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代县东深章村王廷相宅邸照壁上“三多九如”四个砖雕圆形篆字的国学意蕴

文摘   2024-11-12 17:10   山西  



讲忻州故事.传秀容美名





挖代县东深章村王廷相宅邸照壁上

“三多九如”四个砖雕圆形篆字的国学意蕴



王 斌(山西代县)


01



一、历史背景与王廷相宅邸概述

   代县,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城镇,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东章村,宛如一颗隐匿在历史深处的明珠,其中王廷相宅邸更是引人注目。这座古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其照壁上的“三多九如”四个字,宛如穿越时空的密码,蕴含着深刻的国学意蕴。

王廷相何许人也?王廷相,字良弼,生于清嘉庆十九年(1815 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 年)。他山西省代县东章村人,在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大盛魁商号任大掌柜近半个世纪。他经商有道,将生意做遍大半个中国,并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许多城市通商,使大盛魁成为当时归绥一带的特大商号。其名下还有库伦的“日升广”、代州城的“日升当”“日升昌”“日升永”等支号。王廷相,在当地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宅邸的修建、装饰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主人的价值取向。照壁作为古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装饰和文化象征的双重意义。“三多九如”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出现,无疑与当时的文化传统、社会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廷相照壁是研究清代晋商文化和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反映了当时晋商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以及文化素养,对于了解晋商的商业活动、家族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照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传承等情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02



 二、“三多”内涵的深入剖析


(一)多福之源与文化演变

   福,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美好境界。从古老的甲骨文时期,福字就已经出现,其最初的形态就蕴含着人们对神灵庇佑、生活美满的向往。在古代社会,福的概念不断丰富。从物质层面来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福,意味着百姓有充足的粮食,免受饥饿之苦。在精神层面,家庭和睦、邻里友善也是福,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而在文化层面,诗词歌赋中对福的描绘数不胜数,如“福星高照”等词汇,将福具象化,成为一种人们可期盼的吉祥意象。

   多福在“三多”中居于首位,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基本渴望。这种渴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战乱年代,平安就是福;在盛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则是福的重要内涵。“三多九如”中的多福,涵盖了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家族对幸福的全面诉求。


(二)多寿之文化根基与价值体现

   寿,在中国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长寿观念的形成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伦理密切相关。道家追求长生不老,通过炼丹、修身等方式来延长寿命,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对寿的崇尚。儒家则将孝与寿联系起来,认为子女应该希望父母长寿,以尽孝道。

   在民间文化中,寿的象征无处不在。从寿宴上的长寿面,到传统绘画中的寿星形象,都体现了人们对多寿的追求。多寿不仅仅是生命长度的延长,更是一种对生命质量的期待。健康、安乐地度过漫长岁月,才是多寿的真正意义。在“三多”的体系中,多寿是家庭美满、家族延续的重要保障。


(三)多子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内涵

   多子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在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是家庭财富的重要来源。更多的子女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同时,家族的延续和壮大也依赖于子孙后代的繁衍。从文化角度看,家族观念浓厚的中国社会,多子象征着家族的繁荣昌盛。家族祭祀、族谱传承等活动都需要有后人来参与和延续。

   在传统观念中,多子还与家族的荣誉和地位相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反映了社会对子孙传承的重视程度。多子多福的观念在民间故事、传说中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价值。


  

03



三、“九如”意象的详细解读

(一)如山如阜:大地之稳与家国之盛

   山和阜,作为大地之上稳固而高大的存在,在“九如”中象征着安稳和昌盛。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如同大山一般,稳定是其发展的基石。一个稳定的国家能够抵御外敌入侵、保障人民生活。在古代,王朝的兴衰往往与国家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例如,汉唐盛世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就像巍峨的大山一样屹立于世界东方。


   从微观层面,家族也需要这种稳定和昌盛。家族内部的秩序井然、财产的稳定积累、人口的繁衍兴旺,都如同山阜般给人以坚实感。这种意象在民间建筑、家族祠堂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寓意着家族能够长久稳固地发展。


