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十条产业化路径

教育   2025-01-05 21:08   福建  

\      杨洲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根本上是一个产业化的过程,为此,对产业化路径的熟知与因地制宜地选择很重要。不过,先将基本路径跟赋能赋权的机制措施做个区分是有益的,路径是路径,即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比如发展工业;而赋能包括品牌化、技术推广与人才引进等;赋权即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某些资源的权利,就像允许农民耕地经营权可以流转一样。本文认为:整体上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主要有以下十条具体的产业化路径。

1、承接政府工程项目

    主要是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工程项目。比如,福建某些地方改变了之前“招投标”的做法,改为“工料法”(雇工购料法),并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去做,用的是乡村或本地的料,本村的工人工匠,村集体组织管理,地方政府监管,在这个过程中集体与农民都会获得收益,甚至会形成相应的企业组织与产业模式。问题是:能否改变过往“凡事皆招投标”的做法,创新机制,否则,村集体经济组织没办法参与。

2、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即由村集体针对本村及周围村庄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旋耕、播种、收割、烘干、植保、田间管理等环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收取费用,或直接托管农户的田地。这个过程也是在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解决农户个体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解决起来不划算的问题。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情况越来越多,承包地的经营管理越来越需要专业服务,否则,农户的田地会陆续处于抛荒或半抛荒的状态。

3、资产或资源经营权出租(物业)

    市场区位条件好的,包括城中村、城郊村,与过去工业化基础好留下大量资产的村庄,当自己不擅长经营的时候,可以通过出租、出让资源资产的经营权及提供相应的物业管理与服务,获得收入,这是一个旱涝保收,稳定可靠的办法,现实中相应的村庄也正是这么做的。

4、(财政)资金入股

    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区位条件差的村庄,自己没有做产业经营的条件与能力,但是,自己有积累的资金,或在精准脱贫,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过程中由政府财政注入资金的村集体,可以将资金入股到其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获得分红收入。当资金规模比较大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办法。

5、农业统一(产业化)经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户的土地集中流转到一起,先是对土地借助政府专项政策与资金加以整治,并通过打掉田埂与田间道路等增加面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以提高耕地的生产力,然后推进规模化统一经营,因此,除了支付给农户一个当地平均水平的租金外,还能获得新增收益,也能够破解一些地区农民土地抛荒、撂荒与粗放经营的问题。

6、发展文旅产业(农文旅融合)

    借助村庄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与田园风光等,发展文旅产业,包括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扩展收益链,增加非农产业的比重与产值。大力引进或培育相应的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其中,获得分红收益。

7、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资源优越或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庄,可以着重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好气候变成商品与服务,包括适应“双碳”时代的要求,全方位开发碳汇,获得收益

8、经营商业(超市、物流)

    相对于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经营商业的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商业经营不同于前述的各类产业,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区位条件好的区段或位置,开超市,搞物流,获得经营收入。当然,关键问题是:要完善经营机制,尤其是要解决公有制企业激励不足与监管不严的问题。

9、建设用地复垦与入市

    某些村庄如果建设用地丰富,可以围绕着建设用地做文章,一方面将部分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然后借助“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通过地票等机制获得“卖指标”的收益,新增的耕地可以做特色农业,本就是增加的一笔资产;另一方面可以将部分建设用地“入市”,出售土地使用权,其实也是一个在村招商引资的过程,不仅获得资产出让收益,而且是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10统购统销

   这条路径的关键是跟农民组织化尤其是综合性农民协会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给社员提供全方位的购销服务,包括统一采购各种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包括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加工等,获得购销差价中的收益。这种路径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基层社区组织中比较常见,值得参考借鉴,国内某些地区也有尝试。

竹莲居士
面对问题,让我们一起相信思考的力量与价值,进而尊重思考,讨论思考,推动思考,为彼此的思考创造条件、空间与动力,以在共同的思考中寻找答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