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龙舟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专访德国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 | 黑森林系列访谈

文化   其他   2024-12-08 15:57   上海  

黑森林小分队

一群关心中德文化交流的“留德华”,在图宾根大学学习,热爱生活,喜欢体育运动,希望通过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德国社会方方面面,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中德建交开启下一个50年,黑森林小分队再度出发,以中德人文交流为主题,通过访谈的形式,与这些活跃在中德人文交流的人士探讨与对话,力求与读者们分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中德文化交往方面的诸多趣事和故事。


受访人:李达,毕业于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英语德语流利,拥有1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曾供职于多个德国企业,商务谈判与项目管理经验丰富。同时,李达也是德国法兰克福华人龙舟运动协会理事会成员,15年如一日坚持龙舟运动,为推广中华传统运动文化贡献一己之力。


上期访谈回顾


中德魔术比拼,擦出魔力火花


01

黑森林小分队: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简单介绍下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好吗?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在德华人日益增多,但专业的华人龙舟运动协会仍然相对少见。我们希望能通过赛龙舟,将热爱龙舟运动的华人们聚集起来。我们的协会叫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MainLoong Sport und Kultur e.V.),以中华传统文化的龙舟运动为纽带,致力于为在德国莱茵-美茵地区热爱运动、享受生活、乐于社交的华人朋友们,以及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的外国友人们,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暖的交流平台。我们不仅希望通过龙舟运动传播中国的悠久文化和龙舟精神,丰富莱茵-美茵地区华人生活,还希望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龙舟的激情与中国文化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黑森林小分队: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是何时成立的呢?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的前身是“擂鼓声”队(Trommelwirbel),这个团队于2008年4月在法兰克福成立。那时正值法兰克福国际龙舟邀请赛如火如荼,团队得知比赛消息后,积极在华人论坛以及体育爱好者中招募队员参赛,很快集结了23位龙舟爱好者,并报名参加了5月31日到6月1日的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业余组比赛。经过紧张的突击训练,我们团队最终获得了业余组第二名的成绩。比赛后,这支莱茵-美茵地区唯一的华人龙舟队迅速得到广泛关注,队伍更名为美龙(MainLoong)。2009年,美龙队获法兰克福水上俱乐部(BBF)的友情支持并开展专业训练,一举夺得当年法兰克福龙舟赛业余组冠军,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媒体关注,新华社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此后,美龙队经历重组,凭借龙舟精神,在2014年初德国高级别的Wiesbaden龙舟赛上获得了D组的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此契机下,正式成立美龙运动文化协会,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莱茵-美茵地区的龙舟运动。  










美龙龙舟队的中文媒体报道



2024年5月 ,美龙龙舟队主办了首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赛事吸引了来自中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22支队伍参赛,其中包括的专业龙舟队,赢得中德两国主流媒体的热切关注。赛事的圆满成功不仅展示了龙舟运动的广泛吸引力,也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用龙舟的精神激励每一个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共同参与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


03

黑森林小分队:当初为了成立龙舟队,大家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期间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美龙龙舟专业运动协会的成立确实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过程,回想起来,这段旅程充满了激情、挑战和团队的凝聚力。龙舟队的创始成员都十分热爱龙舟运动,带着这份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2008年,他们决定在德国组织一支属于华人的龙舟队。他们从零开始,既要招募队员,还要克服训练场地、装备、资金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为了找到合适的训练场地,他们走遍了法兰克福附近的河流和湖泊,不断与当地的水上运动俱乐部协商,最终得到了法兰克福水上俱乐部(BBF)的支持。在训练过程中,许多队员都是第一次接触龙舟,最基本的握桨、划水动作都需要从头学起。在教练和队长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经过艰苦的训练,逐渐形成了默契,培养了深厚的团队精神。时过境迁,因为搬家、回国等种种原因,很多最早2008年加入的老队员们都已经离开我们队了。只有几位在2008年建队之后一直坚持下来;2014年我们决定成立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并在后续吸收了很多新的成员。