(二)如冈如陵:尊严之象与地位之崇

   冈和陵,相较于山阜更具威严和崇高之意。在封建等级社会中,尊严和地位是人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对于国家而言,在国际上拥有崇高的地位意味着在外交、军事等方面具有优势。古代中国在东亚文化圈中曾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周边国家纷纷来朝,这种如冈如陵的尊严是国家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在家族层面,名门望族往往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人们的敬重。他们在地方事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都代表着家族的尊严。这种尊严如同冈陵般,成为家族的标志和骄傲。


(三)如川之方至:财富之流与民生之富

   川,代表着河流,象征着财富如水流般源源不断。在古代经济发展中,水利交通对于商业繁荣至关重要。河流沿岸往往是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例如,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物资的流通,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财富就像河水一样汇聚而来。

   对于百姓而言,充足的财富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条件。能够拥有稳定的收入,购买生活必需品,甚至享受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在家庭中,财富的积累可以保障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等,如川之方至的财富是民生富足的重要体现。


(四)如月之恒:永恒之美与情感之坚

   月亮,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是永恒、美好的象征。它在夜空中周而复始地出现,给人以永恒不变的感觉。在情感方面,如月之恒代表着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的持久。夫妻之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爱情永恒的追求。

   在家族文化中,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应如月之恒。家族的凝聚力、认同感不应因时间和距离而减弱。这种永恒的情感是家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使家族成员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心系家族。


(五)如日之升:希望之光与发展之势

   太阳,作为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如日之升寓意着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对于国家而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就是如日之升的表现。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盛时期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在个人和家族层面,如日之升意味着不断进取、追求进步。个人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家族则通过教育培养后代、发展家族产业等方式来实现家族的繁荣发展。


(六)如南山之寿:长寿之愿与生命之颂

   南山,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典型象征。“如南山之寿”再次强调了对长寿的祈愿。这种祈愿不仅仅是对生命长度的追求,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古代,老人被视为家族的宝贵财富,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是家族传承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层面看,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与如南山之寿的观念相辅相成。社会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老人则将自己的智慧回馈给社会。这种对长寿的追求和尊重,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七)如松柏之茂:坚韧之质与品德之高

   松柏,以其四季常青、坚韧不拔的特性在“九如”中象征着坚韧和高尚的品德。在艰难的环境中,松柏依然能够茁壮成长,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人们所钦佩的。在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以松柏自比,表达自己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如松柏之茂意味着要具备坚韧、正直、高洁的品质。在面对诱惑和挫折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界所动摇。在家族教育中,也常常以松柏的品质来培养后代,使家族成员都能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八)如不尔或承:传承之重与文化之续

  “如不尔或承”这一意象较为复杂,但其核心是传承。它强调了子孙后代对先辈事业、品德和文化的继承。在国家发展中,文化传承是保持民族特性和国家凝聚力的关键。从古代的经典著作、传统技艺到民族精神,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和发扬。

   在家族层面,家族的传统、家风、家训等都需要子孙来承接。这种传承不仅是对家族荣誉的维护,更是对家族文化价值的延续。只有通过传承,家族才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04



四、“三多九如”与国学体系的内在联系


(一)与儒家思想的深度交融

   儒家思想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多九如”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倡导的“仁爱”“孝悌”等观念在“三多九如”中得到体现。多子观念与孝悌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关,强调家族传承和对长辈的孝顺。而如寿、如福等内容也与儒家追求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相契合。


   在治国理政方面,儒家主张德治,国家的稳定昌盛(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等)需要统治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同时,儒家重视教育,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实现国家和家族的发展(如日之升),这与“三多九如”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发展观念一致。


(二)与道家思想的相互辉映

   道家思想对“三多九如”也有深刻影响。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这与多寿的观念相符。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如同松柏在自然环境中坚韧生长一样,人们在生活中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在国家和家族发展的稳定层面,不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如山之稳、川之自然流动等意象)。


(三)在国学经典中的体现与传承

   “三多九如”的意象在国学经典中频繁出现。《诗经》《尚书》等古籍中都有对福、寿、国家昌盛等内容的描述。这些经典著作作为国学的源头,为“三多九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文化滋养。后世的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也不断传承和发展“三多九如”的内涵。从诗词中的意象运用到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三多九如”成为国学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重要呈现方式。


   

