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教后记

文摘   2024-05-26 08:38   江苏  

Artist: Christian Birmingham

一周内上了两节《海的女儿》。相似的设计,不同的孩子,效果不同,做一个浅浅的反思。

01

设计初衷


安徒生的童话,小时候读得最多的是图画册,那时候只觉得新奇,神奇,知道个故事梗概。

现在重读,尤其是读原著,发现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公主本是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优渥的,无忧无虑的世界中,但与周围的姐姐不同,她有更高的追求: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如果说姐姐们只是对人类世界有所好奇,而她则是坚定的追求。她为此失去声音,为了拥有像人一样的双腿忍着剧痛。最后没能得到王子的爱,化为泡沫,但她却用自己的纯真善良美好获得了三百年后的一个不灭的灵魂。

这是一个执着追求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善美拥有巨大力量的故事。

我喜欢这个故事!


Artist: Christian Birmingham

语文书前两年节选了故事的结尾部分,让很多孩子认为他是为了王子,为了爱情而甘做牺牲,老师们普遍觉得教起来有难度。

现在语文书上调整为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开头,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小公主的生长环境以及她在海底的生活。我觉得越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妙,体会小公主的与众不同,越能为后面体会她“执着追求”,“真善美”的人物形象铺垫。

所以,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孩子从《海的女儿》这个故事的传统印象中,再往前迈一步。想让他们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小公主。还想告诉他们:好的童话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属于童年,也属于人的一生,所以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读童话。

我知道,我有些野心勃勃,我也知道这节课太满,太全,太贪多。

可是一个老师有时候就如妈妈一样,总想把自己知道的觉得最好的东西一股脑地抛给学生。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教是老师觉得你要懂。

谁说略读课文只能用一课时?

这是一篇长文,有1700多字。要读、要聊、要深刻的体会我觉得起码两个课时,还要有一个松弛对话的场域。

可是公开课只有40分钟。


Artist: Tony Wolf

02

教学实况


我在给自己班的孩子试上的时,完全没有让他们预习,当堂课阅读、赏析、对话。很欣喜,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接住了我抛给他们的这个高要求,对话中数双眼睛被点亮。当他们因为深思而沉默,沉默后顿悟又欣喜举手时,我能感受到课堂对话中的生长力!

周一在一所学校上课,孩子们做了预习,且部分同学预习很充分。教学过程中按照设计一步步进行,孩子们的回答常有出人意料的深度思考,他们的语言精准清晰。我在惊喜之余,也有些些惶恐,我的课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这些语文素养强的孩子展示了出来,这不是我在这节上教出来的,是孩子本身的语文素养和班级老师的日日滋养,让他们“口吐莲花”。

但不管怎样,我们共赴了一场愉快的“真善美”之约。

周五在另一所学校上课,孩子们坐姿笔挺,眼神质朴。课堂上一问一答的对话太多。问啥答啥,一个词,一句话,从不“旁逸斜出”。我的话不自觉地多了起来。当孩子的回答只是“从文中找出答案”,当孩子的朗读是拖着腔调,读不出味道时,我好想停下来,可是,我不能拖堂,我后面还有很多的环节没有呈现。

为了“完整”的教学,我丢失了真正“完整”的教育。


Artist: Christian Birmingham

03

自我寻因


没有机智与胆量   “以学定教”。

我能在自己的课堂游刃有余,是对自己的班情学情充分了解。

公开课上,相同的教案面对不同学情时,我没有勇敢做出调整,而是循“案”施教。课堂上没有在处理不透的地方停留,而是匆匆赶“进度”。比如体会奇妙处:找出奇妙,说出奇妙,读出奇妙,三件套不能少。可是因为第一次拖堂,第二次就不敢多停留,导致在朗读上花费时间少了。

不肯舍弃与变通“贪多求全”

故事只是开头,我又补充几个片断,以达到完整了解故事全貌,深刻了解小人鱼形象。确实内涵丰富,常读常新是要在了解了故事全貌后才能自然提炼出来。可是“吃多了嚼不烂”。文字快速呈现,缺少“细嚼慢咽”就不能品出滋味。

回来后我又重新复盘了下,如果不补充原文结尾,充分在课文已有的文字上做文章,抓“奇妙”抓实,悟“特别”悟透,结尾落脚在激发兴趣读原著也可行啊,可以一试。

没能做好身心调节“马疲人倦”

一次磨课是体力、脑力和心力的多重考验。自打3月份开始,一直在磨课中。古诗磨完磨童话,真正无缝衔接了。过程中有毫无头绪的抓狂,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每天心里揣着事情,没有真正放松过。

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过大的压力也会形成阻力。

周一上完课根据师父要求调整,与团队伙伴碰撞,自己辗转反侧……一周都在疲惫煎熬中,周五状态不甚佳,幸好还有同行的伙伴一路暖心陪伴。

所以,要拥有好体力,好心态,必须好好“锻炼”!


Artist: Anton Lomaev

最后写在525


不知啥时候开始,525也成了一个节日,提醒大家我爱我。

写作、记录、反观,真好。

观察自己,观察生活,也观察失落与痛苦。反复练习——接纳、接纳、接纳。

看到《央视新闻》公众号里的一段话:

接纳自己,没有很好也没关系

真诚地去拥抱自己的一切—— 既看到那些闪耀、成功、有价值的部分,也去看到不足、挫败与不完美的部分。

于生命而言,接纳是最美的智慧。

END





乐微草堂
收集欢喜,不负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