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任力纯|河西走廊的今夕传奇

文摘   2024-11-01 06:29   北京  
河西走廊的今夕传奇
         

 

作者:任力纯
         

 

2000年前,一条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向西延伸到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通道打通了,这条通道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通过这个通道运往西域,直至欧洲。

从西域、欧洲运向中国的商品也在不断的涌入长安、中原;中国与沿途国家的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也通过这条通道沟通、交流、融合,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交往。

1000多年以后的1877年,德国的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第一次将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由来。

而这条延续了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期间起起伏伏,波折不断,而真正让它重新繁荣、辉煌的是21世纪。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其中提到,为了使我们亚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条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至此,这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了青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扬帆远航。

说起丝绸之路,不能不说起这条道路中的一段通道,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可谓黄金通道:河西走廊。

长安与西域之间,隔着沙漠、高山与戈壁,有一条蜿蜒在祖国西北的狭长平原,形似走廊。滔滔黄河从它的东侧奔流而过,也赋予了这里一个沿用两千年的名字——河西。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隆起的山脉构成了它的骨骼,无垠的黄沙堆积作它的躯干,祁连山融化的雪水滋养着它的血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熔铸为它的灵魂。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东西长约1000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以西,有两山夹峙,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南连青藏高原,北接蒙古高原,西通西域各国,东达中原内地,更是拱卫京城长安门户,交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走廊南部高大,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丰沛的雨水,及常年积雪融化的雪水慷慨地赐予这片土地数十条河流,汇集出三大水系,形成了戈壁中的片片绿洲,滋养着这里大片土地。绿洲之内,水草丰茂,文明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有亚洲第一大军马场——山丹军马场,自西汉起就已是规模庞大的军马基地。绿洲之外,戈壁绵延,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却从未止歇。这里“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山与水的和谐共生令人惊叹。

自然塑造了走廊之形,英雄开创了走廊之道,历史铸就了走廊之魂。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用青春凿空西域的张骞,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的铁马金戈,使这条走廊成为了联通中原与西域的通衢。    

汉武帝即位之初汉王朝面临着匈奴极大地威胁。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族群,此时匈奴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占据着东起东北,西达西域,包括河西走廊也被占据,中部内蒙古中部和外蒙古部分,南部抵达河套。其呈品字形展开,互为犄角,遥相策应,不断侵袭、占领汉王朝疆土。汉王朝初期,由于连年征战,国力羸弱,不敌强悍的马上匈奴,汉高祖被迫采取和亲国策,每年奉送大批贡品,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匈奴贪婪和扩张的野心,对中原肥沃土地占有,疆域的扩张是他们野心膨胀的根本。

年仅19岁的汉武帝继位后雄心勃勃,决心改变国策,改变原来一味防守的被动状态,并准备派遣人员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等其他国家在西北方向即河西区域夹击匈奴势力。

汉武帝面向全国发榜,招募出使西域的勇士。然而,由于对西域的一无所知,没有人敢于接下这副重担。此时,年仅27岁的侍卫官张骞站了出来,接下了这副沉甸甸的重担和使命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张骞带领外交使团出使西域路经匈奴区域时,被匈奴扣押。软禁期间匈奴为了迫使张骞归顺并为匈奴服务,为他娶妻成家。期间张骞一次次出逃,被一次次的抓回,后来终于逃出,翻越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历经千辛万苦,艰难险阻,最终到达大月氏等西域国家。

张骞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把西域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国家分布以及匈奴军队等相关情报带回西汉。出使时英俊青年,回来时形容枯槁,破衫烂履如同乞丐,已到中年,但是他的眼睛里却充满坚毅,充满忠诚,令汉武帝及大臣感动不已,也进一步促使汉武帝在河西反击匈奴的决心,夺取河西并作为向西域战略发展的前进基地。    

汉王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此时国家经济发展处在最好时期。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汉武帝派霍去病率领精锐骑兵马一万人马出征,从兰州度过黄河沿着乌鞘岭北坡草地前进。霍去病率领兵六天转战千余里,横扫匈奴五部落,接着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败浑邪、休屠二王,浑邪、休屠带残兵败退而逃,此役歼敌九千余人,取得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霍去病官兵也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诗人的诗句中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虽然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但是利用轻骑兵长途奔袭,发动突然攻击,以少胜多,还是给汉武帝带来了极大信心。

