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谈判引进现代级,谈了八轮没进展,中方团长:他们不太守信用

文摘   历史   2023-12-27 08:32   加拿大  
在引进现代级谈判开始后的某天早上,俄方代表团团长格里申刚走进会议室,就从大衣兜里掏出一个纸包,当着中国代表的面,从纸包里拿出来一个国际象棋比赛用的计时钟,放在会议桌上。
原来,在前一天的会谈中,中方代表团团长张弛曾经调侃格里申,说:“以后开会的时候,实在不行就准备一台计时钟”。
张弛团长这么说,是因为谈判时我方的发言经常被格里申打断,出于礼貌,我们会耐心听他讲完,但中方代表一开口,还没说几句就会再次被他强行打断,然后开始自顾自的发表长篇大论,双方会谈几乎成了格里申一个人的演讲。反复几次之后,中方终于抗议:像您这样连续打断我们的发言,既不礼貌,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严肃抗议后,为了缓和气氛,中方团长张弛就调侃了一句:“以后不如放一台象棋计时钟,给双方计时。”没想到,第二天格里申还真就带了个计时钟过来,而且当天的会谈也真就用上了。
这个小故事是2016年张弛少将在接受《舰船知识》采访时,提到的一个小插曲。它能让我们稍稍感受到一点儿,当年谈判桌上的气氛。他还回忆,俄方当年也许是因为还没完全摆脱超级大国的潜意识,所以总认为出售装备是对中国的支援,因此不但不怎么遵守谈判的规矩和国际贸易惯例,有时还会以势压人,引来中方的激烈反弹。

1996年8月中俄两国开始就引进956型现代级驱逐舰展开正式谈判,一场长达两年的博弈拉开序幕。七八十年代我们从西方买武器时,一般都是先签商务合同,再提交两国政府批准。但九十年代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一样,双方是先签一份“政府间协议”,把采购装备的数量、价格、付款方式、主要配件等最核心内容先定下来,然后再签商务合同,对“政府间协议”进行细化和补充。苏27和基洛级潜艇的引进,都是这么签的。
1996年谈现代级的时候,两国也要先通过谈判把政府间协议定下来,包括采购军舰和舰载武器的数量、引进价格等核心内容。其中最难谈的,就是价格。
在谈判开始之前,中方在内部先确定了一个底价。但俄方的第一轮报价却和我们的底价相去甚远,价格分歧非常大。中方报价虽然远低于俄罗斯人的预期,但并不是一拍大腿随便定的,报价的背后有大量的调研工作和论据做支撑,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但我们认为出价合理,俄国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对中方的还价反应非常激烈,表示“完全不能接受”。说到这儿,一定会有朋友好奇当年两国的开价到底是多少?我也好奇,所以就到处查,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靠谱的说法,最权威可能就是张弛团长的口述回忆,据他说,中俄的出价“有较大差距。”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当年买第一批苏27时的报价,当时苏联的开价是4500万美元一架,咱们的还价是2250万美元一架,谈判后最终的成交单价是:单座型2950万美元、双座型3050万美元。可以不严谨地推测一下,可能,我是说可能,现代级的情况估计也差不多,也许中方又把俄国人的报价给拦腰砍了一半儿。不过这纯属我个人的臆测,真诚接受反驳。
张弛出席现代级驱逐舰下水仪式
好,咱们回到正题。俄方虽然有些情绪激动,但也表示可以继续谈,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谈判本来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有分歧很正常,坐下来慢慢谈嘛。不过和俄国人谈判,最让人头疼的还不是有分歧,而是他们经常说话不算话。
据中方代表团团长张弛回忆:俄方在谈判中不太守信用,经常会把已经谈好的条款一夜之间全部推翻,有时候连他们自己的代表团团长白纸黑字签了名的文件,也是说反悔就反悔,搞得我们很头疼。
比如,本来经过好几轮磋商,双方的价格好不容易越来越接近,但俄方代表团团长格里申却突然说:我们要重新报价,关于价格要重新谈!
他一句话就推翻了之前的谈判成果不说,而且新价格还比最初的报价上涨了18%。这就等于之前的工作全白做,一切从头再来。因为这些人为的原因,让现代级的谈判进展非常缓慢。
提起这位格里申,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对手了,在刘华清在回忆录中都提到过他的名字。咱们之前的视频里也介绍过,在引进苏27和基洛级时,他就曾以海军上将和外经贸部副部长的身份参与过谈判。格里申这个人非常强势而且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谈判时习惯于居高临下,有时候还不太守规矩,所以中国代表都觉得他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在这次956型的引进中,他担任了一段俄方代表团的团长,后来虽然转为顾问,但对谈判的影响力始终存在。
故事开始时的那个计时钟的插曲,就发生在他当团长的时候。不过,虽然这位格里申上将以傲慢和不好对付而闻名,但从工作的角度看,他是敬业的。当时他已经年逾古稀,依然在为祖国的利益战斗,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其实这位老人是中俄军贸的坚定支持者,一直在推动两国合作。虽然他在谈判桌上斤斤计较,咄咄逼人,但下了谈判桌并不难交往,他和好几个中方成员都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每次见面都要热烈拥抱,互致问候。2003年格里申将军去世,总装备部专门发去唁电,还派马宙光大校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从1996年8月开始,中俄之间这场对体力和脑力双重考验的谈判,就在你来我往之间缓慢推进,但最敏感,最核心的价格问题,却没有任何进展。
1996年12月,谈判进入第八轮,地点在北京的一个海军招待所里。谈了八轮,俄方除了同意中方的首付款比例之外,在其他所有关键问题上都不让步,至于价格,更是紧咬牙关绝不松口。
这轮谈判格里申甚至还略带“威胁“地说,如果代表团之间谈不成,那就只能把分歧向上层转达。他的意思是,提交给两国的总理去讨论。中方团长张弛针锋相对,他说:“我所转达的意见是中方的原则立场,到哪一级,都不会变。”
就这样,这一轮还是原地踏步。不过,打破僵局的契机,也正是在这种重重迷雾中慢慢浮现。
按照轮换的原则,中俄第九轮谈判改在莫斯科举行。新一轮谈判刚开始时,跟以前一样毫无进展,直到一个周日的来临。

