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霜研途映辉煌
名师领航收官章
——记董玉叶名师工作坊
第十八次教研活动
十月将尽,霜降瑞秋,再次迎来语文教研小组的一期一会。为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0月30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董玉叶名师工作坊的第十八次研修活动,在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坊主持人董玉叶老师主持,聚焦议论文写作,旨在“运用逻辑力量,让议论文无懈可击”,为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指明路径。
一、课堂绽放
因果逻辑的启思之旅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肖仁荣老师的课题为《思理入骨,切中要害——善用原因分析抽丝剥茧》,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为切口,为学生原因分析提供有力”支架。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张星奕老师的课题为《“所以”承前言,理据更相继》,就核心语段中常见的逻辑连词“所以”展开设计,学生讨论氛围浓厚,抢答热烈,以标准练,以标准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深度剖析,
课后点评与精准指导
课后,工作坊全体成员在半塘书院评课。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慧老师认为,肖仁荣老师的课关注学情,从学生作业入手,充分体现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注重课内外文本联读,并能结合实际情况施教,是一堂知识量大、启发性强、可操作性高的作文课。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严爱军老师认为张星奕老师的课“有趣、有料、有用”:用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写作支架、策略支架、思维支架,层层设局,注重方法引领;以逻辑连词“所以”展开设计,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氛围浓厚,效果显著。
三、圆满收官:
课程意识与成长见证
工作坊导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罗宽海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他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两位老师的课堂,并特别强调抽象思维之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工作坊导师苏州工业园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许小娟老师表示,3年工作坊的经历是语文人的“精神奔赴”,见证了年轻老师的成长。许老师用“融入、成长、幸福”总结了名师工作坊对每个语文老师的浸润,她鼓励年轻教师秉持高尚的语文情怀、高雅的生活追求,心无旁骛研教学,意有痴迷写春秋。
工作室主持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董玉叶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工作坊3年来工作成果、开课课题、专家讲座、成员风采等。他强调,工作坊不是“终点站”,而是“充电桩”和“加油站”,工作坊一直致力于与外校甚至外省学校联动,高屋建瓴地构筑“辐射点”,让教师追求卓越成为现实。他鼓励青年教师们在前辈们的引领下砥砺前行,永怀热忱。
四、步履不停:
听课心得与日省乎己
吕佳:
肖老师的作文课思理深刻,学理扎实。课堂,旁征博引,知识量大。这堂课为作文教学树立典范,展现深厚学理底蕴的同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领悟作
范文锐:
教学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内在态度决定了学习的质量,同样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肖老师的课堂静水流深,暗流涌动,学生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进行深度学习,展现了理论根基。张星奕老师的课堂活泼灵动,教学评一体化,体现了年轻老师的教学智慧。两位老师对作文核心段落的探索,一个向内,深挖教材;一个向外,提供课外群文。给听课老师无限启发!
胡琳琳:
肖老师的这堂作文课有高度,有深度,有梯度。其从学情出发,以学生作业为突破口,将整本书阅读巧妙融合其中,对课内外文本联读的运用得心应手。
张星奕老师的课利用游戏激发学生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所以”为逻辑链展开设计,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教学成效斐然。
陈明英:
星奕老师的序列化作文教学,契合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教学要求。课堂紧扣连词“所以”展开教学,切口小巧,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优秀核心语段的四个标准简明扼要且精深,为把学生培养成终身有逻辑的学习者奠定了重要基础。
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李涵冰:
非常荣幸来苏大附中参加董老师名师工作坊“运用逻辑的力量,让议论文无懈可击”的研修活动,在此活动中,我收益颇多。
肖老师的课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涉及到课内内容,还涉及到西方哲学的内容。从《反对党八股》这篇政论文入手,分析多原归因的角度,进而引入哲学领域的“四因说”,补充阅读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很好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张老师的“‘所以’承前言,理据更相继”,是一节非常成熟的作文教学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内出发,在更高的纬度上总结出教学内容,并且环环相扣,非常精彩!另外,几位老师的评课鞭辟入里,从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三有”课堂等角度展开,更是从理论层面加深了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使我受益匪浅!
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叶杨琦:
肖老师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培养学生抽丝剥茧、洞察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关系来构建议论文的“为什么”部分,使学生习作更加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张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了“所以”在议论文中的重要作用。听课后,我积极参与了评课活动。几位老师从多个角度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既指出了它们的优点,也毫不避讳地提出了改进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不仅让我对两堂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启发了我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十分感谢董老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研修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次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END】
撰稿: | 肖仁荣 张星奕 | |
摄影: | 张星奕 叶杨琦 | |
后期: | 孙悍夫 | |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 肖仁荣 樊晓宇 王加福 |
长按二维码关注苏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