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边界,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苏大附中2024-2025学年家长学校父母课堂(二)

文摘   2024-11-01 19:01   江苏  



目标与边界

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苏大附中2024-2025学年

家长学校父母课堂(二)



家庭需要自由与温暖,

也需要稳定清晰的边界,

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感和责任感。

10月30日,苏大附中“家校携手,共育美好”家长学校父母课堂第二课如约开展。本次活动由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医学副主任医师、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副校长、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特聘专家吴正言教授带来主题为《目标与边界:底线的设定、践行与维护》的知识分享。



吴教授带领家长们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理论,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让家长们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从心理需求视角解析“网络为什么如此让人着迷?”,让家长客观地了解网络带给孩子的冲击;以脑科学视角澄清家长和孩子对青春期“抑郁症”的认知误区,让家长理性地接纳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带来的认知与情绪变化;以实际案例解读青春期孩子成长中常见的“习得性无助”、“责任外化”、“虚拟式满足”等心理现象,带给家庭的挑战。对上述现实问题,吴教授从需求理论角度建议和指导家长:

A.孩子亲密关系、被尊重理解需求的满足——家长要努力多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与孩子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B.孩子自我进步与成长、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满足——善于发现孩子在生活中任何一点进步、努力、付出、夸奖,感谢孩子的具体行为以及行为所体现的良好品质或能力。

C.承认家长能力的局限性——能够接纳孩子表达的不满,坦诚地承认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坦诚地告知孩子某些需求作为家长也无法满足(比如孩子要自我管理电子产品),克制自己通过物质满足孩子的冲动。

D.做好上述A、B、C这3点,同时在情感上保持对孩子的接纳、认可,维护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



最后,吴教授表示,在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下,家庭陪伴孩子的目标不是让孩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情绪状态,而是培养孩子们即使是面对不如意的生活,依然可以保持积极面对生活的持续心态,让孩子们在成长体验中获得感知幸福、选择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撰稿:

刘艳丽

摄影:

刘艳丽

后期:

孙悍夫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肖仁荣

卢啸虎

张存国

长按二维码关注苏大附中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96年,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苏州大学合作举办。1999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学。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严格评估,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四星级高中。办学理念,实践爱与智慧的教育,培养“ 智、仁、勇 ”兼具的现代中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