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胃肠道间质瘤(GIST)病理诊断要点

学术   2024-10-11 19:03   广东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生于Cajal间质细胞(肌间神经丛的一种特殊间质细胞,可传播基本电节律,对胃肠道动力发生和功能调控至关重要)相关。

GIST发病率1.1-1.5/10万人口每年(依据WHO2019版),微小GIST(1cm以下)常与其他肿瘤伴发。文献报道约10%的食管-胃交接腺癌可伴发微小GIST。好发于成人,发病高峰50-70岁,较少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部位以胃最常见(60-70%),其次为小肠(20-30%),消化系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伴有包块。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症状与肿瘤的部位以及大小相关,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偶尔有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

 病理特点

大体:
通常为界限清楚的肿块,大小不一,结节状,切面灰白实性质中等部分质软,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有时可向周围组织侵犯。

镜下表现:
形态学包括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在不同病例之间不等。梭形细胞型最常见,瘤细胞梭形或短梭形,束状、交织状或旋涡状排列,发生于胃的 GIS 常见栅栏状排列,瘤细胞密度高低不等,大多没有显著的多形性改变,可见到核端空泡。部分体积较小的肿瘤间质内可见显著胶原化及钙化,少数病例可见显著间质黏液变性。

梭形细胞型





上皮样细胞型(SDH突变亚型常见)





 GIST危险度分级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为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恶性潜能、非定向分化的特点,临床对其良、恶性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既往常将肿瘤直径≥10cm、形态不规则、分叶样生长等作为 GIST的恶性征象。

按照 Fletcher 等推荐的分级标准将胃肠间质瘤分为四个等级:

  • 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像<5/50HPF 或者是核分裂像>10/50HPF 或者是肿瘤直径 <10 cm,则视为高度侵袭危险性
  • 肿瘤直径 <5 cm,而核分裂像为6-10/50HPF 或者是肿瘤直径为 5-10 cm,核分裂像 <5/50HPF,则视为中度侵袭危险性
  • 肿瘤直径为2-5 cm,核分裂像<5/50HPF,则视为低度侵袭危险性
  • 肿瘤直径 <2 cm,核分裂像 <5/50HPF,则视为极低度侵袭危险性

 免疫组化

可表达CD117,DOG-1,CD34,Vimentin,部分病例还可表达S-100,SMA.
通常不表达Desmin(可灶性阳)
SDH缺陷型不表达SDHA或SDHB







 基因突变

C-KIT/PTGFRA基因突变(常见)
SDHα,SDHβ,NF1,BRAF(少见)

 鉴别诊断

1.平滑肌瘤:细胞密度相对较低,胞质嗜酸性,缺乏CD117,DOG-1表达.
2.侵袭性纤维瘤病:β-catenin核阳,缺乏CD117,DOG-1表达.
3.神经鞘瘤:可见细胞稀疏区和致密区,S-100阳性,不表达CD117,DOG-1.
4.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间质内可见大量炎细胞,SMA,Desmin阳性,ALK-1阳性,不表达CD117,DOG-1.

本文转载自病理海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最初的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小衡

扫码添加微信,发送“病理技术”
邀您加入病理技术交流群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转载或版权疑议,请联系:tougao@histo.cn;商务合作请联系:info@histo.cn。

衡道病理官网:www.histo.cn

喜欢就奖励小衡一个“在看”和“👍”吧~

衡道病理
精准诊断 呵护生命 — 衡道病理旗下的官方医学新媒体。 提供一站式病理医学学习交流平台,传播精彩课程、分享精彩案例、促进人文交流、推动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