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犯下了惨无人道的大规模屠杀罪行,造成了至少30万中国人民的死亡,无数妇女惨遭蹂躏,财产损失难以估计,并对外封锁消息,使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南京成为了逃不出去的人间地狱。二战结束后,日本面对着铁证如山和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仍然否认罪行,捏造历史,拒不承认。至今,受国际政治形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研究和传播力度远不及犹太大屠杀等人道主义惨案,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程度也难以和犹太大屠杀相比。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时“三大惨案”之一。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侵华日军部队共有11支,包括松井石根的华中方面军、朝香宫鸠彦的上海派遣军、中岛今朝吾的第十六师团、谷寿夫的第六师团和柳川平助的第十军等。让人痛心的是,其中的很多人没有得到历史的审判,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而是安度晚年﹑寿终正寝,甚至被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之中。
多年以来,日本右翼势力用尽各种手段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销毁相关证据,威胁和收买证人,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各种史料中南京城骤减的人口数量,随意堆积成山、有意埋藏烧毁或者被抛入长江中的中国人尸体,屠杀过后幸存者的亲述,亲历屠杀的外国人所写的日记和拍摄的照片以及他们中一些人在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时的证词,这种种证据有力驳斥了国内外别有用心者所编织的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漏洞百出的谎言,向国际社会宣告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是不争的事实,日军侵华期间在南京曾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使南京大屠杀史实从民族记忆、国家记忆成为世界记忆。
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罄竹难书。
惨无人道的屠戮。日本攻陷南京后,朝香宫鸠彦指挥部曾经发出过杀掉所有战俘的命令,最开始预定的方案是将中国战俘分为人数较少的小组依次进行枪决,而屠杀战俘的原因除了断绝战俘进行反抗和组织报复的可能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军方面无法向战俘提供食物。后来,日军大多将战俘分成了人数较多的组,把他们带到近郊的村庄或者江边,用机枪扫射后砍刺尸体并进行填埋处理,当没有大片的土地可供填埋的时候,就将尸体焚毁或扔进长江中。
除了屠杀战俘,日本军人还对毫无反抗之力的平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日军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杀害中国平民,用枪支随时随地射杀老幼妇孺,因为怀疑男性当过兵而理直气壮地向任何一个男性开枪。
日军的暴行使一部分随行记者都深感恐惧,如今井正冈﹑小俣行男﹑河野公辉和佐佐木元政等人都曾对这种人间惨象进行过文字记录。小俣行男亲眼目睹日军处理战俘后写道:“第一排先被砍头,第二排的人被迫将这些无头尸体投入江中,然后他们自己也人头落地。屠杀一直从早上持续到夜晚,但日军用这种方式只杀了2000人。第二天,他们就厌倦了这种杀人方式,于是便架起机关枪。”当时的南京,死于瞬间的枪杀对多数人来说是幸运的,很多人在死前还要承受着非人的折磨。日军会将战俘活埋一半后放出狗进行撕咬踩踏,或者用坦克碾压;将战俘和平民绑起来,在他们身上刺出无数个小洞;将平民赶到房顶后点火,看着他们在被烧死和摔死之间挣扎;强迫中国人进入结冰的池塘,看着他们活活冻死。
肆意性侵妇女。随军记者小俣行男写道:“不强奸的士兵几乎没有。”妇女随时面临着被侵犯的危险,有可能被闯入家中的日军当着家人的面侵犯,在街上被当街侵犯,甚至是在教堂、庙宇和安全区等。日军会要求70多岁的妇女进行性行为,其中许多人被强奸致死;性侵10岁以下的儿童,肆意破坏她们的身体;强奸孕妇或产妇,甚至剖开她们的肚子。除了妇女,中国的男性也同样有遭遇性侵犯的可能,或者是被迫表演性行为以供日军取乐,如果遭到了拒绝和反抗,他们将毫不犹豫地杀害那些不听话的人,日军甚至强迫男性进行乱伦行为。
日军对妇女的性侵并没有受到上层将领和最高统帅的制止与惩罚,相反,日军最高统帅部为了应对日军性侵行为在中国和国际上引发的舆论和抗议,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官方地下军妓系统。1938年,日军在中国的第一所官方慰安所在南京建立。慰安所中,日军将这些女性称为“公共厕所”,她们中有人难以忍受羞辱而自杀身亡,有人被轮奸致死,有人因病而逝,也有一部分人被日军随意杀害。侥幸活了下来的妇女疾病缠身,忍受着心灵的创伤,余生都在身心的痛苦煎熬中度过,惨遭无妄之灾而自己承担痛苦,受到严重侵害而始终无法得到道歉和赔偿。
抢劫和破坏。克里斯卿·克罗格曾在日记中记录到日军闯入一间房屋,强奸妇女并抢走一辆自行车、被褥及其他物品。在写给同事的信中,他提到攻陷南京后,日军几乎对南京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劫掠和破坏,所有的房屋,包括欧美人的住所、多国驻南京大使馆、医院、教堂等几乎全部遭到了日军的粗暴抢劫,他自己的住所也在他离开的时候遭到了抢劫,他的汽车、相机和轮胎都被偷走。他还在信中提到日军在洗劫之后对南京展开了系统的焚毁,截至12月20日,日军已烧毁了这座古城的三分之一。
在《德国目击者关于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1月13日在南京发生事件的报告》中,他提到由于快速推进,日军未能及时得到充足供养,所以日军从难民手里抢走了粮食、衣物等一切他们可以抢走的东西,连南京附近贫穷的村庄也没能幸免,大约有80%的店铺在被洗劫后遭到了烧毁。
忘记历史是对历史的背叛,否认罪行是对罪行的重犯。后来者研究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尊重历史,告慰亡灵,慰籍幸存者,防止第二次“屠杀”的悲剧发生。同样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大规模屠杀,由法西斯所犯下的反人道主义罪行,但是南京大屠杀史实在国际范围内的记忆﹑传播﹑研究都比不上纳粹对犹太人的集体大屠杀史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当时日本对南京城的严密封锁和对国内外的虚假宣传,美德等国家受世界局势和对日政策的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淡化南京大屠杀史实在国内外的文化记忆的行为,以及限制国内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研究和传播。但是,正如张纯如所说的,忘却南京大屠杀,忘却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对无辜百姓和投降士兵施以最惨无人道的折磨和屠戮,尤其是对普通妇女和儿童所犯下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罪行,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那些在屠杀中死去和受难的人的第二次屠杀。
