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福幼儿园匡老师实物教学中)
昨天,参加孩子学校组织的“家长同学课”活动,主题是“保护孩子的学习习,不卷不躺平”。老师给我们每位家长分了三片叶子,我们分别对这些叶子进行观察和感受,观察色彩,感受能量态势,我还带着一份好奇,尝了尝味道。最后老师告诉我们分别是“桂花树叶”,“鸡蛋花叶”和“黄皮果叶”,展示了幼儿圆通过有趣的实物教学来促进孩子们去感知、了解真实世界,并建构自己。这样的活动真不错,这样的教学太好了。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这种基于真实世界的教学,正是中医药院校在中药、方剂等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导致有了一堆的概念,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是无感的,也就难以应用到临床。这个体验,让我想起去年底某个晚上失眠时的一个想法,决定用感的方式来重新学习中药。
今天(2024.6.16)出门诊,有三位同学前来跟诊,刚好有黄皮果、黄皮果叶,诊后,我们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起“观”、“闻”、“尝”黄皮。这样的一个过程,或许可以有助于整理出“尝中药”的模式,这也是提升觉察力,陪伴自己的过程。读者朋友如果刚好也在吃黄皮果,可以带上家属,一起参与进来。将你品尝的感受体验留言分享给我们。
(一)认识:观察,闻味道,尝味道
准备工作:准备一张空白纸张,练习一下吐气法,或读一读能让自己静下来的文字(一般推荐“经典”文字),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安心、恬淡,觉察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状态。
1、观察
(1)观察梗、叶子的颜色,触摸,感受叶子的能量态势;
(2)观察黄皮果的颜色,触摸,感受能量态势;
(3)掰开黄皮果,取出黄皮果核(黄皮籽),观察颜色,触摸,感受能量态势。
2、闻尝
(1)黄皮果:闻味道,尝味道,感受果皮,果肉的味道,感受能量的态势,感受闻、尝前后自己状态的变化;
(2)黄皮籽:同上,感受味道、能量、自己状态的变化;
(3)黄皮果的梗、叶:同上,感受味道、能量、自己状态的变化。
分别品尝,每种结束后,各自用关键词记录当下的观察结果与感受,然后再用温水漱口,再品尝另一个部位,再静心复盘。将上述的观察、品尝体会记录在纸张上(或记录在手机的“记事本”、“便签”软件中),前述流程是“认识”,现在的记录则是在“整理、表达”。
如有三五好友一同在做这样的事,可以彼此沟通、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在树上的叶子,刚摘下来的叶子,摘下来已有一些时日的叶子,可能有品尝上的差异,不同的个体,也会对同样的果、梗、叶有不同的体会。同为黄皮果,对人群有近似的“通用影响”,也有“个体化的影响”,因此,这种感受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完全一致,也没有对与错之分,在沟通、确认的过程中,不必否认自己的感知,随顺自然,在持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特别申明:不同的植物(中药)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在选择品尝时,请务必注意安全,不要去品尝有毒的或不认识的树叶、果实等,以妨中食物中毒,切记切记。品尝所产生的后果自负,本文作者概不负责!特此申明!
林同学:看到果肉,感到有一种酸涩的“初印象”,吃到“果肉”的时候,我就觉得很酸,酸的口感中又有一点涩,在咬碎果核的时候,这个感觉更明显了,整个口中都很涩,有点苦,但是这种苦中,又有一点回甘,用温水漱口前后,整个口腔都有点麻,我感觉到有点热。再说到这个“叶”,刚入口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点微甘,但是呢,后面是辛辣的感觉。
赖老师:很好,品尝前后,你的状态有哪些变化?
