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研究显示,NK细胞在抗肿瘤和抗感染中扮演关键角色,其数量和功能随年龄变化,尤其在老年群体中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免疫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人体免疫系统由许多免疫细胞组成。其中,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是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细胞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也被视为免疫治疗和临床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潜在靶点,是人体抗癌和抗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线!除此之外,癌症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也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
近期,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在全球知名期刊《Aging》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通过分析1068例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随年龄变化因素数量及比例发生的改变,再次验证了NK细胞在预防癌细胞扩散和维持身体内部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截图源自“AGING”
01 协和大型研究报告,再次肯定了NK细胞对人体健康及免疫的重要性
该研究共招募了1068例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中国志愿者,平均年龄为40.5岁,其中青年组781人(19~44岁,平均年龄35.4岁),中年组246人(45~64岁,平均年龄50.9岁),老年人组41人(65~80岁,平均年龄71.6岁)。
▲截图源自“AGING”
该报告研究表明,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而体液免疫的关键参与者——B细胞的数量则保持相对稳定。此外,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核心力量,展现出独特的年龄相关性变化轨迹。其数量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中年阶段会略有减少,而到了老年时期则又再度回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个NK细胞的功能伴随年龄增长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但总体功能却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无疑彰显了NK细胞强大的适应能力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地位。此项研究进一步凸显了NK细胞于免疫防御体系里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老年群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首要防线,更是在预防癌细胞扩散、维系身体内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宛如身体的忠诚卫士,默默守护着机体的健康与平衡。 02 冲锋在抗癌最前线的NK细胞,暴击实体瘤及血液肿瘤 众所周知,免疫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癌症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也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无需事先呈递抗原即可杀死靶细胞,并参与协调适应性免疫反应,是抗肿瘤先天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细胞毒功能。在癌症情况下,通常可以观察到NK细胞计数减少。
▼NK细胞在对抗癌细胞
▲图源“Isaac Chan, M.D,Ph.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蓝色肿瘤类器官,在被红色NK细胞包围。
NK细胞在某些癌症中的预后价值已有报道,下面以结肠癌为例,简单阐述一下NK细胞计数与CRC患者的生存期是如何息息相关的,相关研究数据已收录在《BMC胃肠病学》杂志中。本次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447例中位年龄为59.5岁、且接受过根治性手术和化疗的结直肠癌(CRC)患者,其中包括224例结肠癌患者、223例直肠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24 个月(范围:16-28 个月)。结果显示:1、NK细胞与生存时间:NK细胞百分比较低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NK细胞百分比较高的患者更短,其中结肠癌患者尤为明显(详见下图)。▼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NK细胞百分比的Kaplan-Meier曲线
▲图源“BM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预测生存期:NK细胞百分比可预测患者第1、第2、第3年的生存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674、0.741(详见下图)。
▼NK细胞百分比对CRC患者1、2、3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的时间ROC曲线
▲图源“BM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其他:高龄患者及晚期临床分期患者的NK细胞比例低于年轻患者及早期临床分期患者(P<0.05)。综上,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是结直肠癌(CRC)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NK细胞比例高提示生存期长。NK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具有抗癌及抗病毒的双重功效,近年研究人员将其用于治疗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细胞癌,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疗效。《肿瘤靶点和治疗》杂志就曾报道过一个“晚期弥漫性肝细胞癌患者经NK细胞治疗后,胸/腹水及肿瘤病灶显著改善”的案例。该患者是一位59岁的IV期弥漫性肝细胞癌(HCC)男性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确诊肝癌后,曾接受过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腹膜穿刺手术、顺铂等治疗,但病情仍然继续进展,遂入组接受了17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结果显示如下:1、腹水及胸水明显减少:该患者在完成6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后,复查CT显示,腹水几乎完全消失(详见图B1~B5),胸腔积液也完全消失(详见图A1~A5)。▲图源“Dovepres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肿瘤体积缩小:该患者在完成全部17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后,复查CT显示,右肝叶多处肿瘤病灶出现显著缩小(详见下图)。▲图源“Dovepres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NK细胞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灶显著缩小,总生存期超15个月!一项关于“同种异体NK细胞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NCT02843204),共入组109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PD-L1 TPS(即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比例评分)≥1%,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n=55,接受帕博利珠单抗+NK细胞联合治疗)、B组(n=54,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结果显示如下:1、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OS分别为15.5个月(A组,即NK+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组) vs 13.3个月(B组,即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组)。显然,接受NK细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的生存期更长。▲图源“JC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为6.5个月(A组) vs4.3个月(B组),显然,NK细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图源“JC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客观缓解率(ORR):总人群的ORR达27.5%,其中,A组患者的ORR优于B组,分别为36.4%(A组) vs 18.5%(B组)。4、肿瘤显著缩小:在使用NK细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后,中位肿瘤最大横径(MTD)显著下降(P< 0.05)。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68岁的女性IV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左肺下叶存在一个3.8 × 1.8 × 2.4 cm的片状肿瘤,治疗后第90天复查CT发现肿瘤显著缩小至2.5x1.2x2.1cm(详见下图)。▲图源“JC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红色箭头表示肿瘤。
W-NK1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首次人体1期研究,客观缓解率高达50%WU-NK-101(W-NK1)是一种优化的现成的同种异体记忆NK细胞,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最近,《血液学》杂志报道了W-NK1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首次1期研究结果,本次共入组9例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截图源自“Blood”
结果显示:在 DL≥2(回输9 亿细胞)时,除1名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显示骨髓(BM)原始细胞减少,中位减少量为50%(范围:-100~47),客观缓解率(ORR)高达50%,其中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例达到CRi(完全缓解但计数不完全恢复)。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64年,人们首次提出了NK细胞的存在,当时人们观察到受辐射的小鼠,根据组织相容性,排斥未经事先致敏的移植骨髓细胞。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NK细胞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包括白血病细胞)具有天然细胞毒性。时至今日,研究人员已针对NK细胞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肯定了其在支持整个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确定了其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关联,尤其是尝试将NK细胞用作癌症的治疗,协和医院发表的研究,再次肯定的了NK细胞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NK细胞可以识别并选择性杀死癌症干细胞,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表明基于NK细胞的疗法可能成为一种针对静止和非增殖癌症干细胞的有效方法,可以阻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NK细胞也被视为标准癌症治疗的辅助手段,是抗癌疗法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官方网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知识共享,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本资料中所涉及的图片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目的是为了将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依旧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肖像权或者著作者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信息来源:全球肿瘤医讯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每年谈思生物举办数十场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拥有数十个生物医药行业精品社群,覆盖Novaris、赛诺菲、复宏汉霖、齐鲁制药、药明康德、辉瑞、阿斯利康、百济神州、赛默飞世尔等百家国内外领先的药企、CRO/CDMO等,已经服务上万名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从业者。
专属社群: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药物、生物医药、RNA疫苗、工艺技术等,现专题社群仍然开放,入满即止。
133 4168 3667
sara.an@taasla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