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蓝皮书》是由远毅资本、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委会(CDHC)、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共同组织编写,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数字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全球数字技术创新趋势对中国医疗体系的影响,并提出推动数字医疗科研创新和临床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实践建议。本书凝聚了国内相关领域30余家专业机构近百位资深专家的心血与贡献。参编专家学者均来自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校和创新机构,学科专业覆盖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医院管理、科研管理、临床研究、政策研究和产业转化等。本书对数字医疗概念和特征、国家地方相关政策,以及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涉及内容进行了更新与解读,还涵盖了数字医疗产品的评价方法、科研伦理、疗效评价、卫生经济学与创新支付以及健康公平等关键议题。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临床专科数字医疗创新,展示了数字医疗技术在肿瘤、老年、儿童、心血管、呼吸、神经、肝胆、眼科、口腔、皮肤、中医、过敏、精神心理和矫形与创伤外科等专科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字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此外,还对数字医疗创新转化及产业投融资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蓝皮书》第二章第一节,主题为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本节聚焦于医疗健康数据要素,首先概述其发展的基本情况,随后探讨健康医疗数据如何在多种场景和主体间实现复用。接着,解析与之相关的法规政策背景,并深入讲解实现数据价值流通所需的全栈技术要求。此外,还讨论了当前医疗健康数据交易的主要模式,分析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医疗健康数据要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编者介绍
王占祥
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CMEA数字医疗专委会副主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日本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高级访问学者,曾任英国UCL医学中心牛津大学附属医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福建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厦门杰出人才,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0余篇、著作10余部,负责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近40项,获科技奖近20项。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本硕博八年制连读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大数据中心创科人。长期致力于医疗数字化转型、医疗大数据应用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互联网医院分会理事、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信通院互联网医疗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政管理专家库成员、厦门市医学会医学信息分会常务理事、厦门市卫健委规划与项目管理专家库成员、Health Care Science期刊青年编委等职务。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 J Med Internet Res、 Sci China Life Sci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最高单篇论文Web of science核心他引量超百次,出版独著1本,参编著作2本,获软件著作权2项,参与团标制定3项,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章节内容简介
数据是数字医疗产业的基础生产资料。一款药品或医疗器械,都需要从生命科技底层技术寻找合适的靶点,在此过程中就涉及多种组学数据。而后医疗产品经过一系列研发验证、临床试验、获批拿证,进入医院、药店、电商平台等进行销售及使用。在医院的诊疗全流程及日常管理中也会产生一系列数据,部分医院的功能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了线上问诊、医药电商等数据,互联网的搜索、交互过程中也会产生与个人健康相关的诸多数据。在日常及居家场景,各类可穿戴设备及健康APP也在持续产生、收集、分析、应用健康医疗数据,用于健康监测和治疗康复。购买药品或医疗器械过程中,患者的医保、商保、自费等支付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被整合和处理,就可以在不同应用场景产生全新的应用(图2-0-1)。![]()
随着健康医疗数据体量的爆发式增长,如何充分挖掘和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2019年,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明确纳入生产要素,指明数据要素作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是助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强大引擎。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开发所面对的内容敏感性和数据复杂度远超其他类型数据:其横向覆盖了多维度与多类型数据,纵向覆盖了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同时,健康医疗数据带有更高的合规性及伦理要求,并具有数据量大、增长快、数据分散、结构化程度低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使得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既蕴含巨大的潜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要素的流动性是实现健康医疗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所在。在我国,随着医疗信息化与智慧化的快速发展,支撑健康医疗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释放的基础设施环境已初步建立。国家、地区等各级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卫生信息标准管理体系正逐步完善。为了同时保证数据要素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我国也正在不断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细分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2.1.2 健康医疗数据要素的复用:多场景和多主体数据的初始采集是为了在特定场景下为特定主体提供服务,而将这些数据用于不同的目标场景和目标主体即为数据的复用。《行动计划》中明确了数据要素复用的两种类型:多主体复用和多场景复用。其中,多主体复用包括医疗机构、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患者和公众、保险公司、研究机构和技术供应商。多场景复用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个人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优化和管理、医疗保险管理、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这种跨场景和跨主体的复用能力,使得原本单一的数据在多种不同的应用中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价值的提升和跨越。尽管全球各国和地区在健康医疗数据要素的管理和法律政策上各有侧重,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保障数据安全并促进数据的合法利用。我国在健康医疗数据管理的三大主要法规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这些法规明确了对个人健康医疗数据的基础保护要求,强调数据应用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和用户同意机制,尽可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在数据要素领域发布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呈现顶层设计规划全面、政策出台密集、侧重数据要素产业落地等特点,为健康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提出较为全面的指导意见。2.1.4 健康医疗数据要素价值流通的全栈技术要求规范健康医疗数据要素流通的全栈技术要求,旨在确保健康医疗数据在流通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隐私性、准确性和合规性,通过标准化的数据管理流程和严格的安全措施,指导资源持有方、数据加工使用方、数据产品经营方开展数据流通共享工作。数据交易是不同主体之间达成以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将所掌握或控制的数据,有选择的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价值交换,以满足不同主体需求的行为。根据当前我国数据交易实践情况,有关健康医疗数据交易的关键环节如下:在我国,医疗行业普遍存在“重临床、轻数据”的现象。这导致健康医疗数据呈现出数量大、质量差的特征,以及缺乏统一标准、医疗机构间数据孤岛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健康医疗数据要素的发展。未来,随着政策完善、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的不断优化,健康医疗数据要素的发展将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助力我国医药健康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弓凯 罗震 颜怿炜 庄永龙 高秋军编写,王占祥 审校)
Ref:《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发展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