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进入秋冬季,我们会发现身边患感冒咳嗽的逐渐多了起来。
为何咳嗽会在秋冬季多发?这与人体在秋冬时节的生理状况有关。
医学研究证明:经过较长时间夏热的消耗,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有所下降。
对寒冷的抵抗力明显降低,尤其是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能力会大幅减弱。故而,人体秋冬季节容易受凉感冒引发咳嗽。
同时,秋冬季节又是各种传染性细菌、病毒的肆虐期,病原很容易乘虚进入呼吸道,侵犯黏膜,发生炎性肿胀,造成咳嗽和咳痰。并且,秋冬气候尤为干燥寒冷,常使人的鼻腔、咽喉、气管都有干燥的感觉,稍有病菌侵蚀也会引起咳嗽、气喘、胸闷等一系列的不适。
糖尿病患者感冒咳嗽慎选止咳糖浆
【病例】陈阿姨有糖尿病史,因为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和饮食控制,血糖一直控制得很理想。
几天前,由于突然降温,陈阿姨患上了感冒,服用了几天的感冒药后,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基本上好了,可就是仍咳嗽不止,令人烦恼。
为了早日止住咳嗽,陈阿姨自作主张服用了几天止咳糖浆,没想到不仅咳嗽没有治好,就连血糖也跟着往上升……
【用药提醒】
近年发现,不少感冒患者鼻塞、头疼、流鼻涕等症状都好了,可就是一直咳嗽、咽痒,药吃了不少也不见好,有时甚至要咳一两个月。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感冒后咳嗽。
感冒后咳嗽属于一种慢性咳嗽,医生检查患者肺部一般没有病变,患者照X光片、查血常规也都正常,但就是一直咳嗽,尤其是说话时或吸入冷风后更易咳嗽。
过去这类患者多被误诊,要么是继续吃感冒药治疗,结果根本没用;要么被当成气管炎、咽炎吃抗生素治疗,但因为根本不是感染,结果反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不过目前对于为什么感冒后出现咳嗽医学界尚不清楚原因。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一旦感冒,首先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保持空气湿度,预防感冒好了却留下久咳不愈。一旦发生感冒后咳嗽,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者中医辨证治疗。
咳嗽严重者也可服用止咳中成药,当然如若并发肺部感染,则需配合抗菌药物治疗;如若有过敏现象,则需配合抗过敏(抗组胺)药物。但若是糖尿病患者,切记不可服用中西药止咳糖浆之类,以免导致血糖升高。
气管炎咳嗽需综合治疗
【病例】79岁的陈先生,患慢性支气管炎二十几年了。每当受凉就会痰多咳嗽、气喘、痰液呈白色泡沫状。冬春季节特别容易发作。去年刚入冬,他的支气管炎就犯了,咳得实在不行,住院两周才算稳住病情。
【用药提醒】
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就是反复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特点。
轻症患者仅有轻微咳嗽及少量粘液。当秋冬气候骤变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发作时,咳嗽频繁且加重,以清晨及夜间明显。
痰量多少不一,一般为白色粘液痰及白色泡沫样痰;伴有急性感染时痰液变得粘稠或呈脓性,痰量增加,咳嗽较剧烈时,痰中偶带血丝。
患者如果痰多,支气管发生痉挛,气管壁水肿狭窄,就会出现气喘。
气管炎咳嗽患者首先要控制感染,特别是发热、咳脓痰及喘息加重时,均应及时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轻者可口服,较重患者静脉滴注。常用的抗生素有敏感的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等;必要时需配合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因素存在时还需要配合抗过敏(抗组胺)药物治疗。
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痰液易排出。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
迁延期患者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或痰量多者,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避免应用强镇咳药物,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呼吸道阻塞,使病情恶化。
总之,对气管炎咳嗽患者需采用抗菌、抗炎、祛痰、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时应多食用含维生素A类的食物,如胡萝卜等,维生素A能使气管黏膜上皮抵抗力增强,对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小儿咳嗽慎用抗菌药
【病例】这天,甜甜从幼儿园回家后,妈妈发现甜甜精神不太好,而且甜甜还一个劲地说喉咙痛,妈妈以为是秋冬天气候干燥孩子喝水少引起的,就嘱咐甜甜多喝水。
谁知吃过晚饭,甜甜竟然发烧了,一量38℃。妈妈以为是喉咙发炎引起的发烧,便自作主张给甜甜吃了阿莫西林,后来又服用了退烧药。
到了第二天,不仅烧没有退,甜甜还出现了咳嗽症状,看着她咳嗽时憋红了小脸,妈妈心疼极了,赶忙带她到医院检查,验血后医生告诉她,发热和咳嗽都是病毒引起的,所以吃抗菌药一点用都没有。
【用药提醒】
专家指出小儿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大多无效,还容易引起滥用。小儿感冒可以对症治疗,尽量服用单一成分的药物,不要盲目止咳,特别是痰液浓稠较多时,应注意稀释化痰,促进排出。
小诗一首应对秋冬咳嗽
秋冬咳嗽最常见,盲目止咳反添乱。
轻微咳嗽不需止,排出痰涎利身健。
小儿咳嗽家长忧,查清病因仔细看。
哮喘鼻炎致咳嗽,平喘外加抗组胺。
感冒久咳难以愈,及时就医除心烦。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