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札记】当专注于镜下的微观世界时,我的内心获得了片刻的安宁——病理科进修手记

学术   健康   2024-09-29 19:10   广东  


当坐在XX省人民医院病理学部宽敞的会议室里,望着眼前摆放整齐的原木色桌椅、讲台、电脑、投影仪与大屏幕,感受着从窗帘缝中透出的温暖阳光,我意识到自己已正式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进修生活。

江阴市中医院

病理科 任雷

 岗前培训

Z主任在讲台前说:“你们来到XX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进修,就是XX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的一员,今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后盾。”


这番话让我们这一批新来进修的10个人热烈鼓掌。我内心很感动,好像听到一位大哥对小弟说:“你叫我一声大哥,以后出去就报我的名字,我罩着你。”


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中,老师们轮番登场,给我们介绍了工作流程、规范化取材、规范化报告、考核管理等内容。

“我罩着你”这四个字,给了我最深的震撼和力量,让我坚信我选对了地方。

省人民医院顶楼的蓝调时刻

 染色

在工作中,标本染色最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医院还尚未开展这项业务。五彩缤纷的颜色,让我充满好奇。比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这段“前绿后黑断端橙钩突红门静脉沟蓝”,成了科里每一个取材医生和技术员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我曾经很困惑,为什么要染色,什么时候需要染色,该染什么部位?幸运的是,这里的胰腺标本很多,随着取材例数的增多,我逐渐明白了这之中的道理。染色是为发报告服务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里需要报告切缘状态,包括:断端切缘、前切缘、门静脉沟切缘、钩突切缘、后切缘、胆总管切缘、近端远端消化道切缘。所以取材时一定要带上这些切缘,染色就是为了分辨这些切缘,至于染红色还是染黄色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当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比如胰十二指肠的颜色,比如ESD切除标本左绿右橙基底蓝。


我喜欢橙色,明亮而温暖,每当自己选颜色时,我总会染成橙色,这个温柔了岁月的颜色。


有时候我会感受到命运的奇妙,我这个浪漫主义者,却被阴差阳错安排来做病理这么一个严肃严谨的工作,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补取

补取,大概是每个病理医生的噩梦。福尔马林的刺鼻味如同陈年的茅台一样,放得越久越浓郁。顶着这股刺鼻的味道,如同一个垃圾堆里的拾荒者,从一堆沾满血迹、碎肉和福尔马林液体的包装袋里寻找所需的那个标本袋。


相比于身体上的折磨,内心的煎熬更甚。补取,意味着现有的资料不足以支撑诊断,换句话说,就是取材取得不够充分,没有取到诊断所必须的东西。实话实说,“你取的不好”,这个打击比去翻垃圾袋更让人难以接受。


我尝试学会放下这个“因为我取得不好才要补取”的念头。换个思路去想,补取让我又多了一次学习机会,这个想法是不是更积极一点呢?


P老师带我补取胶质瘤的标本,她很耐心地给我讲什么部位是正常的,什么部位是肿瘤。我之前从未见过脑肿瘤。脑的肿瘤跟其他部位的不一样,灰白的像豆腐块一样的地方才是正常的,跟我想象的完全相反。如果没有P老师的带教,我还依然懵着呢。


补取让我进步很多,老师们会带我们重新看标本,这让我又有了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我习以为常的标本。


X老师因为肠的淋巴结数目不够而补取淋巴结。她说:“你们取淋巴结数目不够,就放厚厚的脂肪进去,那是没有用的,切片根本就切不出来的。”后来我就不单纯放脂肪组织了,放包埋盒里的是那些手底下摸到有疙疙瘩瘩的,但很小,又剔除不出淋巴结的那些脂肪。这些脂肪切出来总是不会让我失望的,1-2枚淋巴结总是有的,最多一次竟然有9枚。


还有一次是肝脏的标本,肝硬化肝癌。由于取材时观察不仔细,加上对肝硬化的大体特点掌握也不太牢靠,我沿着手术医生已经剖开的面剖了几刀,并没有发现常见的肝细胞癌那样的肿块,就随便取了个3、6、9、12点。X老师带我补取,她告诉我那些大小不等的结节就是肝硬化结节,肝癌容易在肝硬化结节基础上发生,她又剖开了几刀,果然看到了和肝硬化结节质地完全不一样的结节。


我想我这辈子大概再也不会忘记肝硬化结节里的那个肝癌结节了。



 教学阅片

这里的学习机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讲座、培训,跟主任们的会诊班,每个月还有教学阅片活动。每个进修生、规培生和研究生都要收集病例,准备病例汇报。


当轮到我时,我选择了“小B细胞淋巴瘤”这个主题。一方面因为我刚好遇到了一例十二指肠的滤泡性淋巴瘤,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淋巴瘤基础为零,七窍通六窍。我想着我总不能进修一年回去,对淋巴瘤还是一窍不通吧!


