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养生文化丰富多彩,无论导引吐纳、五禽戏、八段锦,还是道家金丹仙术、佛门入定调息、儒家静心涵养浩然之气、内家拳、易筋经,都与 “丹田之气”“胎息”“腹式呼吸” 等炼气之法紧密相连。因为 “肚脐” 是人的生命根源和起源之处,此处生机旺盛则身心活力满满。华夏几千年的传统养生术的机密就在于 “腹内空松气腾然”,它是国宝级的内功养生术。这句话可能练太极的更熟悉一点,实际上上,腹内空松,不管是传统导引、内功修习,亦或是内家拳术,都是非常重要的要领。比如在易筋经当中,其中倒拽九牛中就有“小腹运转空松”的口诀。
“腹内空松”是行功要领,而“气腾然” 的状态,就像蒸馒头一样,内部空虚松弹,没有一个 “实心、硬点”,整体如同一个气球。胎息、踵息在此发生,水火相济、培本固元在此实现,五气朝元、调节内分泌、调整阴阳平衡、调整高血压失眠等功效也在此得以体现。健康儿童的肚腹滚圆,正是这种 “腹内空松气腾然” 的状态,生机勃勃,活力满满。而太极拳诀提出 “腹内空松气腾然”,然而真正体会到其中真趣味的人又有多少呢?很多人都将其当作过眼烟云看待,实在是可惜。修习者得此一句真诀实功,其余的内容可以暂且不论。
欲修到 “腹内空松气腾然”的境界,要做到:
1、心静不要胡思乱想,心静后神意才能专注,练拳才能从容不迫,体态自然。
心静,即不要胡思乱想。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 李亦畲的《五字诀》中也首先要求 “心静”,正所谓 “心不静,意不专”。只有心静下来,神意才能专注,在练拳时才能做到从容不迫,体态自然。比如在练拳之前,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方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如做几次深呼吸,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开始的练拳动作上。
2、意专,只有心静、意专,练拳时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确。
太极拳强调 “用意不用力”,这里的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十三势歌诀》中说:“式式存心揆用意”,这体现了意专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心静且意专,练拳时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确。在练拳练功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每一个动作的专注,用心去感受动作的变化和力量的传递。
3、神舒精神要舒展、舒畅,既不能精神涣散,也不能过于紧张。
精神要舒展、舒畅,这是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求。武禹襄说:“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练拳时既不能精神涣散,也不能过于紧张,要做到神舒体静,神意舒展。保持适度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养生和健身效果。
4、气畅呼吸要舒畅,内气运行顺遂流畅,发于丹田,达于四梢,腹部放松,气沉丹田。
呼吸要舒畅,这是实现 “腹内空松气腾然” 的关键之一。内功修炼首在养气,所谓 “气以直养而无害”。练拳要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这里的气是中医讲的内气,内气运行要顺遂流畅,发于丹田,达于四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身体舒畅,呼吸细长慢匀,同时还要腹部放松,气沉丹田。正如歌诀所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是锻炼内功的法门。人体一呼一吸,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产生内气。腹部松静后,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时,丹田就会产生 “气腾然” 的感觉。
5、形顺练功时动作外形要柔顺,身法要合度。
练功时,动作外形要柔顺,身法要合度。做到形顺,能动作更加流畅自然,也有助于内气的运行。要严格按照要领去做,如方位面南、提起精神、虚灵顶劲、舌顶上腭、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松腰实腹、圆裆落胯、塌腕坐腕、手与肩平、胯与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等,使身体各部位在静态和动态技法中都符合法度,做到外形和顺。
真正练到“腹内空松气腾然”,会体会到好处:
1. 产生内气,实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调节内分泌、阴阳平衡,对调整高血压失眠等有帮助。
“腹内空松气腾然” 能够产生内气,实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正如古代养生文化中所强调的,无论是导引吐纳、五禽戏、八段锦,还是道家金丹仙术、佛门入定调息、儒家静心涵养浩然之气、内家拳、太极拳,都与 “丹田之气”“胎息”“腹式呼吸” 紧密相连。因为 “肚脐” 是人的生命根源和起源之处,此处生机旺盛则身心活力满满。
腹式呼吸法可以缓解胀气,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协调地发挥功能,降低应激水平,能有效减缓紧张焦虑情绪。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腹式呼吸可以通过降腹压来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同时,5 分钟学会腹式呼吸,对睡眠有利,高血压患者能把血压自动降下来。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腹式呼吸是深度呼吸,可以将大量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气吐出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全身的氧气供给量、增大肺活量,使人精力充沛。在一呼一吸之间,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产生内气,对调整高血压失眠等有帮助。
2. 达到内外相合的要求,锻炼形体、肌肉、筋骨的同时,也锻炼内在的 “精、气、神”,对养生健身有益,可益寿延年。
“腹内空松气腾然” 不仅能产生内气,还能达到内外相合的要求。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到心静、意专、神舒、气畅、形顺这五点,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内外相合的要求,这也是内功锻炼的方法。拳谚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就是说,不仅形体、肌肉、筋骨要得到锻炼,内在的 “精、气、神” 也要得到锻炼。
不管内功修炼还是内家拳术的修习一个长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把刚体练成柔体,练松、通、空,有了松、通、空之后,身体内部就有了流动感,也就是气感。越松通空,气感越足,最后就是气腾然。当练到丹田能自发地一呼一吸,混元气能鼓荡发动时,即腹内松静气腾然,促进了腹肌伸缩和膈肌升降活动,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肠、膀胱、脾胃、肾脏等内脏器官的作用。
同时,周身十八个关节小球的螺旋缠绕,起到了伸筋拨骨,舒缩肌肤、血管、神经,滋润骨膜、灵活关节的自我按摩作用。当练到身上发热、或筋肉跳动、窍位发热发胀或跳动、热流串动、甚至热气盘旋全身时,就起到了自我按摩肌肤、筋韧和穴位的作用。另外,松气震脚所产生的颤震,松气放劲所产生的颤抖,一松一紧时的收敛和充张,以及眼神的收放与顾盼,都具有自我按摩的作用。
孙禄堂在《拳意述真》、《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中也提到,太极拳乃道艺也,以练心意、内劲为主,心静用意,运气运劲,直达最上乘,“腹内松静气腾然,满身轻利顶头悬,意气君来骨肉臣,益寿延年不老春”。
总之,理解并能体悟到“腹内空松气腾然”,自然内功上身,对养生健身颇为有益,益寿延年。
八卦清风
2024.12.8
今日推荐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开始学习
-END-
编辑:八卦清风
学古人养生智慧,佑今人福寿安康。
你若喜欢,点个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