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蓝皮书》是由远毅资本、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委会(CDHC)、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共同组织编写,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数字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全球数字技术创新趋势对中国医疗体系的影响,并提出推动数字医疗科研创新和临床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实践建议。本书凝聚了国内相关领域30余家专业机构近百位资深专家的心血与贡献。参编专家学者均来自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校和创新机构,学科专业覆盖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医院管理、科研管理、临床研究、政策研究和产业转化等。
本书对数字医疗概念和特征、国家地方相关政策,以及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涉及内容进行了更新与解读,还涵盖了数字医疗产品的评价方法、科研伦理、疗效评价、卫生经济学与创新支付以及健康公平等关键议题。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临床专科数字医疗创新,展示了数字医疗技术在肿瘤、老年、儿童、心血管、呼吸、神经、肝胆、眼科、口腔、皮肤、中医、过敏、精神心理和矫形与创伤外科等专科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字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此外,还对数字医疗创新转化及产业投融资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蓝皮书》第一章第三节,主题为数字医疗的发展历程。本节主要阐述了数字医疗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医疗信息化阶段,到互联网医疗阶段,再到数字医疗创新阶段。@编者介绍
杨瑞荣
现任远毅资本合伙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委会副主委。他有超过20年丰富的直接投资、运营经验和广泛的政府背景,在消费、医疗健康以及金融技术等行业投资了众多成功的创业公司。在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之前,杨先生有近十年的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
@章节内容简介
数字医疗产业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创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阶段。目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医疗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国医疗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互联网医疗阶段见证了在线挂号、购药等功能的实现,以及医药电商的快速发展。数字医疗创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深入诊疗核心环节,如辅助诊断和药物发现。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多个医疗细分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数字医疗的三个核心价值主张包括:高效触达、效率提升和创新支付。产业发展趋势显示,临床科技成果转化正在加速,产品与服务结合成为趋势,数字医疗产品审批路径逐渐清晰,但产品鲁棒性仍需验证。尽管数字医疗产品渗透率较低,但商业准入和运营是核心门槛。数字医疗与保险的结合初现雏形,规模化落地仍需时间。根据数字医疗的出现时间以及典型应用技术不同,数字医疗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前后兴起的医疗信息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医院内部流程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左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学论坛、线上挂号等功能得以实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医药电商等业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功能主要围绕着核心医疗服务的周边开展,较少涉及医疗诊疗核心环节。2016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国出现了一批以辅助诊断、药物发现为代表的数字医疗创新企业,他们使用的信息技术开始多样化,并且开始深入到诊疗的核心环节,这之中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结合最为有代表性。2023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数字医疗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边际成本持续下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医疗细分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通过实现医疗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医疗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提高诊疗准确率,同时实现医疗质量控制并提高医疗安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包括优化医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合作、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等等。近年来,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渗透正在日益加深,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优化和社会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医疗服务模式,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其通过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个阶段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丰富手段。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积累,结合互联网医疗的交互形式,利用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型技术,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新型的业务形态。它深入医疗诊疗流程,提升医疗系统效率、增强各相关方触达、创造新型支付方式,成为目前医疗系统创新的新动能。数字医疗的高效触达创新,不仅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触达的广度,也需要探索如何加深触达的深度。提升触达广度方面,县域及以下市场和社区市场存在广阔潜力,设计共赢的商业模式成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此外,在消费医疗方面,医疗美容、健康管理和康复医学等也成为了新的趋势。在新型触达方面,健康险、养老服务等与医疗高度协同的场景,也在成为除医院之外的新的触达渠道。加深触达的深度方面,因为有了数字医疗,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可以找到一个垂直疾病领域的全病程管理方案。目前皮肤科、心血管、过敏科、癌症、神经科、精神心理科、骨科等垂直领域都可以发现创新的全病程深度垂直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在专病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创新者们还开发了相应的辅助诊疗及数字疗法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医生和患者。数字医疗的效率提升创新是基于诊前、诊中、诊后的流程和维度展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诊断和智能化工具是提升效率的三大关键。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医疗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赋能药企建设数字平台、帮助医院管控院内各类医疗设备等机会。与此同时,使用基因编辑、基因测序等技术开发的精准诊疗工具,深度融合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优化治疗策略,重塑诊疗流程。最后,在治疗环节需要借助智能化工具如手术机器人、智能外科手术平台等,可以延伸医生的眼和手,增强医生的大脑,升级整个治疗过程。数字医疗的创新支付方面,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新型健康险发展迅速。惠民保带来了三个结构性变化:客单价快速下降、理赔率逐步上升、参保人数快速增长。惠民保领域的保险科技公司主要从事保险推广、营销转化、理赔核赔等服务,这些企业同时为保险公司和政府提供服务并触达消费者。未来,惠民保也能催生并推动更多药事服务的新增量,如DTP药房、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3)数字医疗产品审批路径日趋清晰,但产品鲁棒性仍待验证4)数字医疗渗透率仍然较低,商业准入和运营为核心门槛Ref:《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