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碰撞绽火花
“研”无止境行致远
——记苏州工业园区董玉叶名师工作坊第十六次研修活动
“江南九月火未歇,烈日炎炎照碧天”,9月13日下午,董玉叶工作坊全体成员齐聚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主题为“如何让议论文的脊梁‘硬’起来”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新策略研修活动。
一、走进课堂:
深研精思,拓展思维深度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的胡琳琳老师以“‘四处’想想,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为题,开展有梯度的课堂教学。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朱郑毓老师以“意象入文——让议论文结构‘靓’起来”为主题,带领学生学习议论文开头结尾的提升方法。
二、交流碰撞:
水石相激,共研学术之路
教学研讨环节,胡琳琳老师、朱郑毓老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教后收获。
胡琳琳老师从三个基于出发,分享了她的教学设计。基于高考考试说明,基于班情,基于学情,她以《许三观卖血记》为例,借助思维工具,让学生认识到浅层次快乐的积极价值,让学生在正反激荡下对整个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朱郑毓老师聚焦一个核心问题——“能不能通过一个意象串起整篇议论文”让学生思考意象入文的途径,以《美丽新世界》意象为例,让学生画出‘密涅瓦猫头鹰’意象的思维导图,将意象网罗到整篇文章中去,最后总结方法,通过练笔达成教学目标。
两位老师分享完教学设计的匠心后,工作坊罗宽海老师、肖仁荣老师对她们的课进行了深中肯綮的评价。
罗宽海老师充分肯定了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朱老师设计得比较灵巧,从问题的角度切入,提供了意象解读的方法以及阶梯,最后让学生进行修改,通过干预学生的写作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肖仁荣老师评价了胡老师的课,他指出:“胡老师的课针对性很强,在理论支撑下带着学生一起向思维更深处漫溯,不是学生去‘溯’,而是老师去‘溯’了之后给学生找出一条路,让他们能够走向更远处。”
三、名师引路:
文化自觉,沁润师者之心
严爱军老师做了以《教研永远在路上》为主题的讲座。他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和经验,从基于问题导向、实践倒逼修订、聚焦论文提升、依托课题深化四个层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名师工作坊主持人董玉叶老师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语文教师要“五有”:读“有血有肉”的书,为优秀的文化做使者;写“有板有眼”的文章,为求知的青年做表率;登“有料有趣”的课堂,为成长的学生明方向;做“有情有义”的人,为可爱的学生做榜样;过“有滋有味”的生活,为火热的教育事业谱华章。
四、活动感悟:
学思并行,引领成长之路
此次教研活动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胡老师从“四处想想”切入,提升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朱老师则从“意象”入手,重点指导学生作文如何开好头,让人眼前一亮。两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生、师生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激荡写作灵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李敏老师
今天两位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首先,要敏锐捕捉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小问题;其次,作文教学要给学生搭梯子、铺路子;第三,借助思维导图理清层次、架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利器。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方梦圆老师
我从胡老师和朱老师的作文课堂悟到了一个作文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框架出发,析探审度,通过有梯度的课堂任务,找准学生在议论文结构上的增长点,才能帮助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写作技巧。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张星奕老师
今天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认识到: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深度展现。另外,严老师的讲座为我们青年教师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感谢董老师提供的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周晓晓老师
【END】
撰稿: | 杨 娴 彭 俊 | |
摄影: | 杨 娴 周晓晓 | |
后期: | 孙悍夫 | |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 肖仁荣 樊晓宇 王加福 |
长按二维码关注苏大附中