驳斥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存在的荒谬言论,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了维护国内外形象,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向外界展示的都是刻意拍摄的日军为南京市民赠送粮食和衣服等生活用品的照片,以此来掩盖日军在南京真实的残暴行径。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绝大多数公民都是在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之后才听闻了这桩惨案,并因为缺少相关的宣传报道,大多数人对此都难以置信,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普通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都存在质疑,甚至一部分日本民众难以接受,认为这是中方对历史的虚构和对日本的抹黑,严重破坏了日本军人的良好形象,伤害了他们的民族感情。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真实发生。1982年,日本发生了教科书事件,由此南京市开始着手“建馆、立碑、编史”的相关工作,以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无耻行径。
南京大屠杀史实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不敢也不会忘怀的民族之痛楚、国家之灾难、历史之悲歌。遗忘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对历史的漠视、对中国人民情感的伤害,是复活和助长军国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催化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使国际社会广泛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与国内传播不同,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一直受到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南京大屠杀发生之际,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理人的约翰·拉贝和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以及丹麦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等人选择留在南京,并建立了国际安全区。据统计,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国际安全区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回国后,他曾写信给希特勒汇报具体情况,控诉日军所作所为,并希望希特勒能与日本天皇进行协商,制止日军继续在南京杀害无辜平民。出于德日同盟的政治考量,拉贝的报告并没有得到公开,且德当局禁止他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切见闻,并没收了他的日记和约翰·马吉所拍摄的影片胶卷。
美苏冷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考量,打算在东亚地区重点扶持日本,挟制中苏。为了让日本成为自己亚洲战略的忠实伙伴,美国政府对日军所犯暴行不予谈论,并严禁传播,这使得美国普通民众一度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在世界眼中,南京大屠杀史实被政治蒙上了偏见,成为了中国为反对资本主义阵营扶持日本而刻意捏造的历史。世界政治局势使南京大屠杀文化记忆的国际传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南京大屠杀史实被物化为一件政治工具,而非一桩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
冷战格局结束后,国际历史学研究中“去政治化”倾向加强,南京大屠杀文化记忆的国际传播取得了重大进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和档案在国际范围内被大力挖掘和广泛传播。1997年,《南京浩劫:被遗忘的二战中的大屠杀》一书在美出版,引发热议。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和南京大屠杀文化记忆的国际化传播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2019年,曾嘉和、佘庄墅曾就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认知状况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外民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认知程度远远低于犹太大屠杀,并且很多人希望南京大屠杀史实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值得欣慰的是,在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史实以后,绝大多数人都能跨越种族和国籍,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思考和定性。
以史为鉴,激励当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砥砺奋斗。“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在近代就已经用血泪亲身体验到了斯大林的这句话。南京大屠杀只是近代中国人民苦难史上的沧海一粟,近代中国人民几乎时刻面临或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外敌侵略﹑军阀混战﹑官僚欺压,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尊严被肆意践踏。
惨痛的教训和每年南京大屠杀公祭日鸣起的笛声时刻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奋进步履不停。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大规模屠杀罪行,并非为了煽动国民的反日情绪和好战情绪,而是为了让国人牢记近曾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桩历史惨案,不要忘记近代中国人民所遭受过的痛苦屈辱,化为激励当下中国青年砥砺奋发﹑不断前行的动力。
