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内20万经费可快速构建私域行业关系

职场   2024-11-23 22:29   上海  

据说,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前合伙人冯唐曾经分享过一个快速掌握一个行业的基本方法,只需三步:

第一步,掌握这个行业大约100个左右的关键词;

第二步,找三五个行业专家聊天,问各种问题;

第三步,找三五本专业书籍,仔细研读。

这些步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快速通道。但是,如果你想快速进入一个行业,光有三板斧还不行,还必须深度结交这个行业的人脉关系。需要实现从关键词到关键人的转化!


从关键词到关键人


       熟悉关键词是熟悉行业的基础,只有把握住关键人,才能真正快速进入一个行业。每个行业都产、学、研、用四类关键人,外加协会、政府、媒体、投融资等四类延伸关键人。这些关键人是行业的主要节点和影响力源泉,通过他们可以快速了解行业的动态和趋势。


如何快速认识关键人?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本行业的会展、大会、论坛和研讨会。因为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交流会,通常由政府、媒体、协会、企业等主办。我们可以挑选这个行业最具区域性和全国性影响力的会议活动,深入其中。除了单纯地参加会议,还可以主动联系这些主办方,提出愿意协办或托管某些会议的合作方案,作为联合主办方,就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行业内的关键人物,与他们建立深入的联系,因此活动营销的本质不是营销而是关系构建。


如何用20万在1年内快速构建私域人脉


我观察了一下,某些人每年频繁参加行业大会、展览、论坛活动,核心是认识人。那么,成本多少呢?给一个测算,以一年为例,需要20万,20万是怎么来的呢?

差旅费:4000*20=8万(以往返机票平均2500元,1500元3晚计算)

注册费:2000*20=4万 (早鸟价平均价计算)

商务宴请:每次会议宴请10位 400*10*20=8万(10位人物有20-30%的重叠)

以上合计:20万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20万,每场会议深度结识10个关键人,一年下来就能建立100-150人的深度人脉关系网。当然,会前要研究参会名单,做好事先规划和联系预约。提前抵达会场,从组委会了解嘉宾和关键人信息。会议期间的“非会议期间”,借用第三方主场的活动做自己的小主场,邀请嘉宾(想认识的潜在客户)参加自己(公司)发起的早餐会、午餐会、晚宴、after party。每次人不多,5人-10人足矣,借用第三方主场的活动做自己的小主场,从熟悉的开始,由熟悉的推荐他索熟悉的,犹如涟漪一般扩散。


一年内,重复以上过程20次,每个关键人需要保持会后的回访,节假日的例行关怀。如此可以快速建立深度的人脉关系。因此参加高质量的会议是最高效、性价比最高的办法,除了参加,还需要主动出击,不是交换名片,而是需要创造喝酒的机会。


适用场景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入行的具有一定经验的个人和新兴企业。当企业做大了,就要考虑参展和自己主办活动这样一种成本更高的形式来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总之,无论是新手还是老兵,借助行业内的会议活动都是一条快速切入和深耕某个行业的高效之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了解行业,还能建立起宝贵的人脉资源,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盗用了某私域高手的聊天)


总结一下: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路径:从掌握关键词开始,到识别和接触关键人,再到通过主办或托管行业会议来建立深厚的人脉关系(光换名片,光加微信是不够的)。虽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相比起长期的行业积累,20万的投资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回报。这不仅是一个快速深入了解行业的策略,也是一个有效的商业发展之道,第一年之后还是要持续参加,但是可以选择更有质量的活动。


理论基础


在探讨如何用20万元在一年内快速深入一个行业,积累人脉的文章中,我们实际上运用了四个理论基础: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SIT)、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以及罗宾·邓巴的“邓巴数”(Dunbar's number)。


      1.社会认同理论(SIT):这一理论阐述了个体与群体间归属关系的重要性。在快速深入一个行业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关键人物建立联系,通过进入一个圈子,形成一种社会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促使我们模仿行业内的行为模式,快速融入并理解行业内部的运作机制。通过参加行业论坛和研讨会,我们能够与行业内的关键人物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帮助我们获得行业内的认同,从而快速了解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

(注意: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人以为自己做会展很专业,以为就能办好一个活动,其实未必其然,做好一个活动的核心是做好2个人,一个是会展人,是专业人,一个是行业人,是产业人,要做好某一个行业的会展活动,必须成为这个产业里面的人,会说他们的话,会做他们的事情)


       2. 互动仪式链:这一理论由兰德尔·柯林斯提出,强调情感能量(emotional energy)能够联系社会团结与个人行动。在我们的实践中,参加行业会议和活动就是一种互动仪式,它不仅帮助我们建立行业内的联系,还通过共享的经验和情感,加深了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认同。这种仪式化的互动,使得我们能够与行业内的人士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行业文化和价值观。

(注意:情感能量随着交往频率降低而衰减,比如,我上周刚和某人见过面、喝过酒,接下来的一周内我发微信他都会即时回复,但一个月后回复的及时性和频率会衰减,三个月后彼此很可能不联系,那么彼此之间的互动就进入一个熵增的冷冻期,这个时候就需要下一次的继续见面、喝酒、吐槽、八卦。为什么八卦很重要呢,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不能八卦,说明关系还不到位,情感能量好不够。当然,你可能说,有些朋友10年没见面,但心中一直有TA,把TA当做知心朋友,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得,但是我们这里是考虑的是行业朋友,不是纯私人朋友。)


3. 邓巴数理论(Dunbar's number):邓巴数是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人可以与多少人保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这个人知道每个人是谁,以及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我们的实践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建立和维护与行业内关键人物的关系。通过精心策划的会议和活动,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与行业内最重要的150人左右建立稳定的联系,这些人可能是决策者、意见领袖或者是行业内的关键执行者。通过这些联系,我们可以获取行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快速深入了解行业。

(注意:为啥顿巴数很重要,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再勤奋,核心客户5-10个,重要客户20-30个,常联系的不会超过100个。有的人微信好友有十几万,但是依然改变不了顿巴数铁律。所谓常联系是指,你每个季度能约出来吃一顿饭,而且是你能够随时、直接拨通电话,不担心被拒接的人,才是你的顿巴数)


4. 社会资本理论(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理论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网络构建。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是个体或组织获取信息、资源和支持的重要渠道。在快速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实践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尤为显著。人们之所以相信你、支持你、推荐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识你、熟悉你、爱护你,并由衷地发自内心地帮助你。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建立在频繁互动和长期关系维护的基础上的。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社会认同理论、互动仪式链、邓巴数、社会资本理论这四个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如,最多20万元的预算)来快速深入一个行业,建立起行业内的关键人脉网络,并从中获取宝贵的行业知识和信息。


推荐阅读

邓巴数对B2B销售工作的启示

为什么开会一定要吃饭?

社交的本质是寻找并构建确定性

"吃饭"的文化

如何利用会议高效社交

会议人如何高效的社交?

闲聊社交的投资、回报与极限

为什么开会要住官方酒店

人们为什么要开会:两种网络与两种社会资本


会议圈
聚焦会议行业的新老话题、深度分析、理论与实践、交流与探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