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发生在2024年5月,我们第一次举办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前。由于训练时间紧迫,我们需要辅助其他参赛团队的队员们在短短几周内从完全的“新手”成长为可以应对比赛的团队。一次训练后,天色已晚,但大家还是坚持在河边继续讨论比赛流程,甚至有队员提议“模拟”比赛情况,大家一边喊着加油口号,一边做着划桨的动作。虽然在旁人眼里可能有些“傻”,但正是这种不怕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使我们在此次赛事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也为队伍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准备工作及其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美龙队成长的缩影,更是我们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协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莱茵-美因地区华人社群中一支具有标志性的力量,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04

黑森林小分队:我们华人龙舟专业运动协会的队员是如何招募的?他们来自哪些行业?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我们通过华人论坛、社交媒体以及华人聚会等各种线上线下的平台积极宣传和招募。有一次,在法兰克福的一个中秋聚会上,队员们带着龙舟的宣传资料,向在场嘉宾介绍龙舟运动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热爱运动的华人朋友加入。同时,历届队友们对身边亲朋好友的大力推荐也是功不可没的。每个周日训练日,我们都会举办一次“龙舟体验日”,邀请对龙舟运动感兴趣的朋友来亲身体验划龙舟的乐趣。这不仅是一个吸引新队员的好机会,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中来。目前,美龙成员90%是在德生活的华人,其余为当地德国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05

黑森林小分队:协会平常练习的频率如何?成员流动性如何?龙舟队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吗?协会是如何应对的?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训练频率上,每年的4月至9月,我们提供一周两到三次的下水训练;在冬季,我们则提供每周一次的室内体能训练。美龙队的成员大多是因为对龙舟运动的兴趣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走到一起的,但要从零开始培养默契、掌握技术,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成员没有龙舟运动背景,一开始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练习。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技术训练重点在于划桨的动作规范、节奏控制以及团队协作上。体能训练主要于冬季在室内进行,由于龙舟是一项团队运动,队员们必须在划水时保持同步,所以我们常常在河边或者湖面上反复练习划水的节奏,直到大家形成默契。此外,我们还会模拟比赛的场景进行对抗训练,比如安排短距离冲刺、耐力赛等不同形式的比赛,帮助大家适应不同的比赛强度和节奏。每次训练结束后,队员们会一起总结当天的表现,讨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这种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中,大家的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团队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当然,过程中也有一些挑战。龙舟训练并不轻松,虽然大家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加入龙舟队,但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不得不中途退出,比如搬到其他城市工作或者回国。每当有队员离开时,我们都会为他们送上最好的祝愿,并欢迎他们随时回来参加训练或比赛。


为了保持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我们会持续招募新成员。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华人社区活动、以及与其他华人团体的合作来进行宣传。


总的来说,尽管在龙舟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美龙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每一个加入我们队伍的人,都在用他们的努力和热情,推动着美龙队向前迈进。



在运营龙舟专业运动协会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作为一个非盈利的运动协会,运营费用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比赛报名费、训练场地租赁、装备维护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为了应对资金短缺,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首先是会员的会费,目前每年100欧元的会费是协会经费的重要来源。此外,我们积极寻求当地企业的捐赠和赞助,通过展示协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播的意义,吸引更多企业支持。由于理事工作需要奉献精神,且大多是无偿的,协会常常面临着没有人愿意承担理事工作的情况。这对于协会的日常运营和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队员们的个人生活、工作或学习等原因,队伍的稳定性时常受到影响,尤其是当有队员因搬迁或回国而退出时,队伍的整体训练和比赛计划都会受到干扰。为此我们加强了新老队员之间的培训和经验传承,通过老队员的指导和带领,帮助新队员迅速融入队伍。