重提历史的创伤,是为了让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同胞曾遭受的苦难、国家曾承受的屈辱,只有祖国强大繁荣,人民安全才能得以保证,人民才有坚强后盾。
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研究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历史不是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女孩子,对历史的研究要以历史事实为前提。无论什么时候,对历史问题的研究都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的历史史实,从历史资料出发去研究和探索出事件发展的原貌,从而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其次,研究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要不断挖掘新的文物史料,进一步填补关于南京大屠杀文化记忆中的空白。2022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公众公开发布了一批新征得的文物史料。其中,新井淳的《阵中日志》是作者自己的日记原稿,详细地记载了日军在南京开办“慰安所”的具体时间和运营方式,这是对日本官方一直以来否认曾经实施过“慰安妇”制度,以各种方式招募中韩朝等国妇女成为“慰安妇”无耻行径的有力反驳。同年,南京大学黄静发现了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吴雁秋的回忆录手稿《难民回忆录》,使得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研究又增添了第一手史料新证,为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惨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细节补充。
当前,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研究和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批驳基本都以第一手文物资料为基础和前提,如中国遇难者的日记和幸存者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日本侵华士兵的日记﹑回忆录和口述历史以及当时外籍友人的日记和拍摄的视频、照片等,将研究和传播工作建立在真实历史事实之上,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采用二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首次提出要理性区分日本统治者与日本人民。高兴祖在《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开篇也强调过,“我们一贯遵循党中央关于严格区分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的日本人民的方针”,他认为南京大屠杀是包括日本广大官兵在内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犯下的恶行,和日本广大人民无关。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样也给日本普通民众造成了伤害。
日本士军强行搜查路人,
除了要严格区分日本军方﹑政府和广大人民之外,还要辩证地看待南京遇害者与广大中国人民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统治集团。蒋介石集团曾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保证死守南京,绝不撤兵,唐生智也在南京向部队和南京人民保证过共存亡,但南京城沦陷的前夕,蒋介石下令在南京的唐生智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由水路撤离,弃城而逃。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普通民众。正如我们不会忘记日本法西斯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暴行,我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留在南京的拉贝﹑马吉﹑魏特琳等外国友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中国难民的高尚行为,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在当时的南京,却守护和拯救了二十多万中国难民。
兼顾好热爱祖国和热爱和平的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每一代中华儿女都为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呕心沥血﹑筚路蓝缕,祖国也在用它日渐厚实坚毅的臂膀守护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当代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党的带领下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研究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是为弥补国际南京大屠杀文化记忆的空白和反驳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为了唤起人类对此类暴行的恐惧﹑厌恶和警惕,防止此类暴行重犯,将人类再次拖入种族对立和屠杀的深渊,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复活的苗头熄灭在萌芽之中,维护世界长久和平和良好秩序,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南京大屠杀史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和热爱和平的人类所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它以三十余万条鲜活的生命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二战史上留下了血腥一笔,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它在国际视野中一度被淡忘,这无疑是对在屠杀中逝去的无辜遇难者和饱受身心创伤而终身无法愈合的幸存者的第二次“屠杀”,所以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研究应该被重视,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亟待努力。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