05



五、“三多九如”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启示


(一)对现代家庭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三多九如”所蕴含的家庭价值观念仍有积极意义。多福、多寿的追求依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共同追求幸福生活,就是对多福观念的实践。同时,尊老敬老,关心长辈的健康长寿,传承了多寿的文化内涵。

   虽然多子观念在现代社会因人口政策等因素有所变化,但对家庭延续和子女教育的重视依然存在。现代家庭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能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对家族传承观念的新发展。


(二)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启示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三多九如”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繁荣有着启示作用。国家需要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像山一样稳固,像日一样上升。在社会建设中,注重民生福祉,让财富合理分配,如同川水滋润大地,使人民生活富足。同时,社会要弘扬坚韧、高尚的品德,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如松柏般在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

   在文化建设方面,传承和弘扬“三多九如”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领悟其中的国学意蕴,使这些古老的文化智慧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对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三多九如”所蕴含的独特国学意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等方面的独特理解。这种文化输出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消除文化误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交流。例如,在与国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通过对“三多九如”文化内涵的讲解和展示,可以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07



六、为“三多九如”照壁背后的文化

之光点赞

   在代县东章村这片古老而富有韵味的土地上,王廷相宅邸的照壁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画卷之中。其上的“三多九如”四个字,宛如一首无声的史诗,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精美装饰,更是国学智慧的生动体现,承载着无尽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作为东章村人,作为一名醉心于文化研究的学者,每一次凝视这照壁,内心都涌起无尽的骄傲与自豪,那是对这片土地所孕育文化的深深敬意。

   王廷相家族,无疑是国学文化的虔诚守护者和卓越传承者。回溯往昔,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精心雕琢这一照壁,如同一位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用心血和智慧将“三多九如”的美好寓意镌刻其中。这一行为,绝非偶然为之,而是源于他们对国学文化深深地领悟和由衷的尊崇。在那个时代,国学不仅仅是书本中的文字,更是流淌在生活中的精神滋养。王廷相家族深知国学如同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其中的智慧能够塑造家族的灵魂,指引后人的前行方向。于是,他们以照壁为载体,将国学文化具象化,使其成为一种可视、可感的家族精神象征,成为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承纽带。

   这一照壁,生动展现了王廷相家族令人赞叹的文化素养。在其建造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最后的雕琢呈现,无不彰显出对国学内涵的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每一笔的勾勒、每一划的雕琢,都蕴含着家族成员的精心考量。“三多”所涵盖的多福、多寿、多子,不仅仅是简单的愿望,更是对人生幸福、家族繁荣的深刻诠释。多福,是对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期盼,无论是物质的富足还是精神的愉悦,都凝聚在这一个“福”字之中;多寿,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它连接着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纽带,让尊老敬老的美德得以传承;多子,则是对家族延续和发展的期待,在那个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子孙满堂意味着家族的繁荣昌盛。

 对于东章村而言,这座照壁是无价的文化瑰宝。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见证了先辈们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卓越智慧。当我们站在照壁前,仿佛能穿越时空的迷雾,看到王廷相家族在建造过程中的忙碌身影,感受到他们对传承国学文化的坚定决心。它让代县东章村在广袤的历史画卷中拥有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成为文化的聚焦点。它不仅仅是王廷相家族的荣耀象征,更是整个东章村的骄傲所在,承载着每一位村民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作为文化学者,我深知这一照壁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和国学传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金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研究样本。通过这一照壁,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代县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传统、社会风貌、民间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珍贵信息。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在其中自由穿梭,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知识宝藏,汲取丰富而深邃的文化营养。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文化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文化可能会逐渐被同化或消失。然而,我们东章村的“三多九如”照壁却如同一座坚固的灯塔,为我们坚守本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它让我们在文化的海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航向,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的顽强生命力和独特魅力。


   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这份文化遗产的神圣责任。我们要将照壁背后的国学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文化记忆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要以王廷相家族为楷模,传承他们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东章村因这份独特的文化而更加繁荣昌盛。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代,在这照壁的文化滋养下,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同时又能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文化。因为这照壁所承载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我们要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让每一位来到东章村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照壁所蕴含的文化力量,被这份古老而深沉的智慧所打动。代县东章村王廷相宅邸照壁上的“三多九如”四个字,蕴含着无尽的国学宝藏。它穿越历史时空,在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让我们的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让“三多九如”照壁永远屹立在东章村,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文化丰碑,激励着我们在文化传承的漫漫征途上不断前行,让国学之光永照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 
作者:山西省代县东章村人、文化学者