同年夏天,经过周密策划发起河西二次战役。汉武帝乘势派霍去病、公孙敖率兵数万分二路进军攻打河西,并计划夹击匈奴。张骞、李广率兵另外方向牵制匈奴力量。霍去病率大军采取大纵深、大迂回战术,从灵武渡河,翻越贺兰山,穿过沙漠,绕道居延海,沿着弱水通过小月氏地区,深入匈奴境内二千里来到与公孙敖约定的地点。而公孙敖却因为迷路没能按时到达。意想不到的变化让霍去病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撤兵退回,放弃行动;要么继续前进攻打匈奴,而仅凭自己兵力继续攻打匈奴风险却增加很多,一旦失败后果可想而知。年轻的将领霍去病以他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毅然决然从匈奴背后发起进攻,利用骑兵快速性和突然性打了敌人措手不及,匈奴来不及组织兵力阻挡,陷入混乱,此战歼灭匈奴三万余人,取得辉煌胜利。后来匈奴内部发生混乱,浑邪王斩杀休屠王并带其军队四万余人投降西汉王朝。    

二次战役消灭匈奴近十万人,斩断匈奴的右臂,至此匈奴势力退出河西,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汉王朝与匈奴力量对比天平已经发生变化,彻底改变了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此役对其后的漠北战役影响极大。

从此,河西走廊已经彻底打通并纳入西汉王朝的疆域版图,从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门户打开了,长安的使团经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丝绸之路拉开了序幕。

河西之战,不仅打通了河西走廊,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维护、巩固西汉时期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不仅改变了西汉的版图,也改变了中国历史。

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连接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原内地经济、文化逐步活跃起来。然而丝绸之路并非平坦,历史总是不以人们意志来发展,道路也会随着王朝变更,时局的动荡而变化。    

随着时代进入唐朝后期,大唐盛世的光环逐步退去,统治者政治上腐败,奸臣当道,朝政废弛,权力之争,节度使势力膨胀及土地兼并问题等加剧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范阳发生兵变,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安禄山叛军20万声势浩大,攻城掠地。在河北24郡守城官兵非死即降情况下,唯有大书法家平原郡颜真卿在平原城率军民坚守,顽强抵抗叛军九个月。

叛军攻下洛阳,潼关失守,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攻占唐王朝都城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于灵武称帝,组织平叛。唐王朝为应对平叛从边疆抽调精锐官兵,其中就包括从河西走廊的安西、北庭都护府所辖守军征调大部分驰援内地。致使镇守河西兵力空虚。

历时八年的叛乱终于平定,西北增援内地的将士大多战死,包括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也被谗言所害。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使广大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人口急剧减少,经济面临崩溃,藩镇割据,唐王朝失去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控制,内忧外患,朝不保夕。

一直对河西地区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吐蕃、回纥、党项、羌、浑等部落趁中原内乱,不断侵袭边境,吞并疆土。

在众多部落中,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日益强大,迅速扩张,侵占河西大片疆域,在占领疆域的同时,聚集收拢羌、浑等多个部族扩充势力 。    

至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人已经攻占兰、廓 、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河西、陇右领地尽失,切断了安西、北庭与中原内地联系。此时唐廷有心无力,眼睁睁看着大片疆域落入吐蕃人手里,无能为力。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唐王朝的边陲沙州(敦煌),阎朝带领全城守城官兵、百姓,在没有外援情况下,艰苦卓绝,拼死抵抗吐蕃的围攻,他要求全城百姓捐出物资,坚持抵抗。从吐蕃大军围困沙州算起已经十一年,而从吐蕃攻打河西其他区域算起已经二十多年,原来唐王朝是四年轮换一次驻守官兵,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兵力无暇顾及,所以坚守孤城的都是原来驻守的老兵。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这是他们最英俊伟岸,最光彩照人的写照,是抵御外族入侵顽强不屈的写照。

他们信守着“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坚定信念,宁死守卫城池,宁死守护着军人的尊严!

也许安史之乱时坚守平原城的颜真卿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四千多里外的沙州,还有这样一群满头白发、铁骨铮铮的硬汉顽强抗敌,坚守十一年。不要说颜真卿没想到,即使是今天的我们,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敬意,被深深地震撼!

