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的全学科阅读模式创新——第十五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

文摘   2024-11-12 17:51   四川  


数字赋能的全学科模式创新

——第十五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


繁华似锦迎盛会自主发展正当时。2024年10月31日,在全国深入实施“双新”标准、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围绕“数字赋能的全学科阅读模式创新”主题,全国自主教育实验校联合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隆重召开。


      





本届研讨会在回龙观中心小学孩子们创新演绎的自主教育之歌《在一起,做自己》中徐徐拉开帷幕。

80多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自主教育联盟50多所实验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齐聚一堂,聚焦“数字赋能的全学科阅读模式创新”主题,就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进行立体化多方位展示、分享交流。汇集专家学者智慧和学校实践经验,为学生深度学习思维自主发展指明方向指点迷津。我校作为自主教育联盟实验校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凌文校助、舒艳主任及6位教师带着教育教学成果参与了交流分享。






凌校以“构建大科学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主题做分享

在研讨交流环节,我校教师代表与参会代表积极互动,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凌文校助以构建大科学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题,做了富有启发性的精彩发言,引发大家对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深度思考。

舒艳主任“践行生长力课堂,追求品质教学”为主题做分享

舒艳副主任从创新力、学习力、适应力三个方面出发,介绍我校生长力课程体系,通过对于生长力课堂和生长力课堂下实小教师成长的分享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自主学习与探究、全学科阅读、跨学科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赋能教育也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机遇。

董运莹老师以“做教练型教师,助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题做分享

董老师以我校“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的办学理念和三大生长方向及三维培养目标为基,分享“做教练型教师,助力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四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积极情绪”,打造安全课堂环境;鼓励“持续输出”,实现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区”进行“刻意练习”;学习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联系,理解本质。
董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有具体方法,得到与会专家陶礼光教授的高度认可与肯定,陶教授点评董老师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情绪和课堂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这个角度引人深思并认可以思维导图形式构建板书和设置单元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陶教授也提出教师必须建立起跨学科教学意识,同时提高到育人和思政层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策略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崔雪老师上群文阅读课《以科幻书写未来》

崔雪老师为此次研讨会带来了精彩课例《以科幻书写未来》。她选取了课文链接单元习作任务,拓展多篇中外优秀科幻小说节选,形成堂科幻小说群文阅读课。针对不同的任务,选取不同的作品作为补充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了非连续性文本、长篇节选、作品梗概等,材料形式多样、覆盖面广。课堂得到了在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怡久文专家特别对于题材的选取、组材的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堂环节的设置等进一步提出有效建议,使本课更加贴近学生、走进学生。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在第十五届全国自主教育研讨会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为与会教师带来了课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及微讲座,陈延军老师从全学科阅读角度,展示了如何将自主学习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为与会教师带来了课例《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及微讲座,华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从阅读出发,通过深入挖掘,用创新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陈景润的事迹,利用“6平方米小屋”引领学生创造新题,巩固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又用一题多解让学生感知应用数学家的研究方法,完成潜移默化的数学素养教育。

在数智背景下,全学科阅读是一种以点撬动面的做法,是通过阅读达到促进全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自主统筹规划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学生方面,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和方式,打破时空局限,把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拓展开来。未来,全学科阅读生态的构建还需在阅读内容、阅读场域、阅读效能等多个方面深入探索,让“阅读”成为唤起学生生命自觉的“新质生产力”。

教育的道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以今天的会议为契机,携手共创数字赋能下全学科阅读的美好未来!

END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
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增进家校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