前排披绶带者是中方代表团长张驰
谈到这时候,双方的底牌基本已经都摊在了桌面上,关键还是卡在价格那儿,只要价格能谈成,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突破口,就看是俄方降价,还是中方加钱。
在莫斯科谈判,俄方周末是不工作的,但我们为了提高效率,坚持要求周六日也要继续谈。上期视频咱们提到过,时间,是引进956型驱逐舰的重要指标,争分夺秒那是必须的。周六这天,依旧是在和格里申的辩论中度过,当时他已经不再担任团长,但还是主力成员。但第二天,周日,中方进入会议室时发现,格里申没来,取而代之的是俄方时任团长,一位比较务实的政策司司长,这似乎在传达着某种信号。
果然,在当天的谈判接近尾声时,俄方团长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中方能够同意向前走一步的话,我们愿意接受你们降价的要求。”
中方团长张弛立刻意识到,谈判的转折点就在眼前。
面对俄方开出的条件,中方既要慎重更要抓住机会。于是他提出:我建议现在休会,我们需要就您的提议进行协商,之后再作答复。
休会期间,为了避免泄露谈话信息,张驰和海军装备部的金矛、总参的马宙光、邢理生,海军引进办公室的张国栋、贾海鸣等主要成员,躲到防火楼梯的一个拐角处,开始紧急磋商。他们这样随机选一个不易被窃听的地方交谈,属于正常的保密操作。俄国人其实也一样,他们在北京时,偶而也会躲到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密谈,存放资料的房间也有专人24小时值守,寸步不离。
在楼梯拐角,中方几个主要成员都认为,如果价格能降到中方能接受的范围内,那我们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让步,推动谈判向前走。这个机会,应该抓住。

