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斯”:从城外集市到都市中心|德国探索之旅

文化   旅游   2024-10-16 09:29   上海  

栏目介绍

近年来,中德交流日益频繁。“中德人文交流”特邀驻德多年专家李国强老师开设《德国探索之旅》栏目,讲述德国城市故事,展示城市的丰富历史遗迹和现代化建筑,带您领略德国的浓厚历史文化,探索自然风光,游览黑森林和阿尔卑斯山脉,欣赏迷人的湖泊和山峰。在栏目中品味其丰富的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风情,以期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上期回顾:“袖珍版的威尼斯”——施普雷森林|德国探索之旅

德国左翼作家德布林(Alfred Bruno Döblin, 1878-1957)的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以该广场为背景,深刻描述了二十世纪初柏林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该小说1929年出版后在国际上引起业内的关注,次年被搬上银幕。这个帝国时期商业繁华,经历过十一月革命洗礼,二战后沦为猖獗黑市,民德时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象征,而今又在悄悄长高的广场,被柏林人亲切地称为“阿列克斯”(Alex)。这一站,我们来回顾一下“阿列克斯”从一个城外集市到都市中心的发展过程。


大约在300多年前,亚历山大广场还只是柏林老城国王门外一个规模不大的集市,农夫们在此兜售农产品,还是耕牛交易的主要场所,因此当年被叫作耕牛广场(Ochsenplatz),后来又被普鲁士军队用作操练阅兵场。1805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为与普鲁士结盟共同抗击拿破仑,专访柏林,普王在耕牛广场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后人为纪念此事件,遂将耕牛广场更名为亚历山大广场,沿用至今。


亚历山大广场虽然不具波茨坦广场那样的魅力,也没有选帝侯大街的优雅,更无弗里特利希大街的文化底蕴,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段“黄金时期”,广场周边出现了像威特海姆(Wertheim)、蒂茨(Tietz)、C&A那样的大型商号,还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以及四通八达的轻轨地铁和公交线路,亚历山大广场逐渐成了能与波茨坦广场媲美的柏林商业中心及交通枢纽。






1

2






  • 1:1903年的亚历山大广场©berlinepoche.de

  • 2:1918年十一月革命后的亚历山大广场©tip-berlin.de


三十年代初,柏林市政府启动对亚历山大广场的改建工程,建筑师贝伦斯(Peter Behrens)按照美国大都市的城建模式提出了一个建造一栋摩天楼的方案,以体现柏林国际大都市的摩登形象。该方案最终遭否决,因为政府担心由此可能给城市交通带来负面影响。后来两栋八层商用办公楼替代了摩天楼方案,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广场上所见的亚历山大大厦(Alexanderhaus)和贝罗丽娜大厦(Berolinahaus)。整个改造工程由柏林市政府出地皮,两位美国投资商出资。1933年柏林储蓄银行迁入亚历山大大厦,并在四年后从美国人手中购得这两栋建筑的产权,现在这里依然是该银行总部所在地。贝罗丽娜大厦建成后,服装零售商C&A入驻此楼。贝罗丽娜大厦在战后曾被用作行政楼,是苏联占领军司令部、东柏林市政府及米特区区政府的办公地。恢复商用后,C&A依然是贝罗丽娜大厦的租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左:1935年的亚历山大广场_tip.berlin.de

  • 1945年二战后的亚历山大广场_tip.berlin.de

  • 右:1954年的亚历山大广场_bundesarchiv.de



亚历山大和贝罗丽娜这两栋姊妹楼虽然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得以按最初的古典现代派风格修复,两楼间的开口宛如一扇敞开的城门,通往城内红色市政厅。建筑师此设计的寓意是想告知经过广场的路人,这里曾是通往柏林老城的国王门。


  • 今日的亚历山大广场©nordbayern.de


当然,今天来到亚历山大广场的市民或游客并不一定有此联想,就像并不知道广场上曾有一尊代表柏林这座都市的贝罗丽娜雕像一样。相关资料介绍,最初的贝罗丽娜是一座石膏雕像,而且立于波茨坦火车站前的波茨坦广场上,1889年为迎接意大利国王和王后访问柏林而作。创作贝罗丽娜的雕塑家是一位叫亨德里泽(Emil Hundrieser)的艺术教授,他后来还创作了科布伦茨德国角上威廉二世皇帝的骑马雕像。贝罗丽娜的模特原型是一位26岁的柏林卖花女,她曾多次为著名艺术家如贝佳斯(Reinhold Begas)和门采尔(Adolph Menzel)等当模特。虽然这尊贝罗丽娜并非柏林的第一尊化身雕像,但它丰满的体态深受柏林市民喜爱。为了能长久保存这一雕像,市民们自筹资金,打造了一尊贝罗丽娜铜像,1895年它被安置在亚历山大广场北侧的蒂茨百货大楼前,此后这里便成了柏林情侣们的最爱之地。贝罗丽娜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逃过一劫,只是在后来的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身中数弹”,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厄运。1942年贝罗丽娜被纳粹政府列入“无艺术价值”作品目录,遭拆除并化作了士兵的枪炮。其实,所谓的“艺术价值”只不过是纳粹政府的借口罢了。要知道,当年就连普鲁士国王的青铜雕像,如柏林老博物馆前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König Friedrich Wilhelm III.)的铜像,也被融化用来制造枪支,只剩底座周边的两尊铜像被保留下来(现今展示在尼古拉小区内),那贝罗丽娜遭此厄运也就不足为怪了。


左滑查看更多相片

  • 左:柏林化身贝罗丽娜雕像©pastvu.com

  • 中:毁于二战的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骑马雕像© de.nailizakon.com

  • 右:二战中幸存下来的青铜雕塑©作者


作者简介




李国强,1971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德语,198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上海仪表系统任科技翻译,1988年至2020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德语教学和学校外事管理工作,参与了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职教学院、中德工程学院等项目的筹建工作,并先后三次受教育部、科技部派遣在我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科技处任一等秘书,从事中德两国科教领域的双边交流工作,2021年3月起负责上海杉达学院对德交流合作工作。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