06

黑森林小分队:您如何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龙舟?您如何理解龙舟精神?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龙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象征着团结和奋斗的精神。对于我来说,龙舟精神就是“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龙舟比赛中,所有队员必须保持一致的节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龙舟才能顺利前进。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展示了在面对挑战时强大的集体力量。


此外,龙舟精神还代表着“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在比赛中,队员们常常要突破身体和意志的极限,特别是在最后冲刺时,每一桨都需要巨大的毅力支持。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正是龙舟运动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的写照。


因此,龙舟精神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海外华人相聚一堂、团结友爱、共同传播正能量的表达。




07

黑森林小分队:协会成功在德国扎根,令人欣喜。为促进中德人文交流,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协会如何在德国因地制宜地推广这项中华运动的?如何让龙舟文化走近国外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如何让本地人,比如德国人领略、了解、体验龙舟文化的魅力?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我们协会积极参与德国各地的龙舟赛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曾参加过法兰克福、奥芬巴赫、威斯巴登、吉森、杜伊斯堡、海德堡以及斯图加特等地的龙舟比赛,每一次参赛都不仅仅是为了竞技,更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在推广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结合德国的文化背景。比如,德国有着丰富的水上运动传统,我们就通过与当地的水上运动俱乐部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和平台推广龙舟运动。通过这种方式,龙舟更容易被当地人接受,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了德国的体育文化圈。


此外,我们还走出德国,参与了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龙舟比赛。这一国际赛事让我们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切磋交流,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广龙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25日,我们协会成功举办了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以及德国各地的多达22支龙舟队伍参与。这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竞技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典。通过这次重要赛事,我们为促进中德体育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帮助推动了德国当地龙舟文化的发扬光大。



这些活动和赛事的参与,不仅提升了我们队伍的竞技水平,也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上了龙舟运动。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类似活动的开展,龙舟文化将在德国乃至全欧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为了让本地人更多地了解和体验龙舟文化的魅力,我们龙舟队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


首先,提高龙舟队自身的专业水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加强了日常训练,确保每一位队员都能掌握先进的划桨技术和战术配合,从而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这不仅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实力,也树立了华人龙舟队在德国的专业形象。其次,我们积极参与各地的龙舟比赛,通过比赛交流经验,提升竞技水平。无论是德国境内的比赛,还是国际赛事,我们都尽量多参加,以此增加队伍的曝光率,同时向更多人展示龙舟运动的魅力。


另外,我们还定期举办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这一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参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这一赛事,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龙舟文化,亲身体验划龙舟的乐趣,从而加深对这一中华传统运动的理解和喜爱。


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我们不仅提升了队伍的专业水平,也通过实际参与和推广,让更多本地人了解、体验并喜爱上龙舟文化。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龙舟文化在德国的传播,更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08

黑森林小分队:协会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美龙龙舟运动文化协会: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影响力。除了继续参加德国及欧洲的龙舟比赛,我们还希望能组织更多的国际龙舟赛事,并邀请来自全球的龙舟队伍参与。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协会的知名度,还能加强与国际龙舟界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继续加强队伍的训练,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计划引进更多的专业教练,增加高水平的训练频率,并参加更多的国际比赛,以提升队伍的竞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欢迎本地和国际企业成为我们的赞助商。通过企业赞助来支持我们的训练、比赛和文化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活动规模,也能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影响力。我们期待媒体和公众人物的支持与宣传,通过他们将龙舟文化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和参与。是的,我们非常期待与更多的热心人士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龙舟文化在德国及全球的发展。


对于龙舟队未来的发展,我心里有几点规划。首先,我们期待每年举办一次“法兰克福国际龙舟友谊赛”。其次,我们希望制作属于自己的龙舟,有专门的水上和陆地船坞作为训练基地。最后,我们非常期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赞助伙伴陪伴美龙队的茁壮成长,将美龙打造成专业龙舟队,培养更多新生力量和青年队,为传承龙舟运动尽绵薄之力!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