更多精彩请点击



践行国学弘扬孝道赋/王斌

走进冬天赋/王斌

记者赋||王斌

诗词伴我乐无涯/王斌

黄叶舞秋风赋/王斌

立冬说/王斌

我的家乡代县东章村南秋景赋/王斌

名城代州赋/王斌

收割机开进稻里来

文学之花在《五台山》绽放

金 秋 赋/王斌

九九重阳话重阳|王斌

代州古城国旗飘红赋

秋雨真不该此际降落于人间|王斌

代县老干部局举行专场演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祖国,吾爱你|王斌

观代县白晓玲的面塑新作《峨口挠阁》

秋之斑斓画卷|王斌

甲辰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赋

国人勿忘九一八事变|王斌

中秋随笔|王斌

代县面塑工匠白晓玲与《百鸟朝凤》

中秋临近又闻月饼香/王斌

退休教师赋|王斌

讲台赋|王斌

教 师 赋|王斌

用酒仙文化的内涵推进代州黄酒的振兴与外延发展之我见

甲辰白露寄怀|王斌

秋之诗韵|王斌

写在第 40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一辈子

我手写我心/王斌

我手写文歌玉米|王斌

置身滹沱河畔看稻浪|王斌

三伏再见/王斌

写在出伏前夕/王斌

村房短住特色村上磨坊乡东若院村走笔

山西非遗传承人白晓玲和她的面塑作品

金波井玉液井摹建赋/王  斌

写作是我的嗜好/王斌

忆及立秋前自留地里种白菜/王斌

代州文庙揽胜|王斌

代县体育中心叙笔|王斌

每天动笔写文乐耆年|王斌

夜幕下的代州古城/王斌

代县峪河源纪行/王斌

笑对以文为伴的退休时光|王斌

军旗赞/王斌

身置四达酒厂看云彩/王斌

牵牛花开别样红/王斌

夏晨之爽/王斌

大暑前夕话大暑/王斌

感受代州黄酒文化/王斌

礼赞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

七月的雅称/王斌

代县凤山书院走笔/王斌

耳旁欣闻入伏雨/ 王斌

今日入伏/王斌

喜 雨 赋/王斌

走进七月,心就贴近红船|王斌

走进七月/王斌

我为在党 50 年老党员佩发纪念章时拍照片

代县王斌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忻州市代县老年大学党组织建设举行提质增效座谈会

高考日寄语考生/王斌

王斌/走进六月

又闻槐花香/王斌

善待晚年的自己/王斌

护士赋/王斌

我当杂志编辑的酸甜苦乐

母亲节前夕写给母亲的歌|王斌

走进夏天/王斌

代县老干部文化旅游志愿者演出团在雁门关景区倾情演出

走进五月/王斌

写给五一劳动节的歌/王斌

醉美代州黄酒

代州古城闹元宵红火观看记

代县教育系统离退休干部总支、代县书法家协会联合举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笔会

王斌|写给如歌的五月

王斌|我笔下的梨花

忻州市代县林业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党员参与爱鸟护飞宣传活动

代县群体文艺团队联谊第二专场表演

代县雁门风情旗袍队一“支”独秀“杏花文旅节”

【忻州故事】诗词选第七十五期(王斌作品选)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聊说代县三月三古庙会

代县峪口镇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实践活动

忻州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在代县调研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古镇上的红色文化传播人-----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退休教师刘凯的事迹

王斌|退休写作好处多

好女人的魅力

雷锋精神一花甲

惊蛰节气说惊蛰

代县张向丽团队积极排练节目迎三八

王斌|“头”字歌写给二月二

代县王斌撰写的两个典型事迹入选全省"有为三晋老人"获奖案例

代县过“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春天雪韵

王斌|退休摄影寻乐趣

【忻州故事】诗词选第五十八期(王斌)

