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推出“上外文库”第一辑,将众多优秀上外学人的思想瑰宝精心编撰、结集成册,力求呈现一批原创性、系统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深耕学术之壤,凝聚智慧之光。
“上外文库”第一辑此次推出10本,内容涉及教育学、文学、美学、语言学、伦理学、区域国别学等,既有多元学科的交汇和碰撞,又有实践和理论的兼具和并行。“上外文库”作为将上外学人的学术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重要学术展示平台,将在未来持续推出,不断丰富,成为上外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对外展示上外学术创新的优秀丛书。
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
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学探考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从语言、学科、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对外语教育和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探索,提供有益思考。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以外部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吸取多学科知识、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学科,外语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领域。上外作为外语类院校,较早提出要建设成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以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 +”卓越国际化人才为定位,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探索。本书正是以“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这一人才培养定位为中心,展开相关论述,提出思考,提供实例,提升理论。
作者简介
姜锋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4—2023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现为上海区域国别学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欧洲研究,中德交流,德国文化、教育和外交研究,以及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德国学术评议会(Wissenschaftsrat)咨询专家、欧盟“第七科研框架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合作组织教育专家组组长;历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中国驻德国使馆公使衔参赞。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世界语言小史系列”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汉德翻译教程》,撰著或主编《欧洲与德国新挑战》《当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等;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外语》《中国翻译》《当代世界》《外语界》《外国语》《国际观察》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杂志报纸发表文章多篇。
内容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破除人们仅仅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迷思,打通“现当代”,在畛域、视角、框架、体系、范式和话语等方面做了全新拓展,重点诠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现状、发生、历史脉络、国别关系、不均衡性、差异性、影响力、中国形象塑造与“走出去”战略,编织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立体网络和知识谱系。本书纠正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国观”,分时段论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概貌,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苏俄和欧美的行旅,深描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不均衡接受的种种现象并深入剖析其主因;多维度评估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影响力;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中国形象塑造;思考“走出去”“走进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附录评述了北岛诗歌与莫言小说的远播劳绩。
作者简介
杨四平
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著作《中国新诗叙事学》《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等16部,主编《福尔摩斯探案全集》(60册)、《当代汉诗英译丛书》等数十种。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二届中国文联“啄木鸟杯”。
内容简介
今天西方国家所走的政治路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们所开辟的,而西方现代政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都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国家政治观念中追溯其思想渊源。
本书主要采用政治概念诠释模式与历史情境理解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从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视野出发,以国家政治共同体的建构为叙述主线,紧密围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即权力合法性、道德合理性、国家治理有效性展开,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德性政治在西方德性政治传统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并力图勾勒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国家观和政治思想的重心经历了一个从“德性政治”向“国家理性”演变的过程。
作者简介
郭琳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意大利文艺复兴史、公民道德建设国际比较,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访学,受教于国际著名学者韩金斯(James Hankins)教授。主持省部级项目三项,在《世界历史》《道德与文明》《学习与探索》《政治思想史》《学海》《伦理学术》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一部《佛罗伦萨颂:布鲁尼人文主义文选》、译文若干。曾获 2022 年度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二等奖、2023 年度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翻译奖)二等奖。
《历代名画记》
艺术批评体系研究
内容简介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画学著作,创作于思想文化剧烈变化的中晚唐时期,孕育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绘画理论的核心,表征着士人阶层对画道的严肃性思考。本书以“艺术批评”为立足点,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艺术批评体系进行研究,考察张彦远核心批评概念的内涵及其嬗变历史。作者从张彦远“名画观”开始梳理阐发其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并将“自然”“意”等批评观念还原到历史、哲学的语境中。全书主要分为批评史的书写、批评观念论、批评标准论、批评方法论等几个层次,阐释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史、论、评”三位一体的艺术批评体系。
作者简介
王静
山西太原人,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专业博士。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影视传播与当代美育研究,曾获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奖、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艺术评论文章10余篇,主持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2项。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小说中的
负情感与情感共同体
汪小玲 等著
内容简介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小说中的负情感与情感共同体》聚焦18部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小说中的负情感问题,揭示负情感背后美国少数族裔的政治困境,论述他们以共通的情感体验为纽带,搭建情感共同体的努力。本书梳理了小说中的负情感类型,阐释文学情感的能动性特质,论证负情感在揭示丑陋现实、解构官方话语的同时,有效推动了美国少数族裔内部及族裔间共情共生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作者简介