林同学:我觉得整个人的感受是更清爽了一些。
尹同学: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叶,看到它有很多的褶皱,这是一种很扭曲、很痛苦的感觉,我在闻叶子的时候,感觉它是有一点臭味的,可能是跟这个叶子采摘的时间已久,已不再新鲜……有关系。清洗过后,能从这个腐烂的臭味中闻到它本身特有的清香,是黄皮的特有的味道,闻到这个香味,心中是很舒服的感觉,是舒心的感觉。入口的味道是滑的,是甜的,往里咬一口,是酸的,我尝了好几个,有个别的尝起来的味道是酸涩的,这种苦涩有伴随着回甘,吃完一两分钟后,静静地坐着,舌头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回甘,我把这种感觉又叫回香,涩的感觉就淡了。尝籽的时候,我吃到一种辛辣的味道,有苦的感觉,辛辣苦涩,是我对籽的感受,叶子嚼碎了之后,有一股很脓的香味,就是刚刚闻它时候的香味。咬碎了之后叶子的汁液被我吸进口中,又苦又辣,是很浓烈的味道,我的身体并不排斥这种浓烈的味道,在这个时候,是香是臭我已经难以辨别了,只有舌头上残留一些苦、辣、酸、香的味道。
王同学:刚刚我们一起看它的色彩,闻味道,尝味道。我先反馈一下味道给我的感觉,我首先吃了果肉,果肉是滑的,是酸的,从程度上来比较,比果肉的口感更难接受的,是咬碎果核之后的味道,这个味道就像咬碎了春砂仁一样,苦与辣的感觉比较明显;和咬碎果核的味道近似的是嚼碎叶子的味道,相比之下,比果肉的味道更轻,程度上更轻微的,是这一层果皮,没有明显的偏性。整体感受下来,这个黄皮的态势是偏于疏通的,补的力量不如疏通的力量明显。
赖老师:很好!我也分享一下昨天、今天我两次品尝的感受。今天的叶子,和我昨天拿到的叶子,闻起来,味道是不一样的,今天的叶子偏旧了一些,新的叶子的味道是更加甘甜的,今天的叶子没有那么甘甜了,叶子闻起来,有一股香味,是辛香的,是一种可以醒神的味道,我感觉这个味道是很好的。
林同学:我感觉这个叶子就很适合用来做精油。
赖老师:是的!若有相关的实践机会,可以试一试。
赖老师:我继续分享,今天尝这个叶子的感觉,是微微的发腥,给我的感觉是散的,进入身体后,能量也是散开的,另外,这个叶子给我的感觉是温的,不是寒的,昨天新鲜的叶子给我的感觉更明显,味道进入身体,整个身体的感觉是散开的、打开的,因此,我会倾向于认为,这个叶子是辛、散的,是偏温的,是甘甜的,清香醒神,在中药的应用中,可以“疏风解表”,感冒初期发热等,需要疏风解表的治疗,或许可以煮叶子试一下,可以发汗。
赖老师:整个黄皮果给我的感觉是很润的,吃了果肉,给我的感觉是温润的,是甘的,微微有点辛,酸比较明显。尝果肉入口,口水会变多,中医说到的津液就在产生,这个时候,它的作用力量又开始有一点“收”,肺有一种被滋润的感觉,因此,偏寒的痰饮,或许可以得黄皮果肉的特性而解。生津,润肺,止咳,化痰……这些作用的过程中,有散,也有收,果肉给我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
赖老师:我又忍不住尝了一下籽,是苦的,很苦,很涩,是辛的,果肉是温的,而籽相对有一种热的感觉,叶子也是这样的感觉,叶子的梗会更明显一些。在品尝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气机的变化。
昨天尝完后,我直接百度了一下,尝试出的性味符合其相应的功用:《本草纲目》中说,黄皮叶味苦、辛;果皮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百度中如下总结:
黄皮果
性味:味苦(我们认为是甘);辛;酸,微温。
功能主治:行气;消食;化痰。主食积胀满;脘腹疼痛;疝痛;痰饮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使用注意:《本草求原》:多食动火,发疮节。
黄皮果核
黄皮果核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散结。主食滞胃痛;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痛经;小儿头疮;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烂敷。
使用注意:气虚者禁服。
黄皮叶
黄皮叶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温病发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