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首都的歌剧院——柏林国家歌剧院|德国探索之旅

文化   旅游   2024-12-07 23:07   上海  

栏目介绍

近年来,中德交流日益频繁。“中德人文交流”特邀驻德多年专家李国强老师开设《德国探索之旅》栏目,讲述德国城市故事,展示城市的丰富历史遗迹和现代化建筑,带您领略德国的浓厚历史文化,探索自然风光,游览黑森林和阿尔卑斯山脉,欣赏迷人的湖泊和山峰。在栏目中品味其丰富的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风情,以期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上期回顾:德国首都的歌剧院|德国探索之旅




导言

1651年,巴伐利亚选侯、人称“和事佬”的费迪南·玛利亚(Kurfürst Ferdinand Maria von Bayern, 1636-1679)为了让国家尽快从三十年宗教战争中恢复过来,在慕尼黑萨尔瓦托广场(Salvatorplatz)建造了德国历史上第一家歌剧院(后被拆除),从此歌剧便磁铁般地吸引着世界各国歌剧迷不断前来观赏,当然被吸引的也不乏杰出的歌剧表演艺术家。目前全德共有80多家歌剧院,上演的歌剧数量约占全球剧目的三分之一,首演规模也基本上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这在国际上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不过在歌剧剧场建设方面,德国首都柏林一点都不逊色于慕尼黑。这一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柏林第二家知名歌剧院: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Berlin)。


柏林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


柏林国家歌剧院又称柏林菩堤树下大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也有人称其为菩提树歌剧院(Lindenoper),是柏林城内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其建造者就是德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König Friedrich II.),史称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其实,这位国王并没有称过帝,因为是他使落后的普鲁士崛起成为与英法俄奥等列强平起平坐的欧洲强国,所以被臣民爱称为“大帝”。腓特烈大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且还非常爱好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他的座上宾,此外他还是一位着迷横笛的演奏者,常在他的波茨坦无忧宫里举办小型音乐会。


腓特烈二世的横笛音乐会©br-klassik.de


当然,腓特烈大帝对音乐的钟情还体现在剧场的建设上。1741年,也就是他登上王位后的第二年,他就启动了上任后的第一个城建项目,在他王子宫边上建造一个中心广场,取名腓特烈广场(Forum Fridericianum),即今日洪堡大学主楼街对面的倍倍尔广场(Bebelplatz)。按照国王的旨意,广场上的第一栋建筑必须是歌剧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柏林国家歌剧院。


若以历史的目光来看这家歌剧院,那么至少可细品出这栋建筑所隐含的以下几层含义:


柏林国家歌剧院©opera-online.com


第一,从选址来看,这座欧洲18世纪最大规模的宫廷歌剧院一反常规,不是建在拒百姓于千里之外的王宫内,而是在公共广场上,这是一种高雅艺术走向普通民众暗示。


第二,从国家的文化政策来看,这家歌剧院体现出艺术在普鲁士君王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腓特烈国王认为,艺术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在他的统治之下,发展艺术成了国家文化政策的核心思想。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普鲁士的歌剧艺术和乐团建设得到了优先发展。


柏林国家歌剧院大厅©travelcircus.de


第三,从普鲁士的外宣策略来看,歌剧艺术成了国家大外宣的重要抓手。建成后的歌剧院实行免费凭票开放,入场券优先分发给外国使者和外来游客,最大限度地扩大普鲁士王国对外影响力。


第四,从这座剧院的古希腊神庙外形、神话人物雕塑来看,人们不难解读出腓特烈二世希望通过歌剧艺术来传播启蒙思想的意图,而建筑正立面上一排“腓特烈国王献给阿波罗和缪斯”(Fridericus Rex Apollini et Musis)的刻字更是直接表达了这位君王对古希腊艺术之神的崇拜。


柏林国家歌剧院©opernfan.de


第五,从这座歌剧殿堂的观众席布局来看,意大利风格的分层剧场反映出普鲁士王国的等级观念。有意思的是,德语中“层楼”(Rang)一词本身就带有“社会等级”含义(见《杜登》字典)。在这里,楼上一层专供普鲁士王室女眷和宫廷贵族享用,二层保留给高级官员和一般贵族,低级侍从和市民可在三层入座,底层则是城市贵族和士兵的特权。比较特别的是,历代普鲁士国王及其王子并不在楼上一层观看演出,他们的专座设在底层的前排,紧挨乐池。有人解释说,在这个位置上国王既可以将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给人一种掌控一切的感觉,同时自己的形象又能被场内每一位观众所见,这样更能突出君王的显赫地位。


柏林国家歌剧院楼道台阶©concerti.de


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家歌剧院拥有不同的名称,如普鲁士王国时期的皇家歌剧院(Königliche Oper, 1743-1918)、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帝国时期的国家歌剧院(Preußische Staatsoper, 1919-1945)、民主德国时期的德意志国家歌剧院(Deutsche Staatsoper, 1955-1990)以及从两德重新统一起沿用至今的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Berlin)。


申克尔设计的歌剧《魔笛》舞台背景©userpage.fu-berlin.de


在这280多年的历史中,歌剧院曾多次改建和扩建,最近一次的修缮工程完工于2017年,虽然比原计划竣工时间推迟了四年,建设费用也从原预算的2.39亿欧元飙升至4.4亿欧元,足足增加了84%以上,不过改建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楼内金色的扶手栅栏、精致的壁灯散发出原有的光芒,剧场的空间体积增加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9500立方米,混响时间也从原来的1.1秒延长至1.6秒。最令观众赞叹不已的是歌剧《魔笛》中的舞台背景,那蓝色夜空中闪烁的金星是普鲁士宫廷建筑师申克尔专门为莫扎特这台歌剧设计的,现又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作者简介




李国强,1971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德语,198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上海仪表系统任科技翻译,1988年至2020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德语教学和学校外事管理工作,参与了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职教学院、中德工程学院等项目的筹建工作,并先后三次受教育部、科技部派遣在我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科技处任一等秘书,从事中德两国科教领域的双边交流工作,2021年3月起负责上海杉达学院对德交流合作工作。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