用了,境外的势力就不说了,境内的各派用心不良者甚多,进而,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那么,怎么准确、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时代呢?最近一两年我跟一些人交流时,总在强调一个观点:听听底层人民群众的看法与评判,不要从书本出发,更不要听专家的,也不要从特定的意识形态出发先入为主地认定什么。而对于“毛时代”,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都经历过,其中八九十岁以上的都有完整的经历,且他们经历了至今不同的几个时代,进而,会有对比性的认知。他们当然会有自己的立场与角度,也会有自己的“是非”判定,但是,重要的是准确,进而客观,而不会像一些专家那样携带甚至充满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所以,又到寒假了,还是建议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回到家,问一问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老人们,毛时代究竟是怎样的?请他们多讲点那个时代的故事,各个方面的都尽可能地有,包括他们不轻易愿意讲的,鼓动他们讲出来,最好多访谈些老人,增加些“样本”,别局限于特定的人,哪怕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说的也当作是“一家之言”。听完故事,收集完材料,自个儿好好地想一想,那个时代真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像专家们说的那样?自己应该如何认识与评价那个时代?

   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九零后零零后了,不像八零后对于毛时代经济社会体制的“痕迹”还有点记忆,而老人们会很快老去,在毛时代生活过的人,特别是有完整经历的老人(至少需要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生)越来越少,青年人需要抓住机会,否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的爷爷2019年夏天去世了,如果活到现在有百岁高龄,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应该有点记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至今,我感到非常遗憾的就是,没有对他做一系列地“专访”。不过,毛时代是个什么样子的?他及父辈们之前都给我讲过很多故事,我觉着,那才是客观公正准确的。

   概括一下就是:一方面,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非常崇拜毛主席,很多家庭里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并认为今天或改革开放后的一些地方不如那个时代,比如官员腐败,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还有那个时代能够做得了,而今天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父亲叔叔经常给我讲他们挖河的故事,正是因为当时的动员组织,才使平原上布满各种河渠,当时没有现代的这些机械设备,不那么动员组织,生产生活需要的排灌与防洪工程等不敢想象,所以,我们小时候特别担心黄河发大水(离黄河不远,且黄河是“地上河”),叔叔告诉我们,不用怕,黄河来多少水,他们挖的河渠都能把它装下,挺让他们自豪的,其实,那些河渠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来反而破废掉了。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给我讲那个时代的很多弊端,包括大锅饭、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荒诞及人民公社与生产队体制的低效率,吃不饱乃至饿死人与劳动时的“出工不出力”等都是客观存在着的,还有“成分制”的不公正,并认为这跟毛主席推行的认知、路线、主张等有关。进而,从这个角度,他们大都认可改革开放包括推行家庭承包制,会说很多邓小平的好话。

   他人可以不认同我上述接受到的信息,我只想说两点:第一,那个时代本来就有两个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第二,社会历史与人们群众的需要都是向前的,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任何一种只看到一个方面,并止步于其中的认知,都是错误的。

   而青年人最需要做的是:抛开他人包括书本上的论断特别是专家们的看法,切切实实利用寒假期间的时间,去多方面地问一问老人们,毛时代究竟是怎样的?

   特此倡议,仅仅倡议。

   请多多转发支持!

竹莲居士
面对问题,让我们一起相信思考的力量与价值,进而尊重思考,讨论思考,推动思考,为彼此的思考创造条件、空间与动力,以在共同的思考中寻找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