走进癸卯春天

元宵节的前世今生

幸福年

年画氤氲着年味

在古诗词中守岁

王斌|聊说兔生肖的由来

大寒节气有暖意

过年话年画

王斌|福随新春来

鲜红的中国结

春联的历史及其由来

迎兔年话“五福临门"

炉火暖暖忆乡愁

腊月的村庄

宅家我守着古诗过元旦

那些年家乡杀年猪

源远流长腊八节

回首2022

2022,为自己点个赞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记忻州市代县郎文彬关心下一代的事迹

挥洒此生在田畴——记忻州市代县退休干部于锡禄助农的事

代县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精神富有

退休乐当普法员——记山西省忻州市退休干部常胜普法宣传的那些事

代县白云寺神游记

感恩节里有感发

永不言退的共产党员情怀——记忻州市代县退休干部林拴全余热奉献社区的事

手笔写文章   传递正能量

退休后我拥抱“诗和远方”

乡贤施大爱    五保福气来——代县上花庄敬老院走笔

代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座谈观摩活动

忻州市委老干部局长乔震宇在代县调研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代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召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建设座谈会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峪口镇关工委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代县老干部局举办为期10的书画摄影展

代县老干部民乐团党支部“七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受教育

代县枣林镇老干举办庆“七一”座谈会

代县阳明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举办书画展庆祝党101岁华诞

代县上磨坊乡专场演出庆七一喜迎二十大

那年我高考

恭贺东章村牌楼落成

代县王斌/名城代州赋

王斌 |乡村游诗咏

王斌|七律.观旗袍走秀

代县王斌诗二首

王斌诗三首

王斌|七绝•壬寅年咏春串诗二十二首

王斌|听我表段宽心谣

代县王斌诗三首

醉花阴.清明

《我的退休生活》

红杏枝头春意闹

蓦然想起儿时吹幂幂哨

追忆孩童时

公园上空风筝飞

王斌|四季人生

代县圆满举办第二届理论宣讲大赛

王斌|清平乐.题观音像

王斌|《春景春象素描》

恭贺《雁门风情馨媒体》创办三周年

王斌-|《怀念爱妻》

王斌|3.8节写给我九十岁的母亲

王斌|我心中的村庄永远不会老

王斌|《咏春夏秋冬》

代县 王斌诗三首

王斌|《春天雪韵》

王斌|春雪,我为你点赞

王斌|雨水节气之随想

王斌|《今又春雪》

代县王斌/摄影乐

代县王斌|《话说元宵节》

王斌|七律·学会电脑好

代县王斌|《春》

代县王斌|观看《榜样》感发

王斌|赋雁门诗坛群

我写的诗歌刊登《中国老年报》

代县王斌|文字带来的滋味

代县王斌丨拥抱新的2022年

代县 王斌|再忆冰上腊八粥

【代县篇】 王斌|家乡绳匠王拴拴

【代县篇】王斌/腊八是年的序曲

代县峪口镇金盘村打造内外兼修的特色美丽乡村

纪念毛泽东诞辰128周年|诗二首

吻你一一2022新年

代县王斌/诗五首

代县 王斌:|我爱你 ---代州卧牛城

代县王斌|七绝/闲诗赋雅怀

代县  王斌|微信伴我去寂寞

写作摄影伴我乐度第二春

非遗传人高凤兰:民间刺绣艺精湛

代县县长温安娜、县委副书记贾平华看望健康体检的离退休干部

代县新城又增添一家新超市

那时我喂养蝈蝈

秋游宝石滩生态文化园

我最钟情金色的秋天

七律.观代县书法农民画联展

我家吊兰绿意浓

献给老师的礼物



八旬老妪李焕莲   义务养花整三年

建党百年歌赋

难闻滹沱河畔蛙鸣声

代县金盘村舞蹈舞出乡村新气象

孟夏游赏代县北斗庙

忻州大剧院上演剧目


忻州大剧院 


更多活动,敬请期待

点击二维码购忻州大剧院演出票更优惠


v

关注“忻州故事”订阅号
获取演出更多资讯

投稿

邮 箱:512440714@qq.com  

微 信:13935024662

编 辑:梁俊杰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忻州故事
讲好忻州故事,传递忻州声音,促进忻州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