汪小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等荣誉称号。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英汉运动事件中的空间界态语义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与英汉运动事件语言表达相关的一系列英汉语法现象,采用溯因推理、内省与语料库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语言现象和事实为切入点,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以及自建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在运动概念事件框架内探讨语义配置的语言事实,分析运动事件核心概念“路径”的认知图式及其“运动空间边界特征”概念结构构形特征,探讨“空间界态”概念结构构形语义在句子建构中所起的句法–语义接口作用,从而解决语言对思维概念的词汇化映射方式问题及语言系统内部的组织规律问题。在实践层面,本书为机器翻译中自然语言的处理以及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陈佳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EFL教学等。著译有《英语非谓语动词》《汉字与人体》《英汉-汉英美术、书法与摄影词汇手册》《新牛津英语词典(英汉双解版)》《历史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英语教材多部,建设国家级英语教学平台两个;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多项,中华学术外译子项目一项。本书通过对十个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历程的宏观描述,呈现其类型化发展的制度动因和政策保障,旨在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此外,本书还细致剖析了十所案例高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总结了其招生方式,详细探讨了其课程设置,系统分析了其师资建设,深入研究了其科研工作,展示了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并考察了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措施。这些综合考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切实的指导。本书不仅为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历程和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还为解决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大学变革等。著有《中国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优秀案例选集》、《从德国模式到美国模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组织变革研究》等;译有《从声誉到绩效: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在《江苏高教》、《复旦教育论坛》、Research Evalu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线学习设计、区域国别教育研究和技术增强的语言学习等。著有《在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的视角》等;在《远程教育杂志》、《外语界》、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Sage Op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全国教育规划等课题。
内容简介
数字学术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促进和支持数字环境下学术研究的服务范式,其核心是高校图书馆充分运用各类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工具和方法等优势,面向学术研究全过程,融入科研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嵌入式、系统化、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并支撑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应用数字方法工具、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学术跨界分享交流、促进数字化学术成果发布或产品转化。本书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多元内容框架体系,从多个角度展开相关研究,涵盖数字学术概念及功能定位、数字学术空间建设、数字学术教育培训、数字学术成果产出、数字学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数字人文服务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深入研究,全面探讨了数字环境下数字学术的内涵与发展,旨在深刻理解数字环境下的数字学术,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作者简介
蔡迎春
博士,研究馆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数字学术中心主任、中国素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业组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专业组委员、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资源与阅读服务、数字人文和文献整理等等。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已发表 CSSCI论文80余篇。主特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和国家民保中心项目等多项。欧阳剑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数字人文、国际舆情等。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数字人文、信息素养教育等。己发表论文20余篇。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学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和阅读推广。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智能客服
用户需求的识别与满足
樊骅 编著
内容简介
智能客服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既可为顾客提供高效、快捷、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又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业务增长进而建立竞争优势。智能客服的市场规模和行业覆盖面急剧扩大,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本书在总结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一手实地数据及前沿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对智能客服做了全面、细致的探讨。
本书在“智能客服篇”,沿顾客旅程的脉络,呈现在预购买、购买、购买后三个阶段,智能客服需要具备的双元导向、能力和任务;强调智能客服的双元特性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体验的人性化。在“智能用户篇”,基于理性选择理论、信息处理理论、资源基础视角等理论框架,解析用户对隐私保护的担忧和对算法决策的抗拒,讨论顾客在使用智能客服时面临的挑战与需求。在“人机关系篇”,则对顾客接受度、智能体验以及购买的决定因素进行剖析,揭示用户与智能客服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本书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案例,更为现实中智能客服的开发、利用与维护指明方向。
作者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科学系主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营销战略、营销渠道战略和大客户管理。在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教学成果入选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上海外国语大学精品课程、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改项目等。
外语类院校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
王雪梅 邓世平 杨露萍 何艳华 霍炜 著
内容简介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亟须外语类院校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本书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运用丰富的量化与质性数据,结合具体案例,围绕上外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培养现状、影响因素等维度,深入研究外语类院校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既为外语类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为外语教育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作者简介
王雪梅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规划项目一项、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等近二十项。出版专著三部;主编或参编著作、词典八部,教材十二册;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七十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主讲上海市一流课程一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获“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课程思政名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