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导言
寓严肃于诙谐的歌剧院
柏林第三大知名歌剧院位于城东贝伦街55-57号(Behrenstr. 55-57),剧场名冠有“滑稽”一词,这一名称显然给艺术圈外的大部分观众造成了一定的误解,以为该剧场仅上演滑稽小品式的娱乐性歌剧,其实不然。柏林滑稽歌剧院并不只上演幽默娱乐性音乐剧,它演出的内容非常丰富,除娱乐性较强的音乐剧外,还有轻歌剧和经典歌剧等。
那么,如何来理解“滑稽”一词真正含义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该剧院的历史。260年前,在贝伦街上出现了一栋桁架建筑,那便是柏林滑稽歌剧院的前身“贝伦街剧场”(Theater in der Behrenstraße),当年上演的是德国著名大文豪的剧作,如歌德的《葛兹·冯·贝利欣根》(Götz von Berlichingen, 1774)、莱辛的《智者纳坦》(Nathan der Weise, 1783)等,这两部巨作都是在这里首演的。后来在法国滑稽歌剧(Opéra comique)的影响下,德国戏剧舞台也开始创新,从意大利正歌剧转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德国平民歌唱剧(Singoper)。法语中的“滑稽”一词主要是把被誉为“新厨艺”(Nouvelle Cuisine)的新派歌剧形式与原宫廷歌剧的“悲剧”(Tragödie)形式区分开来,它强调的是“贴近平民生活”(volksnah)的题材。不过,滑稽歌剧还不完全同等于德国的歌唱剧、喜歌剧(Buffo-Oper)、轻歌剧(Operette)或谐歌剧(Spieloper),它追求的是精美与诙谐、轻松与深沉的统一,强调音乐与戏剧的并重。可以说,用卓越超群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民众的生活,让观众在愉悦的笑声中鞭挞社会弊病,这既是一种艺术智慧,也是滑稽歌剧的特色所在。
柏林大都会歌剧院(1892年)©komische-oper-berlin.de
1892年,在贝伦街剧场原址新建了“菩堤树下剧院”(Theater Unter den Linden),原来的桁架建筑变成了一座新巴洛克剧场。剧场内除了底层后排设有小桌以外,上层两侧还有包厢等。上演的节目以滑稽歌剧为主,不过有时也会上演诸如《被出卖的新娘》等正统歌剧。
柏林大都会歌剧院(1918年)©komische-oper-berlin.de
1898年剧场更名为“大都会剧场”(Metropol-Theater),后因上演政治题材的《年度讽刺剧》(Jahresrevuen)而名扬四方,成了德国最重要的滑稽歌剧院之一。据当年的报道记载,每逢演出季,剧场前车水马龙,人流络绎不绝,尽显柏林都市的鲜亮。但随着纳粹的上台,犹太剧作家的作品遭禁,大都会剧场被纳粹政府用作宣传工具,直至1944年与德国其它所有剧场一起被彻底关停。
二战结束后,剧场得以重建,1947年以滑稽歌剧院的崭新面貌迎接观众。柏林滑稽歌剧院在奥地利人菲尔森施坦因(Walter Felsenstein, 1901-1975)的领导下凝练出一种以创新、前卫、偶尔略带疯狂为标志的独特风格,他开创的音乐戏剧(Musiktheater)在欧洲范围内产生了广泛且重要的影响,他贴近观众的当代歌剧舞台美学思想得到了后人的继承与弘扬,一些作品至今依然受到崇拜。柏林滑稽歌剧院多次获得“年度歌剧院”“年度合唱团”以及“国际歌剧奖”等荣誉。
左:柏林滑稽歌剧院(2012年)©komische-oper-berlin.de
右:柏林滑稽歌剧院©komische-oper-berlin.de
进入21世纪后,柏林滑稽歌剧院作为现代音乐戏剧的发源地积极致力于历史传承,不仅把20世纪30年代遭禁作曲家的作品搬上舞台,而且还通过爵士轻歌剧的形式再续大都会剧院诙谐与幽默的传统。
柏林滑稽歌剧院改建效果图©komische-oper-berlin.de
2023年,柏林滑稽歌剧院启动改扩建工程,但它的演出并未因此而停止。剧团在城内设立了多个临时演出地,主要在俾斯麦大街上的席勒剧院(Schillertheater),另外在工业文物建筑金德尔啤酒厂旧址的当代艺术中心(KINDL - Zentrum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及市内多处社区都能欣赏到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
左:柏林滑稽歌剧院临时演出地之一——席勒剧院
右:柏林滑稽歌剧院临时演出地之二——金德尔当代艺术中心©kindl-berlin.de
作者简介
李国强,1971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德语,198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上海仪表系统任科技翻译,1988年至2020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德语教学和学校外事管理工作,参与了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职教学院、中德工程学院等项目的筹建工作,并先后三次受教育部、科技部派遣在我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科技处任一等秘书,从事中德两国科教领域的双边交流工作,2021年3月起负责上海杉达学院对德交流合作工作。
编辑:陈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