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思考录——2024年12月7日至9日微信群与朋友圈留言集锦

教育   2024-12-09 22:24   福建  

我觉着,至少如下三点自己做得非常好:第一,从没羡慕攀比过他人,始终认为他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自己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羡慕攀比他人既没必要也没意义;第二,越来越不想评论与要求他人,跟他人之间只有围绕着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的交流与合作;第三,凡事不再理想化想当然,几乎不再有任何不切实际,一厢情愿的想法,包括在私人情感问题上。

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这样两件事情:第一,正确的思维方式与认知体系,以保证自己对问题、现象、事件的认识能反映与遵循客观实际,而不会想当然理想化,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第二,正确且成熟的做法,包括决策、管理、技术、方法、经验等,都是合理、有效、管用的,切切实实地能把事情做好做成,不断地取得成效成绩,给人们带来效益(不一定是功利的)。否则,我们要干吗?玩家家吗?甚至不是在坑人骗人吗?

我常常感到现实的悲哀,比如,在生活中雷锋实际上是非常少的,但是,人们大多数时候是在谈不可能人人都是雷锋;人们已普遍不读书,好多硕士博士都不读书,学术研究只是个工具,如果不是为了学历学位,几乎已没谁去研究点东西,然而,流行的看法与观点是:生活不能只有读书,只有学术研究。

实践、事实、常识与逻辑不仅应该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且是检验我们认知正确与否的依据与标尺,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在自以为是或个人中心主义的利益、好恶、偏见、意识形态范式面前,实践、事实、常识与逻辑屁都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遵循客观规律等,都是用来教训与批评别人的,比如你,也就是说只有你被认为错了的时候,问题才会在于脱离了实际云云。

我发现:在一些人那里,只要符合他们的意识形态范式、偏好、利益需求,有人做一百件事,九十九件错了或没做成,一件做对做成了,这些人会把这一件事拿来炫耀,以展现与证明自己的正确;如果不符合他们的那些东西,一百件事你做对做成九十九件,只有一件没做好做成,也会因为这么一件事被批评,当然,那九十九件,人家也不会当回事。由此,很多时候,人的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害死人啊!

确实!正像我越来越感觉到的:研究三农问题特别是农经问题,必须要从拜访千位村支书、主任,百位农经站站长(包括乡镇政府农经站、农业农村局农经站,林业较多的,还要拜访下林业站站长),深入或蹲点调研几十个典型村庄做起,一个研究者可以浅薄,可以犯错误,可以有缺点毛病不足,但是,这样的拜访与调研,不管是对于个案的经验总结还是对于普遍性乃至宏观性的问题发现,都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基层或乡村做得调研越多,待得越久,越是不敢评论基层干部群众的做法,更不敢要求他们做什么或告诉他们怎么做,即便自己有点拿得出手的经验与方法,也只能跟基层的干部群众一起商议讨论如何才行。其实,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这点东西,不管来自哪里,在别处怎样,严重脱离实际需求,进而,被基层的干部群众笑话。

在阅读与调研中,很想整个课题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生态转型或生态文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谁出钱资助吗?

个人公众号阅读量第一篇突破100万的文章,考虑到各种隐忧包括安全,已自觉删除。人呢!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贪婪,凡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否则,得不偿失,或一定会有大麻烦!欢迎大家关注本人的公众号。我越来越觉着,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尝试、摸索与经历,通过这个过程学习与了解到一些独特的东西,掌握一些技能,积累一些经验,以作为自己的生存本领,在生活中利人利己。

确实!我们做人呢!只需围绕着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等学会跟他人交流讨论与合作共事,但是,一定要尽量,第一,不评论他人的是非对错;第二,不要求他人怎么样或不怎么样;第三,不将自己的好恶、欲求等强加给他人;第四,不想当然理想化地认为他人就应该如何,要多给他人讨论这样行不行如何才行;第五,时刻注意自己不一定是对的,他人不一定是错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做好做成事情,凭借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高智商是一种让他人欣赏与服从但也容易被人嫉妒的东西,而高情商有时让他人喜欢,有时令人讨厌,以致很多人的成长发展与作为成就往往是以他人看不惯,想不通,甚至不喜欢或恐惧担忧的方式取得的。如果高智商可能是一种天赋,高情商则主要是一个人通过做人做事逐步给自己培养并坚持下来的个性修为。

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学术研究非常需要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说,讨论交流决定着研究活动的生命,但现实中有正常且有效的讨论交流吗?正常且有效的讨论交流至少要满足如下条件:第一,不能有绝对的中心与权威;第二,不能急功近利;第三,不能以简单的是非对错评论他人的观点;第四,不能非此即彼;第五,应该允许不完美乃至错误与不足的存在;第六,不能言必称啥;……。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作为保证,讨论交流面临的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平等自由与被尊重包容是正常讨论交流的起码条件。

现实中有些人的确是缺乏调查研究,进而,研究缺乏素材与依据,无法从实际出发,得不出满足实践需要的结论,但是,我们也存在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不会思考,没有分析能力,哪怕是做了很多调研,却没有产出,连个调研报告都写不出写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第一,理论功底缺乏,书读得少;第二,思维方式不正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第三,没有得到过研究方法与经验的训练传授;是三大主要原因,进而,若还是排斥读书,包括做不到博览群书,继续言必称什么,不能从实际出发,不学习,就更不会有好结果了。

竹莲居士
面对问题,让我们一起相信思考的力量与价值,进而尊重思考,讨论思考,推动思考,为彼此的思考创造条件、空间与动力,以在共同的思考中寻找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