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章丘 | 赵纪国/​“白面包公”李慎修的传说

文摘   2024-09-26 23:20   山东  



口述 | 刘可枝
整理 | 赵纪国


我们章丘区普集街道西埠村的李慎修(1685—1754),字思永,号雪山,兄弟排行老二,又身矮,外号“李二矬”。清朝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内阁中书,累迁杭州知府。雍正年间,入为刑部郎中,治狱多所平反。乾隆年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敢直谏著称。

其曾留下许多传说故事,最有名的是他假扮阴曹地府,双管齐下,审理了没人敢审的西宫娘娘的老爹年羹尧一案,至今流传。告老还乡后,又写出了《归田赋》,被后人颂赞。下面将收集到的有关他的三个传说故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 口衔绣鞋见娘娘 


李慎修在朝审办了西宫娘娘年秀英的老爹年羹尧后,西宫娘娘一直怀恨在心,想法报复,非除掉李慎修报仇不可。可又碍于皇上宠爱有加,不好下手。

一次,年秀英南游泰山,口宣懿旨,让李慎修陪驾,想趁机设法除掉他。

在登山途中,年秀英故意弄掉绣鞋一只,让伴驾的李慎修去捡。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皇家戒律森严的年代,如果李慎修弯腰去捡,年秀英就可能诬告他抚摸调戏,那可是杀头之罪;可如果不去捡,那又是抗旨不遵,也是杀头之罪。

李慎修心想:好厉害的个年秀英,竟然想出这么邪恶的损招来报复我。

李慎修不愧为有胆有识的天才大学士,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先上前鞠躬拜见娘娘,随后又撩起蟒袍,曲膝跪下,低下头颅,张嘴用自己的大口衔住绣鞋,站起来递给了西宫娘娘年秀英。


这用口衔鞋,既显示了对娘娘的尊重,又没有动手,躲过了杀头之罪。

年秀英心里佩服得是五体投地,无可奈何地露出微笑,称赞道:“李大人忠诚可嘉!”


► 老家盖起“五凤楼”


当年,李慎修的家人要在老家宅基上翻盖新房,本来是想盖二层高楼,可是因为分家原因,老地基尺寸不够,缺少一个角的地方。家人与邻居商量,邻居不同意。于是就想到了在京城做官的李慎修,便寄书一封,想让他出面劝说邻居。

李慎修接到书信后,明白了个中缘由,于是就回书家人:“若不卖,避之即可,谦让为本。”


家人看了李慎修的回信后,也就没有再去与邻居计较,就把原先想盖四方四角的楼房,按实际面积少盖了一块,于是就多出了一个角,建成了“五凤楼”,被乡亲们传为佳话。


► 卸任在家调纠纷


乾隆十二年(1747年),李慎修告老还乡,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

因为他为官清廉,也没有多大的家产,就买了头牛在家里养着,所以才做出了《归田赋》:“清闲二字最无价,隐向山林罢。邻居四五家,种几亩禾稼……”

一天,他正在西北坡放牛。忽然,从西边的官道上过来了一大群人马,旗锣伞扇,锣鼓喧天,他便驱赶着牛来到路旁观看。原来是县太爷要去东边的龙华庄处理一起纠纷案。


虽然李慎修卸任在家,可都知道他的大名,也都认识。县官一看是李慎修,就赶忙下轿跪拜:“李大老爷在上,受七品小官一拜!”

李慎修便赶忙扶起县官,问明了缘由,原来是他前几天出面调解的那起纠纷,便对县官说:“那事,我已经给她们解决了,你们也就别再去费心了,还是赶紧回去吧!”

县官一听,连声称谢:“李大人卸任在家,还为民操劳,真乃民之父母也,可敬可赞!”

县官一行人马,告别了李慎修,打道回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赵纪国。1957年生,山东章丘人。从事文化工作多年,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曾在报刊发表小稿。关注生活,有感而发。

【声明】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转发,需注明来源章丘故事。


商务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yiqing3979(一清)

章丘故事
关注章丘本土资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讲述章丘精彩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