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阿里娃的前世今生

文摘   2024-08-14 17:34   河南  
山脉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现在的我们从成都到马尔康,约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然而在1.2万年前,中华先民沿着大渡河向北迁徙,直到5500年前,才在马尔康一带定居下来。

图片来源|夏雪冬尔

族群演化的十字路口

现代基因分析推测出的古人类在东亚的迁徙路线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基因研究技术的进步,学者们开始用基因分析结果判断史前人类的迁徙路线。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史前人类的基因构成,从而确定各个族群的父系和子类。
研究表明,大约两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沿着青藏高原东麓进入中国,并在1.5万年前分成了两支。

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彩陶图片来自网络中国社会科学报

金川刘家窑遗址出土陶器|图片来自网络

中一支大概是拥有水面航行的能力,沿着海岸迁徙,形成了百越族群,学会了水稻种植,创造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并且北上与其他族群相遇,在山东一代形成了东夷族群。
而另一支大概是更热衷于狩猎和驯兽,追随兽群进入羌塘地区之后形成了古羌族,并在此期间驯化出了中国最早的果树:桃。
在内陆迁徙的这个支系,在进入四川盆地之后再次分家。

图片来源|夏雪冬尔

一支沿着金沙江往下游迁徙,进入长江中上游定居,形成三苗族群,代表文化为大溪文化。
另一支则是沿着大渡河、岷江向北迁徙,最终来到了一处群山环抱河网密布的河谷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马尔康一带。

图片来源|夏雪冬尔

在这个既适合放牧又适合耕种的地方,一部分人留在河谷,通过渔猎畜牧和简单耕作维持生活,一支进入草原发展成游牧族群,更远的一支顺着黄河源,来到了黄土高原,驯化出粟、黍、糜等作物,开始定居和农耕。

哈休遗址陶器复原图 |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十字路口的分别,会对后世产生多大的影响。
直到大约8000年前,进入黄土高原的这群人,依靠农耕生活繁衍出庞大的人口基数,成为族群里最强大的分支:华夏族的前身。

营盘山遗址出土陶器 | 图片来自网络


衣锦还乡的文化扩张
川西北高原“仰韶时代”晚期典型遗址分布图 | 图片来自网络
华夏族群依然沿袭开枝散叶的扩张方式,发展出许多分支,其中实力最强的黄帝和炎帝为了争夺领导权,爆发了阪泉之战。这一战统一了华夏族群的各部支系,并且南下进入河南。
在沃野千里的中原,华夏族群的人口赢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并在6000多年前,于河南新乡一带,形成了新的文明中心,他们创造的文化,被今天的我们命名为“仰韶文化”。这个族群先是征服东夷,统一了北方地区,又与扩张到河南南部的三苗族群相持对抗到大禹时期。
仰韶文化陶器 |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在东方的扩张壮大,并没有让他们忘记曾经的“祖地”。
5500年前,他们带着强势的文化、先进的技术,再度来到当初与同宗兄弟分别的十字路口。
哈休遗址出土陶器 |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群山环抱的三河之地,他们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将分散游居的人们聚集起来,形成大渡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区域文化中心。
这个定居点规模庞大,到今天仍然留存着相当宽广的遗址。它位于今天马尔康的沙尔宗乡哈休村,因此被命名为哈休遗址。
与上一次分散各方讨生活不同,这一次,十字路口成为仰韶文化“衣锦还乡”的起点。
随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仰韶文化在大渡河流域形成了多个定居点,位置在孔龙村遗址、白赊村遗址、刘家寨遗址,而在岷江流域形成的定居点,位于波西遗址、沙乌都遗址、箭山寨遗址、营盘山遗址、白水寨遗址、姜维城遗址。


4500年前,仰韶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到成都平原,形成分支宝墩文化,也就是古蜀文化的源头。
姜维城遗址保护位置图 | 图片来自汶川县博物馆

山河依然在,演变未停止
图片来自 | 马尔康在线公众号
几千年前,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一次蜕变,发生在马尔康地区。
一千多年前,又一个民族来到这里,在这个十字路口,应山河指引,再度演变为多个支系。
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占领松州以西地区,从土蕃腹地迁移民众来到这里充实边境。这些移民主要来自阿里地区,因此被称为“阿里娃”。人群称谓渐渐成为地名,“阿里娃”开辟的地方,也就被称为“阿里娃”,简称“阿娃”,汉语音译为“阿坝”。

马尔康加上阿坝县、壤塘县,就是缩略版的阿坝州。
阿坝县、壤塘县是吐蕃移民最早的定居点之一,马尔康则是吐蕃移民演变支系的孵化之地。
吐蕃扩张东进之后,形成卫藏、康巴、安多三个分支。
安多藏语意思为“上游地区”,通常是指背靠雪山顺着河流放牧的人群和地名。
图片来自 | 马尔康在线公众号
迁徙到阿坝县的“阿里娃”,在水草丰饶的草原上,依然保留着安多地区的游牧习俗,到民国时期发展出了11个大部落、37个小部落,他们生活的地方合并为一个行政区域,称为阿坝。
迁徙到壤塘的“阿里娃”,惊喜的将这处宝地取名为“财神的坝子”,沿袭安多地区畜牧习俗的同时,开始进行农耕活动。
图片来自 | 微壤塘公众号
然而,“阿里娃”们到达马尔康地区之后,就强烈感觉到放牧不如农耕实惠。
这一处河网交织的沃野,种地可以养活更多的族人。他们很快就放下马鞭拿起锄头,开始了耕作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这群“阿里娃”得到了一个新的称谓“嘉绒”。这是以地理名词作为人群称谓,意思是生活在东方河谷的人。这群人热爱农活胜过放牧,已经和其他“阿里娃”不一样了。
图片来自 | 微壤塘公众号
在这个“火苗旺盛的地方”,嘉绒人重演了华夏族在黄土高原的蜕变,他们的人口数量,很快成为可与羌人相比的族群。
群山环绕,让他们扼守几个要道,就能保卫自己的领地。木足河、梭磨河、绰斯甲河的润泽,让他们的族群兴旺发达,强大的土司就有四个之多,分别为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
这四个强大的土司,挺过了清朝、民国的“改土归流”浪潮,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实现民主改革,以“四土之地”组成新的行政单位:马尔康县
图片来自 | 马尔康在线公众号
山河的厚泽,孕育了人类文明,也引导人类文明成长进化。
阿坝州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252座,黄河、大渡河、嘉陵江、岷江、涪江、沱江六大水系近500条河流。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曾有先民瞻仰,这里的每一条河谷,都曾是某个族群安居的家园。
下一期,让我们的视野扩散到阿坝州的其他地方,发现更多精彩的山河传奇。

-END-
文章为「Qu四川」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使用
在此感谢各位作者提供图片


Qu四川原创栏目
Qu旅行


Qu四川
立足四川,向世界传播四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