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妇科玉尺》去:“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其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冲任二脉损伤所为。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除期、量的异常改变外,常伴有经色、经质的变异。月经不调有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提前、月经延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等;有以经量改变为主的,如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为气血亏虚,营血衰少,冲任气血不足,血海不能满溢所致。当以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1.血分实热型:主要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月经过多,颜色深红或紫红,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当以清热凉血为治,可选用清经散加减,药取丹皮、地骨皮、白芍、青蒿、黄柏、茯苓、生地、旱莲草、玄参、山栀各10克,竹叶、夏枯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足药浴,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2.阴虚血热型:主要表现为经行提前,月经量少,经色鲜红,质地粘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当以养阴清热为治,可选用两地汤加减,药取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烊化)、龟板胶(烊化)、旱莲草、知母、胡黄连、黄精、天冬各10克。
3.肝郁化热型:主要表现为经行先期,或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色红或紫,或挟有瘀块,经行不畅,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当以舒肝清热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取丹皮、山栀、柴胡、当归、白茯苓、白术、白芍、夏枯草各10克,梅花、竹叶、甘草、薄荷各5克。
4.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作胀,舌苔薄,脉弦或涩。当以舒肝解郁,行气活血为治,可选用逍遥丸加减,药取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白芍、乌药、木香、元胡、香附各10克,砂仁(后下)、薄荷(后下)、甘草、炮干姜各5克。
5.寒湿凝滞型:主要表现为经期延后,或月经过少,经色暗淡而量少,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当以温经行滞为治,可选用温经汤加减,药取党参、牛膝、当归、川芎、白芍、桂枝心、莪术、丹皮、小茴香、乌药、木香各10克,细辛、炙甘草各5克。
6.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经行延后,或月经过少,经色淡而量少,质地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喜热熨,按之痛减,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当以养血温经,扶阳散寒为治,可选用大营煎加减,药取当归、熟地、枸杞、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菟丝子、巴戟天、鹿胶(烊化)、山茱萸、龙眼肉各10克。
7.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经行先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经色淡红,质地清稀,或时如土黄色,神疲肢软,心悸气短,或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当以补气摄血为治,可选用归脾汤加减,药取党参、茯苓、白术、山茱萸、当归、黄芪、大枣、远志、枣仁、木香、龙眼肉各10克,生姜3片,甘草5克。
8.肝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或月经后期,色鲜红或淡红,腰膝酸软,足根疼痛,或头晕耳鸣,舌淡少津,脉沉细。当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为治,可选用当归地黄饮加减,药取当归、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山药、炙甘草、菟丝子、续断、枸杞子、阿胶(烊化)、鱼鳔胶(烊化)各10克。
9.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经来量少,或月经后期,色紫暗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桃仁、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香附、乌药、三七、月季花、益母草各10克,甘草、红花各5克。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