为了能完成汇报,我从淋巴结基本结构,从B细胞发育开始学起。看黄雨华老师的视频,我根据黄雨华老师的讲述,写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祖先叫造血干细胞,他被战争分成了两个大家族,一个叫髓系,一个叫淋系


髓系就是狭义上的淋巴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淋系家族里有两个儿子,T细胞和B细胞,T细胞一出生就被送去了国外(胸腺),B细胞则留在了家乡(骨髓)。我们的故事主要就围绕这两个儿子展开。

B细胞在家乡骨髓里长大成年,成熟后他打算出门看世界,来到了外周,这时候他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有个名字叫童贞B细胞,表达CD5、CD23。那他是怎么在社会毒打下存活下来的呢?


有两个途径,一是进入了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遇到了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特定抗原)练就了一身本领,活化形成生发中心,而那些没有被活化的就被推挤到了套区。可是生活总是这样,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往,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记忆B细胞),只得留在边缘区。


另一个途径是成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无业游民,直接活化,形成免疫母细胞(CD30+,散在、强弱不等、大小不一)。


B细胞在社会上历练数年,出走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他这时候有个名字叫浆细胞。他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却也终究厌倦了这俗世的纷纷扰扰,叶落归根的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于是,他不顾众人的不理解回到了家乡——骨髓(正常骨髓里有1%-2%的浆细胞)。

淋系大家族里的另一个儿子T细胞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他背井离乡,在国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我们很难得知(成熟过程复杂),我们只需要记得他光鲜外表下有两条深深的烙印:表达表面CD3和CD4/CD8单阳。至于他是如何完成这两个成熟必备条件的,这中间的故事只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教也是一种学,为了输出而输入。


QY老师负责我这次的带教阅片,她很美,声音很温柔,讲得很详细,带我们看了片子,分享了她的经验。坐在她旁边的多头显微镜时,我真希望我能像她一样,美丽且温柔,像她一样专业。


磨练了这么久,我觉得我学会了,踌躇满志,准备一展身手,但当我自己再去看片子时,我发现还是不会诊断。眼睛会了,脑子还不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啊。不过,至少我知道了小B细胞淋巴瘤有5种: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最重要一点,我不再害怕遇到淋巴瘤了,看到淋巴瘤我也能参与讨论了。



 加班

在自己单位工作时,我不喜欢加班,我常常把“下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挂在嘴边。但来这里进修后,我变得喜欢加班了。


在过去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里,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做“牛马”。但像我们这样的“牛马”走入社会,工作几年后,随着能力不断提升,从工作中逐渐获得了成就感,真心渴望进步,当遇到了瓶颈之时,来进修就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大学”。当一个人不需要别人强迫他去学习,他的动力发自内心,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不再需要规章制度来督促。事实上,如果老师上课的态度稍显松懈,他倒可能会唐突地问许多问题去督促老师。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老师,除了本院的老师外,还有天南地北各个医院来进修的老师,更有朝气蓬勃的研究生和规培生们。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晚上和他们一起加班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互相分享对方手里的好片子好病例,分享自己的诊断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加班结束后的医院夜景

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所言:无论什么工作,最后真正重要的就是内心的平静,如此之外,别无他物。


当我专注于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时,我的内心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进修还没结束,故事仍在继续……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转载或版权疑议,请联系:tougao@histo.cn;商务合作请联系:info@histo.cn。

衡道病理官网:www.histo.cn

喜欢就奖励小衡一个“在看”和“👍”吧~

衡道病理
精准诊断 呵护生命 — 衡道病理旗下的官方医学新媒体。 提供一站式病理医学学习交流平台,传播精彩课程、分享精彩案例、促进人文交流、推动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