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忻州故事.传秀容美名
因果报应《清风亭》
张六金
忻州市北路梆子二团演出的《清风亭》,已成为近年来送戏下乡久演不衰的传统剧目,受到广大乡亲们的喜爱。
忻州市北路梆子二团演出的《清风亭》剧照
戏曲剧目《清风亭》旧时称《天雷报》,此剧源于明、清同名宝卷、传奇,流传很广。故事内容叙述的是:富豪薛荣家的妻妾不和,其妾周氏桂英产下一子,被迫抛弃荒郊,幸遇卖豆腐的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到13岁时,张继保在清风亭下被生母周氏认领而去,张老夫妻思儿成疾。日后张继保科举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张老前往相认,继保天良丧尽,竟将二老以乞丐相待,致使二老碰死亭前。最后张继保亦被暴雷击死。
这本戏是旧时须生演员常演的剧目,解放后因其内容涉及“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一度被说成是宣扬封建道德而逐渐从舞台消失,改革开放后才又重新搬上了舞台。其实,道德是不分封建还是不封建,知恩图报,便是这美好的道德之一。作为教化百姓的戏曲,可以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清风亭》虽未列入“中国十大悲剧”之中,但其在戏曲舞台上的影响,被人们喜欢的程度,流传之广、之深却有过于“十大悲剧”中的不少剧目。原因就在于它反映的是广大普通百姓对知恩图报、仁义孝悌思想的尊崇,对恩将仇报、忘恩负义行为无比愤恨的朴实情感。
忻州市北路梆子二团演出的《清风亭》剧照
《清风亭》剧目是戏曲舞台上知恩应该图报主题的典型故事,过去这类传统故事框架,在话本小说和戏曲舞台上也很常见,并不新鲜。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故事的主题与寻常百姓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取向相吻合。这两个传统,如同两条河流,在戏曲舞台上下合流贯通,方才可以打动人心。老戏,有时确实可以看到传统顽固却韧性十足的恒定力量,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穿过悠长的岁月,一直唱到当下。
这本戏也寄托着普通百姓心目中评判好恶良善的基本标准,和对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一点希冀。
北路梆子二团《清风亭》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也是它能够常演不衰的一个可靠而有力的支撑。也就是说,好的内容,需要一个好的艺术角度和框架。好剧本、好演员、好唱段,三位一体,才能成就一部好戏。《赶子》是全剧中唱、念、做并重的优秀单折。在大段道白中,夹有许多表演,如冒雨赶子、滑跌、进亭、出亭、关门、开门等。通过这段道白,进而刻画了张元秀的善良品性及一系列内心活动。
《清风亭》是一本老生唱做并重的经典戏,也是北路梆子的保留剧目。近年来,市北路梆子二团在送戏下乡演出时,常常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有时甚至能感动的现场观众落泪。
张元秀扮演者田慧敏
周桂英扮演者兰喆
近日笔者在繁峙县杏园村再次观看了这本戏,更为演员们的精彩献艺而喝彩!当天扮演张元秀的青年老生演员田惠敏,以自己高亢激越的声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位不一样的张元秀,博得了阵阵掌声。扮演周桂英的青衣新秀兰喆虽然在此剧中的戏份不是很重,但她看到台下不畏寒冷的观众,激情澎湃,信心倍增,她的表演也迎来了大家的叫好声。
(图片由张满文提供)
2024.11.4.
作者简介
张六金,忻州市忻府区人。曾从事农技、新闻采编等工作,近年致力地方文化研究。曾为忻府区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现担任忻州傅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遗山诗社副社长、忻州古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社会职务。有《性灵屋文稿》《性灵屋吟稿》《乡贤傅山》《忻州古城记忆》等著作行世。
更多精彩请点击
戏曲传统剧目刍议
花枪对阵 绝技纷呈---晋剧《红桃山》观后
忻州大剧院
更多活动,敬请期待
点击二维码购忻州大剧院演出票更优惠
v
投稿
邮 箱:512440714@qq.com
微 信:13935024662
编 辑:梁俊杰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