回到谈判桌上后,中方郑重表态:如果俄方同意降价,那在其他条款上,中方也会“向前走一步”。这个表态立刻得到了对方积极的回应,俄方团长站起身和中方团长握手,会议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这样,这个周日成了打破坚冰的关键一天。
此后的谈判中,俄方在军舰、飞机和导弹的价格上都做了全面让步,合同价和我们最初的预期基本一致,这个最难的阵地终于被我们啃了下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中方引进两艘军舰,包括相关技术的转让费,一共支付了大约8亿美元。
1997年7月28日,时任总参装备部部长李安东携外交部授权书飞抵俄罗斯,和俄方正式签署了引进现代级的政府间协议;同年12月,两国的引进合同也正式签订。至此,历经2年10轮的谈判,工程编号为956E的现代级驱逐舰及舰载武器、舰载直升机系统,确定来华。956E的字母E,代表出口。
由于中国资金的注入,建造代号为878的叶卡捷琳堡号舾装很快恢复并全面提速。当时总装备部组织了一个上百人的验收团前往圣彼得堡,不仅对全舰大大小小的所有系统,还对备件、技术规格书和技术资料进行了细致严谨的全面验收。
几年前采购基洛级的时候,俄方曾认为中国潜艇工业落后,质疑过我们的潜艇验收能力,但现代级不存在这个问题,1999年时我们已经建造了西方标准的112和113,自研了167,完全具备验收956E的能力。

在上期评论区,有一些朋友说第二批采购的138、139建造质量下滑,因为不是俄军自用,所以工厂偷工减料导致交付后出现了各种问题,甚至无法进行现代化改装。最近一周我也一直在找靠谱的资料来支撑这种说法,“靠谱”的意思是:正式出版,或者官方渠道的书籍、文章、口述历史等等,但截至本期视频发出,暂时还没找到。
从之前的一些资料来看,部队在对这种核心装备进行监造和验收时,是非常细致认真的。比如在验收基洛级潜艇时,很多环节中方验收组都会要求俄国船厂的工人逐一签字,对工艺、材料都会一一落实。据验收基洛级的技术负责人海军耿广生部长的回忆文章记载,圣彼得堡的海军部造船厂,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很敬业负责,他们对中方的监理和验收也很配合。
所以,按这个逻辑,我个人是不太愿意相信138和139质量下滑,甚至无法进行现代化改装的说法。当然,如果以后找到可靠的材料来证实,那又另当别论了。
1999年12月25日,原本为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第175支队建造的698舰,叶卡捷琳堡号驱逐舰,降下圣安德烈旗,交给中国海军接舰官兵,正式更名为“杭州”号,舷号136 。
早在两国协议刚刚签署时,中国就开始建设专供现代级使用的港口、营房和补给基地;俄罗斯对中国海军舰员的培训也早就开始。军舰交接时,已经有三个班次的舰员完成培训,其中一个为中俄混编。

现代级接舰仪式
接下来,杭州号要按原计划“自航回国”,但途中所有风险和责任都由中方自行承担,俄方只提供必要保障和协助,而且要单独收费。
崭新的杭州号和崭新的舰员,要航渡万里、途经36个国家领海,跨越几大洋回国,这是清末以来中国采购的军舰首次从欧洲自航回国,对人员、对装备,以及沿途的保障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当时杭州号也不具备作战能力,它的导弹等主战弹药,是用货轮单独运回国内,在转场途中只携带少量自卫武器,所以沿途不但要应对恶劣天气,还要面对海盗等可能的破坏。为了保证安全,总装备部特别批准,采购一批俄罗斯步枪和水下武器,用来预防蛙人的破坏,这些武器的引进,还填补了海军相关领域的空白。
下期,咱们再接着聊,在航渡回国的途中,杭州号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参考资料:《来自北方的鵟》《跨越三洋五海的归途》


今晚听历史
靠谱有料的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