公元790到公元801年吐蕃有相继攻占北庭和安西,至此唐王朝彻底失去西域。    

吐蕃军队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法令严明,每次作战都要下马列阵,前队战死后队跟进。军事组织自上而下十分严密。

吐蕃是奴隶制政权,占领河西后大量汉民沦为吐蕃奴隶,他们对奴隶统治非常残酷,对奴隶随意使用酷刑,甚至砍头、挖眼、剥皮、断足等等。吐蕃统治者还要求强迫百姓说吐蕃语,辫发,纹身等,从制度上、文化上等同化百姓。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铭刻于骨子里的大唐子民强烈归属感和对外敌反抗的愤怒火焰终于爆发。

在敦煌莫高窟156窟南北壁及东壁南北两侧底部,有一幅大唐节度使统军出行壁画,高105厘米,长820厘米,画面中一人头戴白纱幞头,身穿圆领红袍,坐下白马,手执短鞭。画旁题书“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使大夫张议潮统军(驱)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 。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已经49岁的张议潮在沙州毅然率众起义,由此揭开了推翻吐蕃统治,回归大唐王朝的壮烈篇章。张议潮号召民众、招募敢死队,率众与守城吐蕃激战并占领沙州,吐蕃闻讯派兵前来镇压,把沙州团团围困。张议潮临危不惧,率众与吐蕃激战,并运用“火牛阵” 大破吐蕃围困。随后指挥义军乘势攻克瓜州。

张议潮占据沙州和瓜州稳定后,立刻派高进达等人去长安报捷。由于路途遥远且必须途径吐蕃占领区和其他部落区域,为使信息确保送到,张议潮连续派遣十支使团 ,分十路奔赴长安。这十支使团实则相当于敢死队,路途遥远且艰难险阻,生死难卜。十支报信使团最终只有一支到达长安。    

张议潮收复沙州、瓜州后,带领义军继续东进征伐,相继收复张掖、酒泉等地。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义军相继收复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地。到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带领义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征战,在强敌环伺,没有外援,多民族杂居的情况下,终于收复河西最后一个重镇凉州,至此吐蕃势力被赶出河西,大唐国土得以收回,河西走廊再次被打通。

公元851年张议潮先后被朝廷授予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右神武统军,晋升为司徒。

河西走廊历经百年战争动乱,又响起那古老的驼铃声。

这条历经二千多年的走廊,跌宕起伏。隋代隋炀帝曾西巡河西走廊,并举办盛况空前的“万国博览会”展示国威,声名远播。到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再度中断一百多年。元朝通过藏传佛教将吐蕃(今西藏)纳入自己统治。并在河西走廊凉州举行“凉州会盟”将西藏正式纳入中原版图。而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河西走廊更是其重要军事补给线和战略保障.....

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这里已经是多民族和睦团结,交流融和的民族长廊;    

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它是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文化长廊;

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天梯山石窟、马蹄山石窟等众多璀璨艺术的石窟长廊。

这里吸引了李白,王维,岑参,王之涣等伟大诗人,留下千古绝唱。无论是孤独悲凉的‘一片孤城万仞山’,还是豪气冲天的‘不破楼兰终不还’,都不影响它为边塞诗词的长廊。

这里丰富的绿洲使其为绿色长廊。

这里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工业长廊。

这里有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石油产量一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0%以上,如今他们在奋力实现“油气产量重上每年100万吨和建设百年油田”的“双百目标”。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矿之一——金川镍矿,诞生了我国第一条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2023年金川集团镍产量居世界第三,钴产量居世界第五。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最长铁路干线从这里经过,兰新铁路将新疆与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近300颗卫星从这里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载着国人探索宇宙的梦想;来自西部的油气从这里送往东部,戈壁滩上的阳光和大风也化作电力通向千家万户。    

这就是河西走廊,它是黄河外的绿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通衢,是边塞豪情与诗歌的沃土,是民族熔炉与艺术宝库,是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奋斗和建设的长廊。

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长廊。

如今,河西走廊正在续写新传奇。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线拓展,钢铁巨龙般中欧班列,雄壮的汽笛替代了千年悠悠驼铃,河西走廊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呈现出光明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昂首嘶鸣的天马踏着飞燕,从擂台汉墓里穿越两千年时光,带着民族的梦想,以锐不可当之势向前飞奔。

2024年9月8日于北京

改于2024年10月20日夜

         

 

作者简介:任力纯,男,1962年生,本科文化。1980年参加工作,先后工作于石油部华东输油管理局,商业管理,文化传媒企业。爱好书法,先后多次参加北京市、区书法展。2024年北京首都市民书法绘画摄影展,获得书法三等奖。爱好文学,多篇文章在报刊发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偶尔为影视节目书写书法作品。


往期回顾

【通讯】任力纯|托起生命的希望——汶川地震救援纪实

【人物通讯】任力纯|托起生命的希望——记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副主任、教官:王念法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